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朋友的博士申请考核面试经历

2017-11-10 李朝阳 考博圈


一个朋友的博士申请考核面试经历

来源 | 李朝阳科学网博客

作者:李朝阳

编辑:学长


我的一个朋友在华东地区某名校担任经管学院的博导。2年前,该校博士招生开始实行申请审核制。由于该校前任领导管理不善的原因,很多既没有科研成果、也没有科研经费的老教授全部戴上了博导的桂冠。


在海归大规模回国背景下,新科博导也是逐年增加。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该校博导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博士生招生指标,人均博导每年只能招收0.6个博士。


2016年朋友所在学院的博士招生指标为18个,具备招生资格的博导40名,申请审核的考生有60多名。故而、学生与学生之间、导师与导师之间,争夺博士生招生指标的竞争异常残酷。



虽说是申请审核,面对着粥少僧多的现实情况,朋友所在学院召开院长、书记联席会议,决定采用类似博士生复试的形式,将全体考生分为6组,每组10人,专家打分,综合得分前三名者录取。


如果报考一名博导的考生中,没有入选,则改名博导今年轮空;如果超过2人,则在志愿原则基础上,与没有招到博生的博导之间进行调剂。


审核面试的试题分为四部分:英语能力测试、多元统计分析知识测试、专业理论问答、个人陈述。


前三部分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由考生现场抽取试题,当场回答。为避免评审专家打分引起的偏差,学院规定,给考生综合评分的时候,每项成绩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试题的设计比较科学,计分方法也无可厚非。然而,在博导数量大于招生指标的情况下,还是出现了意想不到的事情。


朋友去年连续第二次拿了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他任职的学院,学问应该算是不错了。


今年与他联系的考生好几个。看看考生的材料,SCI 、EI都好几篇,朋友踌躇满志,今年招到一个脱产的博士,应该问题不大。面试的结果,报考他的考生在小组面试中综合成绩殿后,最终均名落孙山,朋友今年第二次轮空。


气愤之余,朋友询问负责面试的秘书,秘书答曰:因为考生人太多,面试的时候专家基本无暇看材料,基本看考生的临场发挥;发挥得好的,情商高的,自然分就高。


听罢朋友不免困惑:不是说申请考核制导师负责吗?闹半天搞来搞去还是要考试,而且这种考试还不如硬碰硬的笔试来的客观!



值得警惕的是,虽说面试的是全日制脱产博士,据朋友介绍,在众多的考生中,经济系列应届的优秀硕士毕业生所占比例并不高。


反过来,在贵州、云南、甘肃等偏远省份三本院校、职业院校工作的教师,经济下滑背景下濒临倒闭的不景气企业工作的管理人员占大多数。并且,在这些并非优秀的生源中,70后、80后的大女、大男比例大。


自然,在报考时,这些人均表示,一旦录取,立即办理辞职手续,全身心投入到博士生学习当中。由此可见考生的考博动机中,功利成分所占比例之大!


一个企业倒闭下岗、抱着破釜沉舟决心二进宫的工作10年的大女,当得知自己名落孙山的时候,竟然在考场内,当着众多专家的面失声痛哭、花容失色!


以分数取胜的考试弊端太多,于是许多高校博士招生采取申请考核制。然而,申请考核制还是要淘汰,于是面试替代了笔试。面试中的人情分、印象分仍然无法避免,导师负责制仍然是一句空话。


在土博士考生生源每况愈下、博导质量良莠不齐、博士招生指标粥少僧多的的背景下,是很难设计出一个十全十美的博士招生制度的。记得一位博友曾经这样说,人心出问题了,再好的制度也会被念歪经!



读完此文,突然发现,导师和考生之间其实都是有需求的,但是却面临着信息不对等的状态,导师招不到学生,考生分数很高却无法被录取。这实在是一个绝妙的讽刺呀!


相信很多小伙伴今年都经历了申请审核制的洗礼,不知道是否有因为这一制度而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呢?在底下留言告诉我们吧,可能没法帮亲改变什么,但至少让后面考博的小伙伴们长个记性,不在这些上面再次吃亏呀~


注:本文来源李朝阳科学网博客,作者李朝阳,仅作学术分享之用,若涉及侵权等行为,请先与微信号xuezhang600联系,万分感谢!


购买方式:一、扫描上方二维码

              二、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