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个利他主义社会:礼让带来的混乱

2017-08-27 通天译 私产经济学与伦理学


一个利他主义社会:礼让带来的混乱

文:Dan Sanchez
译:禅心云起


有人鄙视安·兰德,因为她倡导“自私”,痛斥利他主义。抱以“斯文的眼光”,自利倾向反社会,而利他主义则是有益于社会的理想。


但是,至少从极端角度看,实际上利他主义才是反社会的。在解释赫伯特·斯宾塞的社会哲学时,威尔·杜兰特在《哲学的故事》中就这一点写道:

“如果人人都考虑别人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就会带来礼数和谦让的混乱......”

这是强有力的观点。利他主义一头碰上哈耶克所说的“知识问题”这堵不可逾越之墙。


对个人而言,没人比他本人更了解自己的偏好。在一个完全利他主义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笨拙而费尽心思地猜测其他人的偏好,而非把主要精力放在处理他不必劳心猜测的这一套偏好:他自己的偏好。


此外,每个无私者无法得到他们利他主义对象的任何指导,因为这些受益人,也是利他主义的,所以没兴趣增进自己的满足感。


正如哈利·布朗《在尚未自由的世界中发现自由》中所写

“让我们先看看为他人而活的理想。常言道,如果人人都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就会有一个更美好的世界。但果真如此吗?
倘若不知何故,人人放弃自己的幸福,结果又会怎样?从这一观点推导逻辑结论,看看会得出什么。为使之形象化,假设一个大红橡胶球象征着幸福。我手中有球——这意味着我有让自己幸福的能力。但是,由于我摆脱了自私,我飞快地把球传递给你。为了你,我放弃了我的幸福。
那你会怎么做?既然你也不再自私,你也不会把球留在手上;你会很快把它传给隔壁邻居。但他也不想自私,所以他把球传给妻子;而妻子又同样传给她的孩子。
孩子们受到教导,要有无私美德,所以把球传给朋友;朋友们又把球传给了父母;父母又传给邻居,来回传个不停。
此时此刻,我认为我们可以停止比喻。我要问:所有这些努力到底实现了什么?谁能从这些纯粹无私的展示中得到改善?
如果人人这么做,世界如何变得更美好?我们为谁而无私?若要使之具有意义,一个得到、接受和享受我们无私益处的自私者就必不可少。而这个自私者(我们慷慨大方的对象)生活水准要低于我们。
举个实际例子,父母为孩子‘牺牲’自己,而这个孩子接着又要为自己的孩子牺牲自己,往复无穷,那这到底达成了什么?无私这个概念,就像是一个毫无成效的旋转木马。又如同接力赛,礼物不断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手中,没人因此增进自身的利益。
也许大多数人从未想过,从无私这个概念会得出这样的逻辑结论。他们倘若如此推理,就极可能重新考虑他们对于一个无私世界的诉求。”

一边是“礼让带来的混乱”和“毫无成效的旋转木马”,另一边是基于自身利益的社会,两相比较,就显示出后者的效率、合作和友好。在这样一个社会里面,人们依然彼此服务,因为他们认识到这样做符合自身的最大利益


而这样的服务往往灵巧而富有效率,相形之下,不那么愚笨和白费气力,不仅因为它由自利心的强大动力驱动,还由于它借助于自我利益的表达(市场需求、市场价格、请求回报等等)来获得指引和知识。

https://fee.org/articles/an-altruistic-society-would-be-a-chaos-of-curtsie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