其他

新时代 新起点 新篇章‖学习先进事迹 聚集赶超力量 我市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7-11-20 记者 朱雪娇 日报天天看

 11月19日,我市在阎良区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事迹报告会。参加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我市代表——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薛莹,全国文明校园、雁塔区大雁塔小学校长董康乐分别作了报告,分享他们在大会获奖的感受以及体会。听取报告的基层干部们备受鼓舞,深受教育,会场上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薛莹作先进事迹报告。


董康乐校长作全国文明校园先进事迹报告。


  11月17日,中央文明委在北京隆重召开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与会代表。表彰大会上,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获得了多项殊荣。此次报告会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表彰大会精神,宣传展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动员全社会学习各类先进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事迹,着力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薛莹在报告中说,表彰大会与其说是颁奖大会,不如说是受到了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大会,她认识了敬业奉献的黄旭华老人,为了国家的核潜艇事业30多年没有回家;认识了86岁助人为乐的方敬老人,26年间资助近200万元,帮助200多个孩子圆梦,改变家乡的教育;认识了诚实守信的黄大发,36年凿崖引水,不放弃改变家乡面貌的执着之心……这样的事迹,令她感动不已。更让她感动的是,在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握住黄旭华、黄大发两位老人的手,邀请他们坐到前排,坐在自己身边,与全体代表们合影留念。“此情此景,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两位老模范的关心尊重,展现了总书记对精神文明工作的高度重视,全场代表都十分感动,长时间热烈鼓掌给总书记点赞。”

  “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共有58名,在敬业奉献类的18名中,有6人从事一线工作,让我感觉到国家对工匠们从不同层面给予了更多重视,大力弘扬了‘工匠精神’。这种精神其实很朴素,它的核心是自发、自由创造。作为一名‘军工人’,我将一直沿着原有的轨迹行进,不忘初心,踏实进取,积极发挥党员的表率作用,为阎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薛莹的报告,字字铿锵,有感触、有温度、有火花,给在场的干部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道德建设课,博来阵阵掌声。阎良区社保中心基层干部李萌说,薛莹是我们身边的道德模范代表,同样作为“阎良人”,我被她的先进事迹所激励。我将以她为标杆,立足自身岗位,从本职工作出发,爱岗敬业,为把阎良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加大会最大的感受是总书记的亲民爱民作风,让我深受感动和教育。”董康乐在报告中表示,大雁塔小学获得首批全国文明校园称号离不开省、市党委政府的支持关心,学校将以此为契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按照创建文明校园“六个好”标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校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办好让市民满意的学校。

  会上,灞桥区先进典型代表王排,莲湖区文明校园代表、远东一小党支部书记张峥,阎良区文明校园代表、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杨建勋也分别作了发言。他们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文明道德风尚的倡导者、引领者,共同努力建设品质西安,让文明之花开遍全社会,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不忘初心 一份执着写大爱

——记全国诚实守信模范、陕西省咸阳市

渭城区道北中学教师呼秀珍

41 28648 41 11865 0 0 7708 0 0:00:03 0:00:01 0:00:02 7709

呼秀珍 (省文明办供图)


  1965年,她步入教坛,一干就是52年。

  52年四季轮回,她执着从教,没误过学生一节课,没放弃过一个调皮学生,没收过学生一分钱的补课费;

  52年如一日,她不忘初心,集师情母爱于一身,融教书育人为一体,用爱心诠释为师之道,谱写了一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感人之歌;

  52年来,她先后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标兵,全国先进女职工。陕西省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全国诚实守信模范等50多项重大荣誉,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如今,73岁的她毅然精神焕发地坚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奔波在道德实践的最前沿。她,就是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道北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呼秀珍。

把爱心洒向三尺讲台

  “我爱课堂,因为课堂就是我的岗位。”在几十年教学中,呼秀珍始终做到四个“认真”,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本作业,认真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每一个问题。翻开她保存的48本教案,每本扉页上都写着“认认真真教书,全心全意育人”,“和和气气做严师,扎扎实实抓教学”等各类自勉的话,字里行间渗透出她对教育的执着,对事业的忠诚。

  52年来,呼秀珍参加过7次省市及全国大型教学比赛,获得一等奖4项,二、三等奖3项。她负责的教育部科研课题历时五年,荣获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首次叩开了国家级教科研项目的大门。

把爱心洒向学生心田

  呼秀珍爱学生,有口皆碑。当青年教师向她讨教如何当班主任、如何教育学生时,她坦言:“爱学生,一个不放弃;爱班主任工作,舍得下功夫。”她总结出“爱生四法”:对学习好的学生,从严要求,爱得长远;对学习中等的学生不断鼓励,步步推进;对“调皮”生和“学困生”以诚相待,宽容耐心;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处处体谅,悉心关怀。

  学生郑鹏小升初时,成绩比较差。呼秀珍初中三年“不断鼓励”,使他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中学生,以各科全优的成绩考上本校高中;又考入陕西科技大学,并赴澳大利亚深造。如今,在国外学习了8年的郑鹏回到北京工作。他说:“没有呼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要好好工作,报效祖国。”

  呼秀珍爱班主任工作,从教52年,担任班主任40年,在本校就连续当班主任27年,连续27年被评为优秀班、文明班。

把爱心洒向千家万户

  呼秀珍不仅将自己的学识与爱心无私地奉献给了她的学生,而且也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他人和社会。1965年,刚参加工作两个月的她得知榆林地区受灾,她将仅有的40元钱寄往灾区,那时她的工资只有32元;1983年安康地区遭受严重水灾,她又寄去40元,而她当时的工资也不过52元;汶川地震她交纳“特殊党费”2000元;她资助市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生赵阿肖和邹千禧每年每人1500 元,一直到他们有了稳定的收入……

  呼秀珍的奉献不仅仅是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她把爱的种子洒向社会。从1999年开始,呼秀珍就利用双休日、寒暑假,受邀奔赴三秦大地、大江南北作报告。她不顾山高路远一路劳顿,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拿讲稿,真情讲述,弘扬真善美,传递正能量。如今已做了940场先进事迹报告、听众达27万人。仅2016年就作报告125场,平均3天一场,听众达23100余人。

  如今,73岁的呼秀珍依然那么执着。她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她为学校和社区“家长学校”义务讲课15年98场;她为媒体撰写专栏、开办“心理健康咨询室”,为广大家长学生有针对性地答疑解惑,指点迷津。2014年教师节,陕西省教育厅为年逾古稀的呼秀珍老师颁发了“教书育人终身荣誉奖杯”。

  每年的3月5日,呼秀珍带着女儿和家人开展“家庭教育咨询”,赠书2000余本。在呼秀珍爱岗敬业精神的影响下,她的家庭被咸阳人称为普通而不平凡的“雷锋家庭”,被评为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 首席记者 张端

编辑∶安之│ 审核:方觉晓

◇◆◇

来源/西安日报  出品/日报总编室

·END·
 西安日报


权威·深度·责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