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要被这个老头笑死了,要不你也来笑一下,哈哈哈哈

2017-11-22 剽悍小姐姐 剽悍一只猫


今天在后台回复[猫叔晚安],我送你一个锦囊。


“我从来把自己归入旁门左道,而非正统主流。我只是一个好学而无所成就、一无是处的人。”


南怀瑾这句坦荡自嘲,是他一生的写照。


活到95岁的南先生,一生做了许多事:修铁路、建学堂、讲佛法、宣国学、捐款筹资成立过不少慈善基金、还直接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九二共识”……


他大概是引发“国学热”的第一个“学术明星”。



1976年,他的讲演录《论语别裁》在华人届一炮而红,打通了庙堂和江湖,让普罗大众找到了读经典的兴趣。


但近代学术史上几乎找不到像他这么有争议的“大师”,黑他的人几乎和崇敬他的人一样多——尊之者奉为菩萨,鄙之者弃若蝼蚁。


有人称他是“国学大师”、“禅学大师”,也有人说他满纸荒唐、就是个“江湖骗子”。


不错,这个小学毕业考试都只得了倒数第一的南先生,一辈子没有一张像样的文凭。


他根据自己的理解所阐释的国学,在妙趣横生之余,完全不讲究考据,有不少常识性错误,很多学者说他“价值观落后、逻辑混乱”。


但就像余世存评价的,南先生在人生上,比学问和布道的成就更大。



读过一则让人过目不忘的轶事:


有个人老是失眠,睡不着觉,很苦恼,问南怀瑾怎么办,睡前念心经好还是念别的什么经好。


南怀瑾说:你什么经都别念,你就念:去他妈的!去他妈的!去他妈的!


“学佛也好,学禅也好,首先必须学做人。”


所以,不谈学问,只说人生观,南先生就称得上是个奇人。


1


“穷归穷,绝不愁,如果又穷又愁,这就划不来,变成穷愁潦倒就冤得很。”


五十年代,南怀瑾一家六口挤在基隆海滨的一处陋巷,小屋子瓦可漏月、门不闭风。


他常年右手拿着笔,左手抱着幼子,双脚推着摇篮,在困顿中写出了几本鲜有人顾的著作。



那时候一个叫张尚德的大学生上门求学,南先生见他一副邋遢样子,满身汗臭,就掏出20块钱。


学生说:“给我20块钱,干什么?你自己这么穷。”“去理个发。”


学生说5块钱就够了,南先生只回答一句:“你拿去。”


南怀瑾的儿子回忆说,这个张尚德本来已经活不下去了,看到南先生穷困而不潦倒的样子,才打消了赴死的念头。


在南怀瑾的字典里,穷就是穷,但为什么要愁?


南先生是一个从早到晚面不改色、永远慈眉善目的人,他对仪表很重视,不管多热的天气,也是西装长衫,一丝不苟。



他觉得,尤其当一个人在不如意的时候,更要着装整洁,精神振奋。


有人问起他保持微笑的秘诀,他说:


“如果你学不会,只好先学咧嘴。”


在他看来,古人以宴安为鸩毒,我们害怕的应该是过于顺遂平安。


一个人没有忧患意识,那才是真正的毒药。


2


“人有三个基本错误是不能犯的:一是德薄而位尊,二是智小而谋大,三是力小而任重。”


南先生有一个儿子南国熙,从小在美国长大,毕业于西点军校最传奇的一届。


有一次南国熙去探望父亲,南怀瑾对众人说:“这是我的孩子,读了西点军校,有学位,无学问。” 南国熙哑口无言。



毕业后,南怀瑾有一次打电话问南国熙在做什么,他说做基金管理。


“做基金管理又如何?”

“可以认识很多有钱人。”

“认识很多有钱人又怎样?”

“我可以赚很多钱。”

“你赚很多钱以后又怎样?”


南国熙又一次哑口无言。


南怀瑾说:“儿子,你是一个没有人生观的人,你不如去讨饭算了,讨饭也可以活一辈子。”



安身容易立命难,一个人不能莫名其妙地出生、无可奈何地活着,再不知所以地死掉。


南先生觉得,要想好好生活,首先得有一个丰盈的人生观,否则那只能叫存活。


他曾评价当今世界说,表面上,这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精神上,却是最痛苦的时代。


“一个人内心没有涵养,就会变成色厉内荏,表面满不在乎,而内心非常空虚。其实,大可不必。一个人好就是好,穷就是穷,痛苦就是痛苦。”


太多人“无德而富贵”,这是人生最不幸的事情。


3


“真正的修养,是把自己恢复到儿童阶段的活泼天真,那就干净了。”


南先生是个慈悲人。


1988年,他应温州市委书记的请求,成为金温铁路的催生者,筹资兴建了这中国第一条合资铁路。1998年通车前夕,他“功成身退,还路于民”,把股权转让给了铁道部。


1990年,泰顺、文成水灾,他捐资救患,并在温州成立“南氏医药科技基金会”、“农业科技基金会”。



2006年,他定居苏州,创办了太湖大学堂,想办一所国学学校,每年从贫困地区招收20名天资聪敏的失学儿童,免费教经史子集,但因不合法制而作废。


南先生在书里谈到英雄与圣贤的区别时说:


“英雄是将自己的烦恼交给别人去挑起来,圣贤是自己挑尽了天下人的烦恼。”


他说一个人要做伟人,必须得有这种传统精神才行。


成名后,各届人士纷至沓来地拜访求见,“南怀瑾的餐桌”成了和“林徽因的客厅”一样文化闲谈的地方。


他曾自我解嘲说:“我的生活就是三陪:陪吃饭,陪聊天,陪照相。”



可南先生脾气怪,不是什么人都愿意见。


企业家们来了,南先生是要骂的:要学禅,先把财富都甩掉!


碰到那些一见面就说“崇拜你啊,书写得好啊”的人,南先生是要甩脸的。


他的弟子魏承思回忆起初见老师的情景:


“我生性豪放不拘,因而酒酣之余放言高论。想必当晚海英(介绍人)是为我捏一把汗的。


不料向怀师告辞时,他竟说:你是个有匪气的文人。我喜欢你这样的年轻人。今后不用通报随时上来吃饭聊天。”



南先生曾告诉别人他的长寿秘诀:少吃饭,多抽烟。


这自然是玩笑话,爱抽烟是因为不爱闻“人味”。


“人多的时候,他会多抽几支。女孩子涂脂抹粉,身上有化妆的味道;男孩子有汗臭味、酒肉味,老人家鼻孔比较通,闻到以后不舒服。


老师一辈子都喜欢给别人面子,给别人欢喜,给别人快乐,给别人力量。他不可能因为你身上某种他不接受的味道,当面指出让你尴尬难受。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抽烟。”


4


“什么是做人最高的艺术呢?就是不高也不低,不好也不坏,非常平淡,‘和其光,同其尘’,平安地过一生,最为幸福。”


有的人来访时夸赞南怀瑾有神通、神道。他却开起玩笑:“我有什么道?我有食道、尿道。”他说没有得到神通不要紧,变成神经病就麻烦了。


有的人见面便说:“您是一代宗师……”他却打断说:“什么一代宗师,是一代终死。”



在南先生看来,只有安于平淡的人,才什么事业都做得了: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


他的儿子南一鹏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社会上关于父亲南怀瑾的言论很多,有神话的,有妖魔化的,有顶礼膜拜的,有诋毁攻击的……


但是父亲留给大家最后的话,就是‘平凡’,如是而已。”


南先生写给孙子的手书


不管他在学术上是“一代大师”还是“误人子弟”,关于人生,南怀瑾只信守他的“做人六字诀”:


静、缓、忍、让、淡、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