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9高校在职行政岗教师二战考博历程

学姐 考博圈 2019-06-09

编辑:学长



在考博大军里,有相当一部分在职考生,而这些人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原本就在高校从事行政岗位。行政岗位的工作经历,往往与过去的学术经历不相关,但还浸润在高校氛围中,也能获得一些学术资源。


博士学位,既是从行政岗转入教学岗的敲门砖,也是在原有行政岗位上晋升提拔的筹码,更是脱离繁琐的行政工作、重回学生身份的一种机缘,因此高校行政人员的考博面并不小。


一、我的备考经历


我是二战考生,一战时选择了省内二本院校,原以为竞争不激烈,除了提前背单词外,只提前一个月左右备考专业科目,每天投入的时间也不足2小时,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结果自然可想而知。第二年备考时再不敢掉以轻心,并且选择了2所院校。增加了一所外省双一流名校。


很多人都会认为双一流名校一定比二本普通院校难考,实则未必。原因有,名校博导多、博点多,招生名额也多;名校考生来源广泛,考试和录取过程反而相对公平;名校因为考的人多了,网上能查到的考试资料也会多一些。当然,最终能否考上,只有依靠实力+努力。


通过第一年考试经历,我调整了第二年的备考计划。重点包括:


1. 一定要重视英语,据我的经历来看,英语比专业更能够拉开差距。


(1) 第一时间弄懂目标院校考试题型。是否有听力、改错、写作等,有的学校不考写作,考文章缩写,有的学校不考完形填空而考选词填空,有的学校考段落排序,总之各学校题型是有差异的,一定要注意。


我的目标院校考了10分的填空题,没有词可选,只能根据上下文填词,这题目难度较大。考试时,考了一段关于知识产权的文章,有的人考出来就说这题难,一分都拿不到。但作文题目是二选一的,这个设置是降低了作文的难度。


(2) 重视背单词和阅读理解。各高校英语题型比较没差异的地方,就是考阅读。阅读不仅占分值高,而且对考试时间分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涉及到的主要是词汇量,所以我建议将背单词和做阅读结合起来。


背单词可利用零碎时间背,可以早一点开始。我从9月份开始背考博核心词汇(百词斩、沪江词典、可可英语),不能保证每天都背,但是可以找回学英语的感觉。我从12月开始做阅读练习题,主要看《考博英语真题精解与全真模拟试卷》(机械工业出版社黄皮版),把一本书做完了。


在考前2周左右的时间,开始做目标院校的英语真题(计算时间,并且对照答案)。考前1周,每天写1篇作文。(我的英语六级过了500分,如果是英语基础比较薄弱的人,这个时间线肯定还要拉长)


(3) 作文复习应该结合新闻阅读来进行,可以抽空看看CNN App上的英语新闻,尽管上面政治新闻偏多,但是偶尔也有社会、娱乐、环保方面的新闻,用词会比较新颖。可以有意识地搜集生词和好句子,配合背一下。


作文练习不应该以历年真题为主,而应以关注当下热点事件为主。例如我在考前练习了二胎题目,考试时果然碰到了类似的题目(要不要生孩子)


2. 专业方面,重视核心期刊论文和目标导师的重要理论发现。


专业方面,也应该结合历年真题来分析,尽管每年出题不同,但是出题思路大体上会保持一致。如有的学校专业课考基础知识点,这一类学校复习起来反而容易,多翻基础书目、多背多记;有的学校重视学科热点,喜欢考大题,这样就一定要看近两年的核心期刊及其热点研究课题,尤其是总结目标导师的主要结论。


由于我没有跨专业,分析到目标院校专业题目大多为论述题,喜欢结合实例,故在复习时主要是看期刊文献,并且注意搜集其中的例子。将领域内的核心期刊近一年的题目都过了一遍,将目标导师的重要论文看了几遍,总结出主要结论。结果效果也是比较理想的,投入时间不多,反而收效较好。

 

二、在职考生如何克服困难


困难来自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先谈内因,博士阶段的研究大多数要基于硕士阶段的基础,我不太建议博士阶段转专业(相近专业除外),因为硕士的基础用得好,才能事半功倍。如果硕士阶段没有好的基础,那么备考时需要下更多功夫。


再谈外因,许多在职考生都已成婚生子,甚至担负着房贷、车贷,工作繁重,下了班回家还要带娃。这种情况下,需要腾出时间来专心看书确实有困难。


我当时是中午看书,晚上带娃。考前最后两周才是每天看书,但是认真坐下来,能专注看的时间也就是5小时左右,一套英语真题做完,脑细胞就用得差不多了。随着年龄增长,专注力确实会下降,家庭、工作都会让人分心。


克服内因,一定要弄明白自己的考博动机,找到可以坚持下去的动力。否则,即使考上了也未必能熬得过几年的寂寞辛苦,很容易陷入抑郁。


克服外因,一定要得到家人的支持。有人帮带娃,有人帮看家,做好后勤保障,解决资金出路,才能真的投入复习,否则即使考上了也需要面对同样的问题。


最后,一定要弄明白原单位的政策。许多单位是不允许在职读博的,能否承担得起辞职的代价,毕业后能不能找到更好地工作,读博是不是有必要,等等,都是必须要考虑清楚的问题。为了读博而读博,似乎已经是愚蠢的行为了。因为国内博士学制大多已改为四年,延迟毕业现象很普遍,博士就业压力大的情况是比较公认的。


三、考博有捷径吗?


有的。


1. 国家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退役军人计划、对口支援计划、辅导员专项计划等等,其中,少干计划面对的人群较多一些,是定向培养计划,但它从最初的国家出钱到现在的自掏腰包,从管理不规范、可以违约到管理逐渐规范,随着认可度、热度不断上升,竞争也日益激烈。但如果选择定向计划,就应该做好回生源地贡献力量的准备,违约可走的路子已越来越窄。


2. 名师推荐。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圈子,如果能找到学科领域内、享有名誉的专家作推荐人,那会在考前给目标导师增加不少印象分。


3. 考本校、原硕导。这个就不用多说了。


4. 熟人辅导。考有熟人正在就读的院系、所,可以掌握目标院系、所的真实情况、第一手信息。


最后,想说的是,我常听说考博路上有别的“捷径”可走,但从我的经历来看,大部分人还是靠考第一得到录取机会的,也就是分数致胜(审核制的除外)。因此,在没有找到“捷径”的情况下,建议大家还是努力复习,即使没有考上也或多或少有一些收获,总会有用处的。

 

end


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 · · · · ·

人大考博经验:运筹帷幄,方可决胜千里

三年考博,圆梦厦大

中南财大考博经验:平淡又轰动的考博路

普通211硕士考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不是梦!


考博英语每日一练

学习100天,每天15分钟

【7月20日开课】 


100天记牢掌握2000个

考博核心考点词汇

100天看懂理解100个

考试必会长难句

100天夯实翻译、写作内功

率先直击考试难点

 

抱团学习、监督打卡

全勤奖励,一起坚持


分享69元

土豪价99元


加入打卡学习。

学长等你


购买方式:

扫描图中二维码即可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