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复旦转向人大:新闻学考博经验谈

2018-01-15 小学生 考博圈

从复旦转向人大:新闻学考博经验谈

 

作者:小学生

编辑:学长

  


今年六月中,我拿到了人大的录取通知书。虽然过程不可谓不曲折,但最终走进人大,倒没有出乎我的预料。有过短暂失落,有过提心吊胆,有过踌躇满志,但最终拿到了心仪的结果。


相比自己当初考研成功时的那份心情,现在的成绩也到不了呼天抢地、热血沸腾的程度,不过是风轻云淡一般,深呼一口气,然后深感不足,继续前进。

 


我本科是来自广州的一所大学,虽然名列211,但在新闻传播学的专业上,还存在较大的进步与发展空间。2014年,我放弃了进入南方报业的机会和校内保研的资格,成功考研进入了中国传媒大学。


由此,可以戏谑地说,从一所小门小派进入到“名门正派”了。(其实,我自己考研的经历也比较传奇,由于决定考研的时间比较晚,复习的不够扎实,以初试最后一名的成绩进入复试,然后以面试第一名的成绩实现了复试逆袭,成为录取的第二名。这一段经历如朋友有兴趣,也可单独撰文)

 

准确地说,我对学术研究是抱有极大的热情的,但囿于自己学识上的不足,和家庭经济条件上的限制,我在读研期间一直在是毕业后求职,还是继续攻读博士的问题上模棱两可,左右游移。


身边的同学,对自己求职的态度较为明确;周遭的师友,也均抱持着硕士毕业是求职“黄金期”的说法。这样,无论是个人的想法,还是身处的环境,都在影响着我今年毕业季的抉择。

 

选择考博

 

2016年7月,我结束在台湾为期半年的交换学习,回到北京。一方面要准备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另一方面就是正式将自己毕业后的去向抉择提上思考议程。自己要感谢导师,自打我从台湾回来之后,导师就一直鼓励我要在学术上有所施展,“作为一颗难得的读书种子,不要辜负这大好的青春年华”;也一直力劝我不要因为外界的求职热,而不对自己的想法负责任。


“因为刚毕业的几年打拼,并不会让你赚到什么钱,既然你确定今后要读博,何必要先在求职上浪费几年,不直接升学呢?”导师很明白我的心思,她知道我身处两难之间,在这样的关键节点,她作为一个“知心”的老师,拉我一把,劝我一劝,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然,在一边考虑读博的同时,我也没有放弃对周遭“求职热”的掺合。“京党硕男”、“北京户口”对我来说不是没有诱惑。因此,在同学们的影响下,我参与了国考、北京市考、南方报业校招这三次机会。


其中的南方报业校招,这是我又一次可以回到南方的机会,我预想的是它或可以成为最后“兜底”的选择。但不幸的是,由于自己没有复习,国考与市考的成绩均不理想,南方报业我进入了终面,但因为自己面试时的“傲慢”也没有拿到offer。

 

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最终决定了考博。当时已经到了2016年的12月份。清华已经结束,北大需要来年1月份英语考试,留给我的选择不多了。同时又因为自己专业方向的缘故,我就首先报名了复旦。

 

初报复旦

 

对于一些较早确定自己考博意向的同学来说,12月份再去联系导师,是较晚的了。我当时是在12月中旬的时候,才用邮件和复旦老师进行了联系,沟通了报考意向。


与一些院校近些年所积极进行的改革所不同,复旦仍坚持着初试考试的规则,未采用“申请—审核制”。这也就要求,报考复旦,就需要初试成绩过硬,排名在前才能进入复试。

 

首先是材料准备。除了必备的简历、所获奖项、外语成绩证明之外,推荐信和科研设想是两份非常重要的材料。复旦的设计比较特别,他们会有一个报考系统的程序,必须是先填完了自己所预定写推荐信的老师,然后过了一段时间,才发放给你具体的推荐信文档。


这就要求你必须提前和老师商量好写推荐信的日期,而且一旦确定,基本就没有更换推荐信写作老师的可能。如果你提前预定好的老师,到了写推荐信的时候,有了突发状况,而无法为你写推荐信了,你就只能再去和复旦那边联系,确定更改网络填报信息了。



这个就比较麻烦。在具体的推荐信格式上,复旦的要求也比较繁琐,例如它会在推荐导师与你的关系上,有一个选项设计,比如导师、任课老师、项目负责人、其它。这样几个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你找了一个外校的老师,或者和你关系虽深,但没有直接受课经历的老师,就只好去填“其他”这个选项了,而一旦填了“其他”,这封推荐信的意义也就并不大了。

 

在找老师填推荐信的时候,还要准备一个信封去封存寄送。复旦采取的是直接让推荐信写作老师,写完后对考生保密,然后去快递的原始方法。所以一般你自己看不到推荐老师写的啥内容,也不会直接经你的手去寄送。复旦还有一个接收推荐信的截止日期,一旦超过了这个期限,就只能自求多福了。我自己就在写推荐信的问题上,饱经曲折。

 

科研设想,我想这是所有考博学子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这是极大可能决定着自己能否进入报考导师法眼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所报考院校的不同,科研设想的准备大可不必准备多份,一份比较具备针对性且有较强问题意识的科研设想要完胜诸多赶时髦、追热度但问题意识不强的科研设计。


虽然这一份科研设想不会完全决定自己就一定要在读博期间必须去做它,但它最起码反映出你对读博期间的一种学业研究的规划与学术潜力的努力空间所在。


这里有三点需要注意,一是篇幅要充足,一般的科研设想是必须要有学术回顾、文献综述的,这是你去从事研究的基础,更是反映出你对该问题的了解深度,不可不重视。一份较好的文献综述完全可以反映出你学术训练的规范与否,这是最最基本的。


二是要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这是自己读研期间念兹在兹所追求的学术研究起点,也是备受诸多老师敦敦教诲的读书做学问之不二法门。小至一篇文章的好坏,大到整个学术生涯的意义,无不可以用“问题意识”来反映出水平高低与现实关怀。


那么,在科研计划的撰写中,一定要多多在问题意识上下下工夫,多问问自己为啥要选择这个题目?研究这个题目的什么?为什么是这个研究对象,而不是别的?问题越聚焦越容易具备针对性,如果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则可谓完成了科研计划的一半。一篇具备较好的问题意识的研究起点,将直接决定着你自己学术的异禀与资质的修为。


三是视野要中观,这是一位“大牛”直接给予我的宝贵建议。所谓中观,即不可宏观,宏观的题目不太容易把握,形成一本书的题目大多是没有深思熟虑地将问题聚焦。也不可微观,微观的题目则体现不出读博深造的意义,一篇小文章即可解决的问题没必要去放到博论的视野中,去做长篇大论式的研究。


在这个问题上,老师给我的建议就是多去参看一些近些年国家社科立项的题目,这些题目的设计与视野往往能够提供大量灵感。


2017年3月中旬,复旦考试。准确地说,我在此前的复习准备并不足够让我有十足的把握。我自己的硕论铺展得有点大,占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所以在这里,我也想提醒同学,一定要安排好硕论与考博复习的时间比例,切忌只顾一头而忽略另一头。

 

终进人大

 

复旦的考试题目比较灵活。英语、新闻史论、新闻实务这三门。整体上看,英语并不难,因为以我这个六级低飞的水平还可以做到70分的成绩。


新闻史论考察的有三点:


一是考生对近些年新闻传播学整体发展方向(比如技术学派)的把握;


二是对复旦“大牛”老师(比如黄旦、孙玮等老师的文章需要重点关注)所刊发论文的理解;


三是对复旦自身所着力经营的“城市传播”等相关领域的关注。新闻实务这一块,看运气,多多参照业界新获奖项的人事、新媒体网络事件等素材。


我在报考复旦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人大的关注。但在一开始我的确并没有对自己抱有太大希望。一则是因为,我同门报考人大,我实在不想和同门“撞车”;再则是因为,当时我的一点小私欲,我比较喜欢复旦给予的宿舍单人间。因此,在2017年4月的时候,我虽然也报考了人大,但基本上心里没底。


 

人大招考所采用的是最新的“申请—审核”制。先提交材料,人大会组织老师对考生所提交材料进行审核打分,排出名次,依照名次进行筛选。过了这一关才有机会进入复试。


在材料审核的期间,人大还会安排一次导师见面会,就是组织考生与所报考导师见一次面,聊一聊相关方面的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想进入复试,一是材料要过硬,二是能够在见面会上让导师对你有兴趣。


我的材料准备基本与复旦所提交的材料并无太大不同,只是将自己的科研计划又修改了多处,以更凸现出我的问题意识与科研素养。导师见面会上,我也没有太紧张,和老师聊聊自己的学术经历与对一些学术问题的见解,倒也从容。

 

4月下旬,我成功进入了人大复试。这个时候复旦还没有出初试成绩,我就正式处在了人大和复旦两个选项中间了。


一方面,我完成了自己的硕论,十一万字的体量足以让我深深地长吁一下,另一方面,以我对人大初试成绩的感觉,让我渐渐将重心放在了人大这一边。紧接着,向人大提交硕论全文,人大复试就正式开始了。


人大的复试较严格,共分为笔试面试两大类,笔试分英语和专业两门,面试也是分英语交流与专业两门。成绩上要求除了总分在前之外,还需要单科都要过线。我自己整体上感觉,笔试不难,英语主要看翻译功力,专业主要看前沿与史论两块。


但是我在面试环节上,紧张得不得了。二选一的机制让我直接面对的对手是一位已经任职某校多年的副教授,而我只是一个小学生。但可喜的是,或许是自己之前所提交的硕论全文为老师所欣赏,在这一点上,获得了面试老师的表扬。

 

5月是焦急等待结果的一个月。那时候几乎每个傍晚我都要出去散步,缓解焦虑的心情。我也想到了最坏的结果,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就是去一家北京的互联网公司,工作一年,以待再战。


5月中旬,复旦出了初试结果,我应该是第三名,但可惜的是,复旦老师只招前两名进入复试,所以复旦方面,我落选了。一时间,我的心情一度落到了最低点。


紧接着,硕论答辩完成,我前后长达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获得了最高分的成绩,得到了评审专家的高度表扬。然后,我将全部的希望转移到了人大这一边。果然,上帝在给我关闭一扇窗的同时,会给我打开另一扇门的。我终于被人大录取了。于是,一切尘埃落定,我焦虑的心情暂时放松了下来。

 

现在,我即将开始自己的博士生活,从定福庄(中传地址)走向中关村(人大地址),也终究留在了这让人既爱又恨的“大北京”。我感谢一路走来,给我帮助鼓励的各位师友,同时也给各位有志于读博或者读研的同学几句赠言,以供大家共勉。


一、规划不可太贪心,贪多嚼不烂,做好手边的事最靠谱,所付出的努力就不会白费。


二、面试要自信,自信不是自大狂妄,更不是吹嘘,老师们一眼就看得出,你到底读了多少书,所以不要耍小聪明。


三、常怀希望,在走向目标的道路上,不要放弃任何一次机会,上帝是公平的,他在给你关上一扇窗的同时,一定会再给你打开一扇门的。


希望能给还在考博路上奋战的小伙伴们一些继续努力的动力。


自8月1日起,投稿文章经考博圈发布后,原创作者将获得两本自选书籍作为考博奖励,也就是说,考博圈为你的书籍买单啦!


已经收到录取通知书的你,赶紧写出你的考博经历,附带你的录取通知书发到学长邮箱3436044866@qq.com吧。


学长话:真诚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考博经验。之前主持一次公开课,时间已经到9点了,我说课程该结束了。这位博士说,没关系,我坚持把大家的问题都回答完。因为,我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希望大家多多分享经验,给考博路上的人更多的努力。



考博圈特倾情推出考前冲刺提分面授班


在这三天里,你将学习:


翻译、完型核心考点串讲   

 翻译、完型速解技巧 

阅读理解核心考点串讲+题目速解技巧  

 临考救命稻草 

作文点题+快速成为套路点题+快速成为套路 

  核心题目实战训练 



购买渠道一:扫描上方二维码
渠道二: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