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赵立新丨俗世中的自由灵魂

星仔番妹 骨朵星番 2019-08-14


文 │ 乒乓媛



有人说,赵立新是个总能给大家带来意外之喜的人。


实际上,这话说得不太准确,他的成功本不应是意外,因为他的身上具备成功的因素,实力、气质、经验……


他虽然有着有目共睹的好演技和惊艳才华,却只是默默地拍着戏,低调地专注于每一个角色。


在娱乐圈,这是常有的事。



早在几年前,我们就知道《大明王朝1566》里精明悲情的沈一石;《于无声处》里讲究高傲的上海男人陈其乾;《中国式关系》里十分抢眼的沈运;电影《重返20岁》里夹在老妈和老婆之间的普通男人;《绣春刀1》里大学士韩旷……这些角色大都令人动容。


正如2016年他凭借《于无声处》斩获第22届白玉兰奖,接受采访时所说的,「如果从演技上讲,我得这个奖不属偶然,但若考虑到市场因素,得不着也不奇怪。」



这话确实不错,那时他的演技已经备受推崇,但市场使然,一切都是未知。


对于更多人来说,直到《声临其境》,他们才认识了才华横溢的“雅痞大叔”赵立新。


那时相信很多人还是冲着正大火的潘粤明和周一围去的。


但赵立新一开口便惊艳全场,不但可以随口秀出英语、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还可以不打磕地播报极绕口的“体育新闻”,舞台剧腔调更是信手拈来。


这场华丽的声音个人秀,为他圈了一大波粉。独具魅力与魔力的嗓音,也被赞“分分钟让耳朵怀孕”。



此前,赵立新也没想到在自己眼中演员的基本功,会成为大家竞相追捧的新奇物件。


「这是我的工作,(台词功底)是对演员最低的要求,我必须要掌握。」他如是说。


但他也不会对娱乐圈的现状过多议论,坚持着蔑视和抨击无用,先从自身做起才是正道,「轮不着你来议论、来提什么建议,提了也没用。观众要是不买账,他们自己就改了。」


他对专业上的很多事情,看得很严格,但在某些方面,却又全然凭着自己的心情。



高考时,同时被中央戏剧学院、上海戏剧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录取,他丢钢镚决定了自己的大学,也决定了未来的人生;


因为热爱话剧表演,他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话剧表演的舞台上,即使中国话剧土壤贫瘠且匮乏,即使也同时进行着影视表演,他也从未想过离开话剧舞台;


因为热爱旅行,享受旅行带来的极致美景和完全不同的人文,他接下了《奇遇人生》,来了一场近乎修行的冰岛之旅。



有人说赵立新傲气,但或许他只是过于随心,过于忠实自己自由的灵魂。



演员,只负责演


赵立新的电影《中国合伙人2》正在热映,他很喜欢自己饰演的楚振辉这个角色。


一个不想创业的创业人,从最初的被迫创业,到创业后一发便不可收。其间几经磨难坎坷,却从未想过放弃,人物的执着和改变令赵立新着迷。


在剧组,由于很多外在的因素,几乎每天都会碰到没有预估到的困难。


「因为场景的变化,突然有些东西实施不了了;有时限于大环境,可能也需要调整剧本;有些剧本上描述一个情境,但是在人物诠释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改变了,这些都是有的。」



赵立新用“喜忧参半”形容那段时间,虽然有坎坷,但也带来了巨大挑战。


对于演员来说,挑战并不是坏事,它是块试金石,有没有敢于接受的勇气,是否有直面的实力,一试便知。


或许这也是赵立新以之为“喜”的原因。


当然,作为一部经典电影的续作,很多人在接演之初,就会考虑到所谓的“二代魔咒”,以及由此引发的口碑、票房等连锁问题,但赵立新却对此很淡定。


他会细细讲述塑造楚振辉时的过程,也会将拍摄中遇到的诸多突发事件娓娓道来,这才是他心中作为一个演员最应该花心思的地方,但却不会过多考虑和前作的对比。



「我不是导演,也不是投资公司,我是演员,完成好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就好了。」


演员的本职,一直是赵立新所坚守的,「大家就跟着戏里的人物走,跟着规定的情境走,我觉得就很好。」


这并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不为外物杂质所浸染打扰,全身心地投入表演。这种纯粹性,或许才是演员应一直保有的最佳特质。


在参加《一本好书》节目录制时,赵立新同样保持着这股纯粹感。


最初他是受《见字如面》团队邀请参加这档综艺——在《见字如面2》时,他们就已经成了好友。



但最终节目最令赵立新感兴趣的,是将书本以话剧舞台剧的方式呈现出来的这种新奇方式。


「像《一本好书》这样把一本书浓缩成一场话剧的形式,以前没有过,就不能大而化之的去往做,也不能和之前的节目相比,需要深入研究这个个体节目的形式。」


他在节目中推荐过的三本书《月亮与六便士》《三体》和《暗算》,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不管是原著还是舞台剧本身,他都投入了很多。


这种结合着拍摄、独白与现场演出的新奇表演形式,扮演者需要随时进入角色,成为剧中的一份子;却也要随时抽离出来,念出大段的独白。这对演员的专注度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



提起舞台上角色的自由切换,赵立新只是斜倚在沙发上,扬了扬嘴角,「这就是我的工作,是我的职业技能。」


他并不觉得这有多了不起,也并不觉得这是多高的要求,或许在他心中,这都只是作为演员最基本的部分,因为基本所以必备。



谁不喜欢浪漫与自由


「我喜欢阿姆斯特丹的自由,郁金香、大风车和人们微笑的脸庞。」


提到自己最爱的城市阿姆斯特丹,虽然赵立新已经接连接受了无数轮采访“轰炸”,但他疲惫的脸上也不禁流露出淡淡的微笑和向往。



仿佛身在采访间,心,已经飘荡到了那个连空气中都泛着美好与欢快气息的城市。


我问,「喜欢那种浪漫的氛围?」


他反问,「谁不喜欢呢?你也喜欢吧?」


我愣了愣,确实,谁不喜欢浪漫和自由。不过真正能做到放纵自己,享受自由和浪漫的人,真的不多,而赵立新就是这不多人中的一位。


放松地随心,放肆地随意,放开自我地追求心中所爱,这是赵立新的自由与浪漫。


一次出差北欧,让他对瑞典充满了兴趣。这个诞生了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诞生了戏剧大师奥古斯特·斯特林堡,诞生了诺贝尔的地方,仿佛有魔力,吸引着文艺青年赵立新。



他曾评价这个地方,「它没有欧洲大陆那么热闹,也没有那么活分,有点轴,但是这恰好成就了民族特色。」


于是研究生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奔向了瑞典,一待就是12年。


一个人在国外,不是没有过孤独寂寞的时候,尤其大半年都是冬天的瑞典,夜也特别长,总让人忍不住不停地思考,这是最初吸引赵立新之处,却也让他的寂寞更加浓郁。


但他虽然孤独,却也一直知道自己因何而远赴瑞典,「我从来不迷茫,我是因为对表演的热爱过来(瑞典)的,我很清楚自己想做什么。」



在瑞典戏剧事业正如火如荼,他收到了母校中戏的一份任教邀请,被一句“你回来给我们做点贡献吧”打动了,便义无反顾放弃国外的成就回国做了教书匠。


他的讲学方式新奇,在当时国内大学环境之中,甚至有些离经叛道,完全丢开教学大纲,走天马行空的路子。当时着实称得上是个让“学生喜欢,教授叹气”的堂吉诃德式老师。


与此同时,他一直割舍不下的话剧舞台,却让在国外靠话剧享尽风光的他,碰了一脑门子包,一度很是挫败。


他爱着话剧的触及灵魂之感,就更加难以忍受国内戏剧界的儿戏,他曾将国内戏剧比作「足疗保健」,挠一挠,笑一笑就过了,仿佛和二人转没有区别。




之后他涉足过导演、编剧、制作人、影视演员等和戏剧有着或多或少联系的职业,却也一直坚持着话剧创作。


去年,他和金星合作的话剧《父亲》,是第三次被他搬上舞台,这部斯特林堡的经典作品,几乎成了他很个人的东西。


到今天,他接本子的原则之一,还是不接没有灵魂的角色。


灵魂是什么?谁也说不清,但在赵立新心中,“灵魂”自有它的分量。


「具体地解释“灵魂”就傻了,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懂,说这个人没有灵魂复杂性,就是它不真实,他没有生命,先有生命才有灵魂。」



他一贯坚持作为演员,需要保持敏感的“玻璃心”,才能感受角色的情绪和深度,也深知这种敏感,会影响生活中和家人朋友的相处,但他从未想过改变。


这并不是以事业为重忽略生活,而是他觉得,「有些东西把握一点尺度就好。」


关于表演,他坚守着最基本的要求,毫无放松条件的余地。但在生活中,他在对的环境,和欣赏的人相处,又是个会越聊越嗨,毫无保留放松自己的人。


赵立新有着自由的灵魂,在这熙熙攘攘的俗世间,纯粹地追随着本心,便是种极致的浪漫。





迪丽热巴

朱一龙

许魏洲

薛凯琪

周迅

文淇

华晨宇

张智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