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侧记:与父亲成校友,一场跨越28年的时空对话——访2021级新生李葵松
“父亲早我二十八年入学,按道理我还得叫他一声老学长。”李葵松幽默地说道。今年9月,李葵松成为我校生科学院2021级的一名新生。28年前的9月,李葵松的父亲入读我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他与父亲成为校友。跨越岁月的长河,28年会记录怎样的轻工大印迹,让我们一起走进李葵松与轻工大的“前世今生”。
斗转星移,校园生活今非昔比。“现在的轻工大跟过去我上学那会儿完全不一样了。”李葵松父亲喃喃自语道。9月14日,李葵松由父亲陪伴来到轻工大常青校区入学报到。虽然因为疫情父亲无法进到学校里面,但站在校门口父亲还是忍不住多往里看了几眼。
儿时,父亲会零星地说一些关于轻工大的事儿,不过年幼的李葵松只道是他老生常谈并未听进去多少。直到考入轻工大,李葵松才觉得父亲的故事还挺有意思的便主动多问了一些。
父亲上学时学校叫武汉食品工业学院,当时还在顺道街校区,只有三个系。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讲台粉笔,就没有其它教学设施了。一个宿舍住八位同学,床上铺的只有木板没有床垫,寝室里没有独立的卫生间,用的是公共澡堂。
课间的娱乐活动便是和同学们围在一起踢毽子。周末或者假期,男生宿舍和女生宿舍会组建联谊去户外郊游、野炊。
除了学习,当时也有勤工俭学。父亲说有一次他们给三株口服液厂家发宣传报纸,不到两分钟便从一楼跑到七楼完成发放。厂家监督员不相信就跟在后面抽查,跟了几趟没发现他们偷懒,反倒是他自己累趴了跟不动了也不再跟了。“讲起这段经历,父亲笑得前仰后翻。”李葵松说。
物是人非,不变的是轻工情谊。“一碗辣椒炒肉是最美记忆中的味道”父亲告诉李葵松。父亲上学那会儿食堂只有大锅饭菜,因为经常吃不饱,几个同学便时不时约着到班主任汪德平老师家里去蹭饭解馋,汪老师总是有求必应,每次都会特别地为同学们炒一大碗辣椒炒肉。一碗辣椒炒肉也成为毕业多年的同学与老师剪不断的情谊联结。父亲一直保持着跟老师的联系,总是每隔几年便和同学们约到学校聚一聚,看看学校,看看当年的老师。
同学之间的纯朴感情也让父亲深深怀念。父亲读大学时还没有国家助学金这一政策。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同学,通常只能带些土特产、山货去卖换生活费。当时有位山区来的同学从家里带来了一只甲鱼想拿去卖,父亲和另外一个同学陪着他跑了十几家饭店才终于将甲鱼卖掉,当时他们都超级开心。虽然当时父亲跟那位同学并不怎么熟悉,但这件事情之后父亲与他成为了挚友。
“如果要报考武汉的高校,就报考武汉轻工大学。”高考结束后,这是父亲对李葵松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李葵松说报考轻工大很大一部分是受父亲的影响,父亲总说轻工大学习氛围很好、校风纯朴。当然李葵松知道这其中也夹杂着父亲对轻工大的热爱、感激和怀念。
继往开来,永恒的是踏浪前行。李葵松说,父亲上学时读的是财会专业,毕业后也一直从事财务相关工作,现在工作稳定,还是中层管理干部,这得益于他学生时代的努力。课前预习、课堂认真听讲、课后多做题、常进图书馆是父亲传授给他的学习法宝。
为了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时代的父亲也积极担任学生干部,通过参加各类活动锻炼自己。父亲当时是班级的生活委员,还在学生会宣传部工作,这些经历都让他在步入社会的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培养较强的独立性,养好良好的生活习惯,锻炼社交能力,珍惜师生情谊,学好专业知识。”这是父亲对李葵松大学的期待。受父亲影响,李葵松也有自己更精细的规划:考研,把专业当作未来的职业来学习。“我会竞选班上的学习委员,还想加入学院的学风建设部,多参加一些学生活动。”李葵松如是说道。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十四年前,父亲从财务管理专业毕业,念念不舍地离开学校;二十八年后的今天,儿子带着一如父亲当年青涩的脸庞再次踏入学校的校门。这一瞬间,仿佛时空重叠,父亲从未离开过轻工大,而儿子早在二十八年前就来到了轻工大,这也许就是一种轻工大精神的传承。岁月流转,传承不息。昨日的轻工大,无数优秀学子艰苦奋斗、砥砺前行,明日的轻工大,后起之秀必将继续乘风破浪、逐梦远航。
▼ 推荐阅读 ▼
★过了这道门,你我都是轻工人!★吾辈自强 续写华章 2021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董仕节讲授开学第一课
★构建区域创新生态链 共建创业孵化集聚区 校长董仕节应邀出席2021年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大会并成功签约★【党风廉政教育】之二 校长董仕节对分管联系单位“一把手”开展集体廉政谈话文字:党委宣传部 李玲玲
图文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姚紫怡
责任编辑:新媒体工作室 吴伊然
指导老师:党委宣传部 郑璐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