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的"寒衣节"遇上西方的"万圣节"......
万圣节vs鬼节,同一天2016年10月31日,中国的万年历上会显示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中西鬼节同一天,一个世纪里只有3-5次能重合,即使不重合,前后相差时日不多。难道中方和西方在更古时期有着同样的渊源?不过在年轻人的思想里,寒衣节已经渐渐被遗忘。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民众称为鬼头日,是我国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上巳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四大“鬼节”。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农历十月初一,谓之"十月朝"。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新收时祭奠祖宗的习俗,以示孝敬,不忘本。古人们也在农历十月初一用黍矐祭祀祖先。农历十月初一祭祀祖先,有家祭、也有墓祭,南北方都是如此,今天江南的许多地区,还有十月初一祭新坟的习俗。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除了祭祀之外,寒衣节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为父母爱人等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因此,民间流传的寒衣节习俗还包括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更换。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衣,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
在饮食上,部分地区在寒衣节时会吃面条,在冬天吃一碗热腾腾的面条不仅可以给人体带来更多的热量,同时还能够起到养胃补身的效果。在江苏一带,寒衣节时还会吃红豆饭,柔软香甜的红豆饭也为这个节日带来一股暖意。
A
BOUTHalloween
关于万圣节
万圣节又叫诸圣节,在每年的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而万圣节前夜的10月31日是这个节日最热闹的时刻 。还有一种说法是,万圣节在10月31日,从10月31日的午夜到次日11月1日,持续整整一天。
万圣节是指一年新的开始,这就有如在平安夜进行活动是为了明天的圣诞节,中国的传统日子——除夕的庆祝是为了迎接明天新春的第一天。为庆祝万圣节的来临,小孩会装扮成各种可爱的鬼怪向逐家逐户地敲门,要求获得糖果,否则就会捣蛋。而同时传说这一晚,各种鬼怪也会装扮成小孩混入群众之中一起庆祝万圣节的来临,而人类为了让鬼怪更融洽才装扮成各种鬼怪。
万圣节前一天夜里是一年中最“闹鬼”的时候,各种妖魔鬼怪、海盗、外星来客和巫婆们纷纷出动。在基督纪元以前,凯尔特人在夏末举行仪式感激上苍和太阳的恩惠。当时的占卜者点燃并施巫术以驱赶据说在四周游荡的妖魔鬼怪。后来罗马人用果仁和苹果来庆祝的丰收节与凯尔特人的10月31日融合了。在中世纪,人们穿上动物造型的服饰、戴上可怕的面具是想在万圣节前夜驱赶黑夜中的鬼怪。尽管后来基督教代替了凯尔特和罗马的宗教活动,早期的习俗还是保留下来了。孩子们带着开玩笑的心理穿戴上各种服饰和面具参加万圣夜舞会,这些舞会四周的墙上往往悬挂着用纸糊的巫婆、黑猫、鬼怪和尸骨,窗前和门口则吊着龇牙咧嘴或是面目可憎的南瓜灯笼。
我们尽力所能做的,就是延续这些传统风俗,这样不仅仅是为了节日而进行风俗活动,而是为了提醒自己做人不能忘本,更重要的是教育下一代,提醒我们的后人不能忘本。
猛男女有话说:
作为快被消亡的民俗“寒衣节”和西方外入的“万圣节”,同一天相逢,不管是狂欢还是缅怀祖辈,只是现代人类在多元生活方式之一,怎么过这一天,你过你的,我过我的,大家随意。只是天气越来越冷了,同在北半球的东方和西方都该添加衣服了。
风俗的延续实际上也是精神面貌的延续,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所有国家的长盛不衰,都是得益于这些风俗和精神面貌的不断延续。
同意的点个ZAN吧~↙↙
本文来源于闽南语频道,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