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龄差一半,母女变同学,这才是最有力的教育

林思深 教育大事 2023-12-18


近日,西南医科大学公布了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公示名单,出现了一对相差25岁的母女的名字。

妈妈白永旗,今年50岁,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的护士长,被公共管理专业拟录取;女儿露露(小名)今年25岁,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规培生,两度考研失利,今年在妈妈的陪伴下成功上岸,被儿科学专业拟录取。


女儿两度考研失败

妈妈毅然"提枪上马"与女儿并肩作战

2013年高考,女儿露露被西南医科大学儿科学专业录取。2017年,正在读大五的她曾裸考研究生,最终没有悬念地败北。


2018年大学毕业后,露露被招录进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为一名规培生。这年,再次考研的她又失利了。


2019年,露露准备第三次报名研究生考试。时间转眼来到9月底,离考试只有不到三个月,白永旗却感觉女儿复习不在状态。为了鼓励女儿认真准备,白永旗想了想,不如用实际行动感染孩子,做一名陪考妈妈,加入“考研大军”。

白永旗说,这一次的决定,一方面是为了陪女儿一起考研,另一方面也希望了却自己多年来的心愿。


和女儿商量拿定主意要加入“考研大军”后,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大学的专业设置情况,在充分了解过导师的情况后,在报名截止前,白永旗报考西南医科大学公共管理专业,赶上了考研的末班车。

这一决定乃至之后备考的过程,露露的父亲全然不知,直至考试结束他才知道。


最后露露的成功固然与自己的努力关系很大,但母亲的陪同作战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究竟有多大?

我曾看过一个泰国短片,名字叫做《豆芽》。


小女孩Ju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有一次她和她妈妈一起去菜市场。她看到豆芽摊位上有许多人在买豆芽,便问妈妈:“为什么豆芽卖得那么好?”

妈妈回答她说:“因为只有一个摊子在卖豆芽。”Ju就问道:“那我们可以种来卖吗?”妈妈的回答是:“嗯,我们试试。”

之后,Ju就和妈妈一起开始了种豆芽的尝试,没有经验,自然结果不尽如人意。豆芽都枯死了,Ju和妈妈看着枯死的豆芽苗,都很伤心。

然而,此时妈妈却对她说:“没关系,我们再试。”

于是,接下来Ju和妈妈找来了介绍种豆芽的书,妈妈四年级就没再读书了,几乎不会认字也不会写字,但妈妈很尊重知识,也很擅长解决问题。


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又失败,Ju很失落。但妈妈始终还是那句话:“我们试试。”

这句“我们试试”就像最好的养料,最终不仅让豆芽成功发了芽,也在Ju的心中种下了求知的种子。


Ju看到豆芽成功长了出来,很开心,妈妈此时问道:“我们要不要试试种点别的?”

Ju此时已经学到了这种正反馈思维。她自信地说道:“我们试试。”

你以为这是虚构短片吗?这个故事来源于真实案例,她就是Netnapa Saelee,得益于妈妈的教育,她获得了奖学金并进入了瑞典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父母的教育,可以激发孩子的无限潜能。



最有力的教育,从来不仅仅是言传

哲学家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


家长这棵大树如何去摇动孩子这棵小树呢?是站在前面,遮风挡雨一辈子吗?绝不应该是这样。并肩而立,陪伴小树茁壮成长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


去年,上海交通大学的宿管阿姨原梦园,在自己49岁的时候和儿子一起备考研究生。最后儿子考上了复旦大学,而她考上了广西大学,她和儿子成了同一届硕士研究生,可以说是创造了陪读史上的神话。

之前网上总是说不写作业时“母慈子孝”,一写作业“六亲不认”。但是有多少家长能做到孩子写作业,自己不玩手机,而在一旁看书呢?


当你在旁边刷抖音刷得不亦乐乎时,孩子会对书本上本就枯燥的知识感兴趣吗?这太难了。


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同时孩子懂的东西其实远远超出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你可能觉得孩子很小,什么都不懂,但其实孩子从你身上已经学会了很多很多东西。


所以说,最有力的教育,从来不仅仅是言传,重在身教。





作者:林思深

编辑:林思深


 推 荐 阅 读

离高考不到一个月,来自清华学霸和特级教师的提分秘籍,收好不谢

深高南学位风波最新回应!“跪族”学校有多少未解之谜?

戏精“钟美美”模仿老师被约谈,什么才是正能量?


明人不说暗话

我想你关注我

谢谢(⁄(⁄ ⁄•⁄ω⁄•⁄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