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长大后吃亏最多的,往往是这种孩子

财税地盘 2021-09-22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条新闻:一栋的大楼24层的外侧,半挂着一名20岁左右的男孩。消防战士在25楼利用快速滑降双腿使劲一蹬,将男孩从窗台边,蹬到了房间内,众人将其按倒,男孩哭着喊着要跳楼。

问其原因原来男孩是一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家住农村,刚刚来到大城市工作,父母省吃俭用拿出来家里多年得积蓄,作为孩子的生活费。刚到大城市没多久,还没有挣到钱,他就将自己的生活费借给了大学同学,而这位同学自从借了钱后,就再也没出现过。

因为没钱交房租,房东将他赶了出来,走头无路,才有了轻生的念头。

其实不懂拒绝的孩子最吃亏!

许多家长在孩子小时候常会给孩子灌输助人为乐的思想,殊不知孩子长大后,在社会上孩子很有可能因为会谦让、不懂得拒绝,最终让孩子断了前程。

拒绝别人,就是不伤自己

我认识一个朋友,她闺蜜在做代购。每一次,当她的闺蜜代购时,都会让她帮忙转发,甚至要求她转发给其他好友,并截图给她看。我那个朋友,还真照做了。我问,你难道不觉得这件事情很不值得吗?她回答我说,是很不值得,但是他求我帮忙的时候,我真不知道如何拒绝,我只能去做。

人一定要懂得拒绝,那些被拒绝的“别人”不一定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但是不懂拒绝的自己却没准会损失很重要的东西。

生活中人人都遇到过类似的事情,比如遇到他人借钱,你因为不好意思拒绝而借给对方钱,后来才发现对方非常好意思不还。

有时太好说话了,反而让别人觉得你的帮助很廉价。守住自己的原则,再适度帮助别人,别人却会更觉意外和感恩。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

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

记得有次亲戚聚会,表姐也带着孩子从国外回来了。亲戚们聚在一起常以“调戏”孩子为乐。我们有个婶娘就很喜欢捏小孩子的脸,常常捏得孩子脸上两个红印子,家长碍于情面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表姐的孩子从小在国外长大,特别独立有主见。当婶娘按照“惯例”去捏了他的脸后,他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说着:“好像蛮好玩呢,婆婆让我也捏一下吧!”

说着迅速爬到婶娘身上,用刚吃完米糕黏糊糊的小手捏了上去,婶娘瞬间石化,我们这一辈的家长心里都乐开花了。

这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维护了自尊,治理了熊亲戚。婶娘后来再也没有捏过任何孩子的小脸。

不伤人是一种教养,但不被别人伤害是一种气场。这一点,从孩子开始面对这个世界,就需要让他知道了。

不懂拒绝的孩子,在面对别人的伤害时常选择忍让,甚至要以德报怨。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渐渐失去对这个世界最初的好恶的判断,影响性格的形成甚至正常的生活。

所以我们在教育孩子“分享”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教育他们面对他人、面对社会时,该如何自处。我希望我的孩子是——内心柔软而有原则,身披铠甲而有温度。

让孩子学会说“不”

孩子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会说“不”的,他们比大人更通透,更懂遵从自己的内心。只是因为大人的阻碍,因为大人对孩子说“爱分享的孩子才受欢迎”,孩子就变得不会说“不”了,而且还错误地认为不分享就是自私,大家都会讨厌他。

爱分享的人是受欢迎的没错,但是这种分享不应该是用自己的委屈,成全对方的快乐。分享是一种美德,应该让双方都感到快乐。

教会孩子说“不”,首先是家长要明白分享的含义。分享是在不损害自己利益、不伤害别人利益、不违背原则甚至法律的条件下进行的。

如果孩子敢于直接说不,我们不要阻止他;如果他不敢说不,我们可以引导他学会委婉拒绝。具体情况,具体引导。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意识到什么是真正的分享,他才不会为了不应该的“分享”,委屈自己。

让孩子坦然接受别人的拒绝

孩子也会问我,“妈妈,我想骑一下那个哥哥的小车,他为啥不给我骑呢?”

我就告诉她:“那个小自行车是哥哥的,他有权利决定给不给你骑,就好比别人想借走你的玩具,你愿意吗?”

孩子说:“不愿意,我要保护我的玩具。”我说:“对,那个小哥哥也是这样想的。”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被拒绝是很正常的事儿,人人都有自己珍爱的东西,都应该维护好自己的权益,每个人都有权利合理地拒绝别人。

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

通常是没有主见的孩子,最不敢去拒绝别人,怕对方生气。他们因为不敢拒绝,而使自己内心很痛苦,越来越没个性。

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凡是和孩子有关的东西,都先问下他的意见,比如今天想穿哪件裙子;两款玩具到底更想买哪个回家;要给自己的小床铺粉色还是黄色的被单....

这些孩子能拿主意的事,让他自己做主好了,家长不要越俎代庖。一个有主见的人,才会泰然自若地说“不”。

说“不”并不意味着你粗鲁,也不表示你不随和。

说“不”不意味着将来发生冲突或丢失机会,或伤害任何人......

学会适当的拒绝,学会保护自己的权益,长大之后才会少吃亏。

小表妹周周刚从欧洲旅行回来,跟她闲聊的时候,听她说起了这样一件事儿。

表妹的室友W看到她发的朋友圈,知道了她在欧洲玩,所以求她帮忙带一支口红。正好表妹也要逛商场,就爽快答应了。

谁知没过一会,她室友竟然又发来了一张购物清单,想让小表妹按照单子上的东西买。里面包括指定品牌的包包、香水、乳液、粉底液、化妆刷,甚至还包括一条男士皮带。

表妹问怎么要带这么多,室友回答,是她家里的妈妈和姐姐想要,男士皮带是W想送给男朋友的礼物。

表妹是个热情大方的姑娘,又碍于室友的情面,虽然当时有点不悦,却也勉强答应。

最高潮的部分在于,她按照购物单给室友买完这些东西,室友竟然对价格起了质疑,说那个包包的价格“好像跟网上查的不一样”,让周周给她抹个零或者让周周自己留着用,还说:“反正你也不差这一个包”。

表妹为了把东西买全,跑了几个商场,还耽误了原本的出行规划,本是好心帮忙,结果却不仅要倒贴车费,还被要求把购物的花费打折抹零,让对方去占这点小便宜,内心自然不舒服,而表妹从此也不再愿意与W交往。

想起弘一法师的一句箴言:“我不知何为君子,但每件事肯吃亏的便是;我不知何为小人,但每件事好占便宜的便是。”

凡事都有因果有联系,很多时候,心甘情愿为他人付出,帮忙的人,最终其实吃不了亏,反而是凡事喜欢占别人便宜的人,总是失掉了体面和格局。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

难以拥有高品质的生活


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先生曾提出过一种观点:价格上的便宜,不是真正的便宜。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比单纯的“省钱”重要得多。

记得日前在网上看到一则网友爆料,说是遇到了一起孕妇和老大爷打架的事儿。

事件发生地是在济南,怀孕妈妈带着大女儿用大桶接直饮水,因为直饮水处是为了方便口渴的市民和游客而设立的,所以就有个老大爷劝说孕妇不要这样。

这位妈妈不听劝阻,反而动手推了老人,并抓伤了来劝架的路人。

一位山东的朋友说,直饮水处在济南有不少,多数饮水者都挺有素质的,但是确实经常能看到一群人大桶小桶的往家里面运,甚至有人从大老远地方坐公交到接水的地方,就是为了占那点小便宜。

从表面上看,这位孕妇妈妈确实占到了便宜,得到了一桶不要钱的纯净的水。可是看看跟在她身边的那个小女孩,再想想即将出生的那个小婴儿,总是感到隐隐的担忧。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成绩和分数影响的只是一时,但格局和思维方式影响深远。

有些父母喜欢占小便宜、喜欢计算几毛钱几块钱的得失,并为之沾沾自喜或懊悔烦恼,甚至不惜牺牲生活品质,殊不知长期爱占小便宜的父母,正是在用自己的“小气”毁掉孩子们的“大气”。不论怎么说,这都是一笔赔本的买卖。

节俭永远是一种美德,但节俭的本意是有节制,俭省而不浪费。单纯的想要“省钱”或占些小便宜,就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儿。当这种思维方式传递给孩子,更是会变成一种恶性循环。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可以通过减少不必要的开销,更好的提升生活质量。而不是一味的只把自己困于金钱本身,失掉应有的快乐和体面。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

难以拥有真正的朋友

家里有位阿姨在小城市的一家福利待遇不错的公司工作。他们公司有位同事是被所有人公认的“奇葩”。

公司有食堂,给员工提供午餐,品种多样,有肉有菜,价格还特别低廉。那位同事就三天两头带着自己的老公和孩子中午来公司“蹭吃蹭喝”。

有人来公司里办事,只要找到她,她就会想办法从中捞取一点好处。并有个绰号叫“卡二百”,意思是凡事需要给她200块钱的“好处费”,她才会帮忙给办理,否则就能拖就拖,能挑毛病就挑毛病。

因为一些特殊的关系,这位同事没有被开除,只是多年来一同进公司的人都升职或有了更好的发展,只有这位同事最初进公司还是一个正当好年龄的女孩子,如今已到中年,还在带着家人蹭单位的饭,给来办事的人脸色看。

最重要的是,这么多年的职场生涯,多多少少都会结交不少朋友,而这位同事与他人多是点头之交。她怕随份子,很少去参加别人的红白喜事,而当自己家里有事需要同事帮忙时,大家也很默契的推脱,没有人愿意与她深交。

每次听阿姨说他们公司这位同事的事儿,总是感觉唏嘘不已。公司里的人都私下议论的这个“占便宜”没够的同事,哪里真的占到了便宜啊。

生活中遇到的那些求人帮忙的时候客客气气,帮完他之后,他就再不理你的那种人,多少人愿意一直给他帮忙?那些没事喜欢蹭吃蹭喝,结账时却总是借故推脱的人,谁会真心想找他喝酒聊天?那些在集体生活中,凡事只考虑自己利益,没有团队意识团队精神的人,谁会对他委以重任?

每一个成年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爱占便宜的孩子,得到的如果是父母的默许和表扬,他日后必然会变本加厉,把这种特质继续保持。长成一个见便宜就占,被他人议论纷纷的大人。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长大后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体谅,就需要在孩子童年时期,通过言传身教告诉孩子,做人需要真诚热情,你没有理由忍受被人欺负,但是咱们也不要去占别人的便宜,这是爸爸妈妈教你的修养。

爱占小便宜的孩子,

难以拥有长远的眼光


爱占小便宜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热衷于短期的利益,而不会过多的去思考长远的方向。

很多人会用贫穷作为自己的解释,但是换一种角度看,越是热衷于短期利益的人,也往往越容易贫穷。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一个做人力资源的朋友说,他前几年招聘了一个研究生。他觉得这孩子能力不错表现得也忠诚热情,就跟部门领导做了推荐。

试用了两个月,部门领导也挺满意的,就交给这研究生不少重要工作,跟人事确定了这个人可以转正。

没想到离试用期满不到半个月的时候,这个研究生突然不来上班了,一问才知道,原来是被一家小公司挖走了,小公司给的薪资才比他们公司高500块钱。

朋友劝了这个研究生几句,提醒他小公司完全不正规,也没什么发展空间。还告诉他离职也要先把工作交接完,跟单位打招呼,办手续,这研究生却直接说已经在小公司上班了,回去办手续不方便,然后挂断了电话。

朋友震惊,认为这孩子基本是没大发展了。果然,从同事那里得知,这个研究生这几年一直频繁跳槽,如今已经30岁了,还在公司做基层员工,一直没有机会做管理层。

很多人都在讨论,社会有没有分层,阶级在没在固化。其实这个分水岭,除了在金钱、资源这些硬实力上,也在观念、眼光这些软实力上。精英家庭出身的孩子,往往更多的被传递了自由、野心、自律、从容这些品质。贫穷家庭传递给孩子的,经常就有自卑、散漫和短视。

不同的观念,会让孩子有不同的视野,然后就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和行动。所谓的格局,眼光,听起来很虚,但实际上,那些能做到忍住不占小便宜,不看短期利益,理性的,综合的分析自己的处境的人,就已经占有了先机。

物质上我们很多家庭只是小康,中产都少有。但是否教孩子成为一个精神上的强者,是否让他拥有乐观向上,从容大方的品质是家庭可以引导的。

少让孩子去钻空子占便宜,少一些抱怨和计较,教会孩子尊重规则,懂得礼仪,舍得付出,都能体现孩子良好的教养,丰富孩子的视野与格局,并最终指引孩子走向成功。

本文来源于百家号/洛阳吃喝玩乐自媒体、百家号/童忆园,财税地盘编辑整理分享,转载请注明,版权归作者所有,感谢作者的辛苦付出,若涉及版权请告知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推荐阅读:

1、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先别急着反对,是有科学依据的

2、看清一个人,这四点就够了

3、会计“签字”是门大学问,经验不足的可能要吃亏

4、吃亏多了,总有厚报

5、让人三分不吃亏,容人三分无损失

6、借条上的这3个字让无数人吃亏,甚至连钱都要不回来!

7、小小“长生果”有大大用处

8、长大后翻拍童年照,看第一个就忍不住笑了,看到最后却哭了……

9、最坑孩子的四大教育谎言,99%的家长都信了!

10、孩子12岁前,家长需完成三大任务,你做到了吗?

置顶功能:点开“财税地盘”公众号,点右上角人像按钮,然后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

欢迎加入财税地盘微信群及系列QQ群(QQ交流群:44808534),与全国会计同行在线交流!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