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访丨陈都灵:我希望能够在角色中感同身受

星番编辑部 骨朵星番 2019-11-13


文|77



陈都灵坐在拍摄场地的化妆间里,化妆师正在给她上妆,她端正地坐在那,没有什么话,安静地看着手里的采访提纲,气氛一时有些静止。


她的新剧《七月与安生》正在播出,她被导演“临危任命”出演七月。本着对导演的信任,她在临近开机的时候接下这个角色,仓促中做着准备,迎接和七月的这场猝不及防的相遇。


“当时确定由我来演之后,我问过我身边认识的表演老师,讨论七月她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我跟她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她身上有什么特质是我可以向她靠近的。”



陈都灵和七月在形象上有最直观的相似之处,她们温柔,娴静,乖巧,但陈都灵的内心比七月更多一些“反抗意识”。如果说七月只是在跟“乖乖女”这个标签拉扯,那么陈都灵则完全有能量撕下这个标签,全然活出自己的样子。


她有一个强大的自我潜藏在内,非透过柔软的外表所能窥见。


那是比她或清纯或浓艳的外貌,更具吸引力的,理性精神世界。


1


影版《七月与安生》上映的那一年陈都灵去看过,那时她还无从得知她与剧版《七月与安生》的缘分,只觉得电影给了她非常大的感动。两个女孩子的情感浓度在某一瞬间达到了峰值,一下子击中了她。


剧版跟影版有所不同。剧版更多的是把七月与安生的心路历程用一种日常的方式在更大的篇幅里呈现出来,把高浓度的情感“稀释”到一个个细节当中,循序渐进,娓娓道来。


内容上的创新就更多了。比如剧版中七月有了一个叫九月的弟弟,这是小说和影版都没有的。七月与安生大学毕业之后的故事线也得以延伸,她们在同一家公司,一起经历着职场的洗礼。


这种“落地”的现实氛围,两小时的电影体量,无法诠释清楚,剧版为此做出了补足。



影版和剧版有差,七月与陈都灵自然也不是完全相同的两个人。虽然她们第一眼看上去都偏安静,但比起七月追求的稳定和安全感,陈都灵更加自我。她不会像七月那样为了家明委曲求全,更多时候,她更愿意为自己而活。


“七月在一个不缺爱的环境里长大,她特别主动去关心别人、爱别人,我觉得她是一个奉献型,或者说付出型人格。”这也是陈都灵在饰演七月的时候,需要学习和靠拢的方向。


她不认为七月的“乖”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特质,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和经历不同,七月生长自一个和睦的家庭,无风无浪、按部就班地长大,她的“乖”脱胎于环境,并不是根据长相或气质,强行加上的标签。


陈都灵的理科生思维在此时发挥作用,她为七月的“乖”抽丝剥茧地找到来源,与自己的性格糅合起来,塑造出剧版里这个温柔又有韧性的七月。



和饰演安生的沈月熟悉起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陈都灵对沈月的第一印象是“眼睛很漂亮”,她们在酒店的大堂里遇见,陈都灵撞进那双大而亮的眼睛里,忍不住地想要亲近。


电视剧的拍摄节奏较快,她们来不及一点一点地培养默契,好在两个人平时在片场就相处得好,代入七月与安生也没什么违和的地方。在剧里,七月与安生小打小闹、互相拌嘴的日常细节不断,这也跟陈都灵和沈月的相处模式有些不谋而合。


“我觉得其实很多这个年纪的女孩子都像我们一样,平日里都是这样相处的。”


她们在片场延续着七月与安生的故事,给饰演家明的熊梓淇造成了一种“错觉”:陈都灵是个特别文静的女孩子。


对此,陈都灵有话要说。


“熊老师跟我说,他之前一直以为我是那种文静的女孩子,直到有一天,”她笑得停不下来,“我在片场不小心跟他飙出了一句东北话。”


从那以后,七月的灵魂悄悄溜走,陈都灵一下子变得接地气了起来。



2


《七月与安生》相较于陈都灵以前的作品,拍摄时间很长,再加上并不是顺着故事逻辑进行拍摄,时间一长,她有时会记不起来这场戏之前的一场自己是怎么演的。


因此她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当天自己拍摄时候的状态记录下来,以备查证。



陈都灵的方法多少带一点理科生的思维。因为觉得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她以前会阅读一些表演类的书籍,弥补自己知识体系上的不足。后来她到山下学堂上课,这种“死磕书本”的方法被纠正,老师告诉她,表演的真谛其实在于经历。


“你在人生中的任何地方下功夫,可能有一天就会反馈到你的表演上来,表演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多去经历,多去感受你的生命。”



她在去年底去了山下学堂,学习了一个半月的时间。那里的课大多跟心灵、自我观察有关,跟普通的表演训练不太一样。陈都灵在表演上不是个自信的人,并非科班的出身让她每演一个角色,常常会不自觉怀疑自己。


但是山下学堂赠予了她一份勇气。


“有一次上课,老师教我们蒙住眼睛在教室里面奔跑,蒙住眼睛可能跑着跑着就会撞墙或者怎样,你只能完全去相信你的感觉。”


那一课让陈都灵真正体会到“勇气”对于演员的重要性。演员是一个需要勇气和冒险精神的职业,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唯一能相信的只有自己,这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要去坚持的东西。



在山下学堂毕业之后,她拍摄了一部电影《热汤》,也就是从此开始,她敢于把“自己”放进表演当中。或者是她当场感受到的东西,又或者是她经历过的角色的性格特质。


她慢慢学会在表演中占据主导权,把作品当成一种自我反应的投射,这都是山下学堂给予她的东西。


“我在表演上变得大胆了一些,也可以说是一种相信吧,相信自己和自己的感受。”


非科班出身的陈都灵,脱离书本的“禁锢”,自行找到了表演当中的信念感。


她在日后的表演过程中,拥有了很多自己可能都没有意识到的,灵光乍现的时刻。



3


陈都灵大学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2014年,她被编剧饶雪漫和导演苏有朋选中,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电影《左耳》,规整的人生轨道由此变向,开始驶向另一个未知。



但其实当年拍完《左耳》之后,陈都灵并没有选择继续做演员,而是回到学校,读完了她的本科专业,之后才正式迈入这个行业。


“正好毕业那个当口有第二部戏找到我,而且我这几年拍的戏也没有特别多,还是在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吧。”


陈都灵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私照在网上被传播过一段时间,并且没有征得她本人同意,当时的她还没有做好成为一个公众人物的准备。


这件事直接导致了陈都灵对网络世界有一种下意识的不信任。


前段时间她上《快乐大本营》,在节目中给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到妈妈“非常担心她选择演员作为她一生的职业,因为那是一条跟规划中完全不一样的道路。”


从飞行器制造与工程专业的学霸,到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白纸一样的演员,仿佛跨越天南与海北两个世界。这其中所需要的,不只是长途飞行的勇气。


“家人主要担心我受到伤害,因为我们家没有一个人是做影视相关行业的,我们就是特别普通的家庭,可能有些新闻会给他们造成一种对这个圈子的怀疑,所以他们就会想亲眼看看,确保我没有受到这种伤害。”



陈都灵肩负着家人的担心,和自己对自己的期待往前走着。她一部部戏地拍,进组,杀青,休息,宣传,大学时候造成的不信任和不安全感被井然有序的工作一点点消弭,亲身经历之后,她也知道,很多事情不像她最初遭遇的那样“不讲道理”。


刚入行的时候她一片懵懂,看重团队的经验,凡事基本以团队的意见为先。后来经历得多了,她开始明白沟通的重要性,懂得拒绝心理上接受不了或者不适合自己的工作。


她不再“迷信”于专业和权威,以自己的想法为基准去行动和表达。随着经验丰富,年岁渐长,她越来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适合自己的又是什么。


她正在主导自己的节奏。



陈都灵的这种自主意识不是天生,就像她饰演七月时,会给七月的行为找到现实依托,对她自己而言,任何进步或转变也都来源于经历。


“任何人都是在经历中成长,经历得越多,对一些事情就越会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陈都灵把演员当成一个职业,为之学习,付出努力。她没有什么具体规划,认真对待角色就是目标。


在她心里,演员最需要的特质是脚踏实地,虽然她的性格跟其他人相比不甚鲜明,但从《左耳》到《七月与安生》,从李珥到七月,她的角色血肉日益丰满,情感脉络越发鲜活。


陈都灵的努力和突破,在一个个角色中,都能得到见证。对演员,尤其是新人演员来说,这是比所谓个性重要得多的东西。


“我的目标……”陈都灵思索着,“我希望能够在角色中感同身受吧。”




“一剧四星”,《小欢喜》再造实力“小戏骨”

专访丨沈月:“跟生活杠到底”

张博洋:「不在状态」就是最佳状态

独家专访丨陈若轩:表演,就是一段长跑

独家专访丨杨紫:演员,不过一场自我成全

新格局变动,花旦崛起实录丨杨紫演艺价值分析

独家专访丨李现:一个演员的急行和刹车

独家专访丨王一博:热血,是他的世界

《陈情令》加持下,肖战出圈?

独家专访丨范世錡:我不喜欢“一夜爆红”

暑期档演员观察丨顶流严守头部制作,年轻面孔热血正向,中生代行将转场

十大榜单齐发,谁是最大的赢家?丨2019年上半年影视娱乐行业成绩单

赵今麦要成“新·国民闺女”了吗?

独家专访经超丨非典型“佛系”演员

独家专访丨唐晓天:通过剧中角色让大家认识我,很有成就感

独家专访丨“大宋少年”张新成:我还远谈不上优秀

独家专访丨何花&王瑞昌:如果合作第三生,想演霸道军阀相爱相杀

中场战事,谁在领跑?丨2019上半年艺人演艺成绩单

闫妮:人到中年,过坎增值

独家专访郭俊辰丨藏在“钱三一”背后的双面少年

《长安十二时辰》群像格局,究竟有多强?丨演艺价值分析

想看更多艺人数据?立即扫描下方小程序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