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党史 忆初心| 微党课:共产党员的“人情”


按:面对亲情与“人情”的难题,共产党人是用正确人情观、人民利益观去书写答卷的,1949年10月毛岸英同志给其表舅向三立写的一封家书就是典型的范例。这封家书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即使已隔七十多年,仍然值得称颂和学习。本期微党课,我们共读这些朴实的文字,学习先辈坚守初心、洗涤灵魂、校准价值坐标、培育良好家风的高尚品德。


毛岸英这封家书,与共和国同龄。


新中国开国元年,国家大厦急需大批栋梁支撑。不少人“身子进入了新时代,脑子却没一块过来”,念叨着“苟富贵,勿相忘”,攀亲附贵跑官要官。


毛泽东一些亲属,也有了“想法”。杨开慧胞兄杨开智,托人捎信给毛泽东,希望能二选一:要么进京,要么于长沙谋得“厅长方面位置”。


此时,表弟向三立已在京,杨开智图“双保险”,写信请他出面说情。向三立寄书毛岸英,转述了杨开智诉求。


坏传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共产党人必须破除。亲属要官,毛泽东态度鲜明:一个也不给!


10月9日,忙完开国大典没几天,毛泽东即电告湖南省委第一副书记王首道,断了杨开智念想:“不要有任何奢望”“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


父亲开响头炮,儿子再补一课。半个月后,10月24日,毛岸英回信表舅向三立,不打圆场、不和稀泥,一针见血地批评舅舅杨开智,写下“非常替他惭愧”“极端落后”等字句。字里行间敬畏党性原则、深爱人民大众,恪守共产党人正确人情观、人民利益观。





毛岸英家书手稿。


三立同志:


来信收到。你们已参加革命工作,非常高兴。你们离开三福旅馆的前一日,我曾打电话与你们,都不在家,次日再打电话时,旅馆职员说你们已经搬走了。后接到林亭同志一信,没有提到你们的“下落”。本想复他并询问你们在何处,却把他的地址连同信一齐丢了(误烧了)。你们若知道他的详细地址望告。


来信中提到舅父“希望在长沙有厅长方面位置”一事,我非常替他惭愧。新的时代,这种一步登高的“做官”思想已是极端落后的了,而尤以通过我父亲即能“上任”,更是要不得的想法。


新中国之所以不同于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同于国民党,毛泽东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毛泽东的子女妻舅之所以不同于蒋介石的子女妻舅,除了其他更基本的原因以外,正在于此:皇亲贵戚仗势发财,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靠自己的劳动和才能吃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在这一点上,中国人民已经获得了根本的胜利。而对于这一层舅父恐怕还没有觉悟。望他慢慢觉悟,否则很难在新中国工作下去。


翻身是广大群众的翻身,而不是几个特殊人物的翻身。生活问题要整个解决,而不可个别解决。大众的利益应该首先顾及,放在第一位。个人主义是不成的。我准备写封信将这些情形坦白告诉舅父他们。


反动派常骂共产党没有人情,不讲人情,如果他们所指的是这种帮助亲戚朋友、同乡同事做官发财的人情的话,那么我们共产党正是没有这种“人情”,不讲这种“人情”。共产党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其中也包括自己的父母子女亲戚在内。


当然,对于自己的近亲,对于自己的父、母、子、女、妻、舅、兄、弟、姨、叔是有一层特别感情的,一种与血统、家族有关的人的深厚感情的。这种特别感情,共产党不仅不否认,而且加以巩固并努力于倡导它走向正确的与人民利益相符合的有利于人民的途径。但如果这种特别感情超出了私人范围并与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共产党是坚决站在后者方面的,即“大义灭亲”亦在所不惜。


我爱我的外祖母,我对她有深厚的描写不出的感情,但她也许现在在骂我“不孝”,骂我不照顾杨家,不照顾向家,我得忍受这种骂,我决不能也决不愿违背原则做事。我本人是一部伟大机器的一个极普通平凡的小螺丝钉,同时也没有“权力”,没有“本钱”,更没有“志向”, 来做这些扶助亲戚高升的事。至于父亲,他是这种做法最坚决的反对者,因为这种做法是与共产主义思想、毛泽东思想水火不相容的,是与人民大众的利益水火不相容的,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


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群众观点与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个人观点之间的矛盾正是我们与舅父他们意见分歧的本质所在。这两种思想即在我们脑子里也还在尖锐斗争着,只不过前者占了优势罢了。而在舅父的脑子里,在许多其他类似舅父的人的脑子里,则还是后者占着绝对优势,或者全部占据,虽然他本人的本质可能不一定是坏的。


信口开河,信已写得这么长,不再写了。有不周之处望谅。


祝你健康!

                                                                             

岸英 上 10月24日





毛岸英(右)1950年回湘时与外婆(前)、舅舅杨开智(后中)等合影。


向三立是毛岸英的表舅,此时是新组建的中央财经委员会普通工作人员。信中提到的“舅父”是指杨开慧的胞兄杨开智,毛泽东同志的妻舅。他毕业于国立北京农业专门学校(今中国农业大学),后来回湖南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早年曾多次捐出钱物,支持和帮助毛泽东和杨开慧开展革命活动。杨开慧牺牲后,杨开智夫妇不计身家性命,将毛岸英三兄弟转送上海地下党。抗战时期,杨开智把唯一女儿杨展送到延安参加革命,直到湖南解放,才从毛泽东同志的来信中获悉女儿已于1941年英勇牺牲。


杨开智是光荣烈属,为革命作过贡献,且有一技之长,又正值新中国刚成立党和国家需要大批干部之际,给他在京安排一个岗位,似乎也无人非议。但毛泽东同志深知,一个刚刚执掌全国政权的党,如果开了裙带之门,开了念旧谋利的先例,势必会损害党的威信,会动摇人民的信赖。1949年10月9日,毛泽东同志亲笔复信杨开智:“希望你在湘听候中共湖南省委分配合乎你能力的工作,不要有任何奢望,不要来京。湖南省委派你什么工作就做什么工作,一切按正常规矩办理,不要使政府为难。”同日,毛泽东同志还给湖南军政委员会委员、长沙军管会副主任王首道写信:“杨开智等不要来京,在湘按其能力分配适当工作,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这是在开国大典举行后的第8天,毛泽东同志处理亲情的第一件事,为全党开了一个好局,带了一个好头。


杨开智收到毛泽东同志回信后,决定按照要求留湘工作,但又通过表弟向三立,给毛岸英写信,希望在长沙获得“厅长方面的位置”。毛岸英在接到表舅向三立信后,感到非常惊讶,他认为舅舅伸手要“官”,是一种封建落后思想。1949年10月24日,他给表舅向三立回了这封信,明确拒绝了舅舅的不正当要求。


杨开智读了外甥的信,思想上深受触动,不久后,杨开智听从政府的分配,走上了新的工作岗位,先后担任过省农业厅技师、研究室负责人、省茶叶公司副经理等职,一直在湖南农业领域干到退休,最高行政级别为副处级。





毛泽东和毛岸英、李讷在延安。


毛岸英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据记载,毛岸英出行时从来不用小轿车,每次外出,都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他也总是把座位让给那些老弱病残者,而自己却站着挤着;他勤俭节约,穿着朴素,吃大灶吃粗粮。


为人民服务说起来真的很容易,做起来却实在不容易。


1950年,毛岸英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那时,他才28岁。


1954年12月志愿军总部发电询问毛岸英遗骨是否运回北京时,毛泽东只说了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就这样,父亲把儿子的遗骨和成千上万的志愿军烈士一样,留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共产党员有的是另一种“人情”,那便是对人民的无限热爱,对劳苦大众的无限热爱。




综合自:《中国纪检监察》、《文史博览》、学习强国等

视频来源:《红色档案》(央视网)

编辑:人文能建

推 荐 阅 读




学党史 忆初心| 微党课:热词读两会

悦读时刻| 三月一周好书推荐

前方瞭望|人勤春来早  春耕正当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