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之南:一城山水一城春
天之涯
海之角
水是海南的灵魂
一滴水穿城而过,奔涌出三亚西水中调工程昏暗的隧洞,折射着“治水人”建设引水护城的温热之光;蜿蜒至三亚大茅河(白水桥~入海口段)综合治理工程曲折的河道,倒映着“治水人”建设清水绕城的殷殷之情;流淌过三亚赤田水库灌溉渡槽改造工程平整的飞渠,汇聚着“治水人”活水兴城的拳拳之心。
一城水韵徐徐入画,是中国能建广西工程局“治水人”写意的精神。
四月的三亚湾,海阔风清、椰林葱郁。但地表之下,则是另外一番“火热”景象:在三亚西水中调工程施工支洞,热气不断地喷涌而出。岩壁上的一串灯光将4米高的隧洞拉向远方,几名工人正站在钢模台车上焊接隧洞支护,一滴滴汗水不时从沾有泥灰的皮肤滑落,化成隧洞中温热的微光。
远方有水有梦,在三亚项目部“治水人”的汗水中,一步步变为现实。作为海南三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全长28.1公里、最大埋深达655米的隧洞建成后,西北部山区的大隆水库将蓄水从这里一路经过净水厂和配水干管工程,徐徐流入三亚主城区,缓解城市“饥渴”,惠及100多万群众。
隧洞掘进的每一米都极为不易,三亚西水中调工程沿线穿越66条构造破碎带及1条深大断裂带,地下水位埋深120至640米,洞内日涌水量达到100000立方米。“我们进来都要穿雨靴,要走一段很长的漫水路,掌子面也可能会渗水。”全长760米的7#施工支洞,虽然已抽了水,隧洞积水仍有约20厘米深,测量员陈海明和同事每次前往作业面测量数据都要戴上安全帽,换上雨靴。
“遇到涌水时,我们使用帷幕注浆技术对地下水进行封堵后才实施开挖作业;遇到软弱围岩时,使用‘短进尺、强支护’有效方式有序进行开挖作业。” 三亚项目部施工部负责人颜思扬介绍道,为让工程变“聪明,项目部还运用BIM信息技术和数字模型,对点多线长的隧洞开挖、管网排布等交叉作业进行高效管理。”
循着地下流淌的智慧之光,一泓清水即将徐徐流入三亚生活的点点滴滴。截至目前,原水工程部分进展顺利,隧洞开挖累计完成25.5公里,占隧洞开挖总长94.3%,项目正全面铺开攻坚冲刺态势,决胜取水口位置和剩余两公里节点目标。
微风和煦,碧波潋滟,蜿蜒的大茅河从红树林婆娑的绿影下穿过,游步道上走过三三两两晨练的老人,惊起鸟儿跃起身子掠过水面,拂得河心泛起阵阵涟漪。
变化始于2021年10月:广西工程局正式启动三亚大茅河(白水桥~入海口段)综合治理工程,秉承“原生态河道为主,人工景观措施为辅”理念,综合运用护坡整治、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水保治理、岸带修复等工程措施,整治4.28公里河道,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幸福河湖。
施工现场,传来叮叮当当的声音,椰子树、三角梅等树苗,随着挥舞的锹镢一一嵌进裸露的黄土里……新植树苗每天要浇两遍水,最后还要覆上薄膜保持水分,确保树成活、岸变绿。“大茅河从大茅村三浓水库流向入海口红沙榆林港,为建设绿色生态河道,大家像养育孩子一样呵护每一棵树苗”。三亚大茅项目负责人杨杰说道,入春以来,项目部已完成约229亩用地的清表、平整以及乔木、地被等景观绿化种植。
河道排洪渠雨污分流管网施工
沿着这抹淡绿一路直上,10辆大型运输车在工地上来回奔波着,6台挖掘机正在进行堤防及河道明渠段施工,提升河道防洪标准。伴着机器的轰鸣声,项目部“治水人”正抢抓晴好天气,安装铺设浇灌系统管道,拦截、过滤及净化雨水径流污染和海水上溯污染,昔日的“黑水河”正在蝶变。
远看,群山莽莽,连绵起伏;近看,一泓碧水,绿树掩映。“河还是这条河,但再也不是以前那又脏又臭的样子,现在大茅河水治好了,堤岸宽了,我每天都要来这里散步。”家住附近小区的陈女士像往常一样驱车回家,大茅河越来越美,她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潺潺清泉流进千家万户,浸润百姓心田;条条渠道通向田间地头,灌溉着希望田野……赤田水库灌溉渡槽改造工程是三亚市从赤田水库引水至石姆龙水库下游进行补偿供水的重要配套骨干水利工程。工程主干渠全长15.5公里,由明渠、渡槽、倒虹吸等多种标段工程组成。
“
赤田水库灌溉渡槽位于三亚市海棠区海棠湾镇,建于1991年,运行20年以来由于渡槽渗漏严重,槽身及排架均出现钢筋锈蚀、混凝土老化剥落现象,严重影响了工程效能。2021年12月,广西工程局对该工程进行现代化重建。
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不仅是三亚赤田项目部关心的节点进度,更牵动着1.51万亩灌区老百姓的心。三亚地处低纬度,具有日照时间长、终年气温高,降雨变率大、蒸发量大和干湿季分明等特点,加上工程性缺水等原因,导致部分地区供水不足、丰枯不均,当地村民只能通过抽水、打井等方法进行灌溉。
构建“丰枯互济、调配自如”原水供水体系,是项目部“治水人”开出的一剂“良方”,然而,三亚赤田水库灌溉渡槽工程0+984~2+170标段1号渡槽全长1.186公里,共119节槽身,单节高1.55米,宽1.8米,重23.52吨;渡槽排架间距10米,最大排架高度7.5米,均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业难度大、安全风险高,却是一道难题。
多次踏勘吊装现场,数月精细化施工,“硬骨头”被一一拿下——随着一声吊装指令的下达,重量达23.52吨的桁架拱及槽身,在80吨重的汽车吊协同作业下平稳升高,桁架拱整体水平移动并达到设计位置。短短2个月时间,项目部紧盯时间节点倒排工期,基础、排架、槽身均采用平行流水式作业,现已完成1号渡槽251米加固段施工,预计于今年7月具备试通水条件。
眼下,三亚赤田水库灌溉渡槽改造工程建设现场已全面进入收尾攻坚阶段。和着轻柔的海风,望着这条“拔节长”的飞渠在村庄农舍和田园之间暂露头角,三亚赤田项目部总工程师蒙永武满是希冀, “工程建好后,三亚中部地区应对季节性缺水和防治自然灾害的能力将上新台阶,明年春耕保春灌,庄稼喝饱水,定是一个丰收年。”
一滴水,无比渺小,它穿过隧洞,汇入河道,涌向田野,或许掀不起任何波澜,但铁腕治水、用情护水、实干兴水,就能潮起海之南,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新画卷。
责编:曾素兰
校对:冼雪容
审核:方业爱 高安亮
来源:党委宣传部 三亚项目部
推 荐 阅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