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警方承办的少年杀害女童案,可能是改变中国法律标志性事件
如果大连警方面对双手沾满女孩鲜血的13岁杀人者而束手无策,仅仅是叮嘱杀人者双亲对其严格看管,然后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发出无奈的叹息,大连警方就不会卷入这起公共事件的漩涡之中。
法律对14岁以下的人犯罪采取特别宽容的政策,无论干了什么都是释放,所有的地区都是这样做的,你能说大连警方什么呢?
大连,这座中国最早的移民城,80%以上的人口是山东籍。他们不仅以山东方言为本土语言,山东文化也根深蒂固,山东人特有的执着倔强和喜欢探索的个性深入到了这座东北城市骨髓中:难道杀人的人就这样走了吗?这事儿就这样结束了吗?
10岁女孩被13岁的少年杀死后,舆论哗然。大连警方却沉默了,笨拙的舆情应对,掩饰着他们要做一件可能会改写中国法制史的重任,他们想的是如何让这个虽然年仅13岁但身体却异常粗壮的少年受到惩处,唤醒他身上的人性,让受害者家人得到哪怕是一点点儿的慰抚。
然而,现行的刑法规定已满14岁的才可追究刑事责任,这是不可逾越的坎儿。而对年幼的犯罪者应该怎样处理有这样一段文字: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他们查遍了已知的法律,没有找到什么叫“收容教养”,怎样才能收容教养?谁来执行收容教养?刑法虽然规定了,但却没有细则来规范这件事情。
问遍了外省的同行,回复同样是“不知道”。
对于杀人的少年,他们不能扣押太久,查明了情况后,让他先回家。不放掉他,就是违法,违法对执法机关而言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随后,他们请示上级,上级说沈阳有过“收容教养”。但从全国已经公开报道的资讯上看,还没有这样的先例。2018年,全国公开见报的5起14岁以下儿童杀人案件,最后都是被父母领回了家。
大连13岁的儿童回家后,当地的小区居民愤怒了,他们搞了一个万人签名,要求公安机关提供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把这个小杀人犯撵出小区!如果他再杀一个,还是处理不了,谁不怕?
小区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和小区居民心一样焦急的就是大连警方。他们根据上级提供的线索,联络到有过“收容教养”先例的城市沈阳,终于找到了法律依据。
1993年,公安部《关于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年犯罪人员收容教养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收容教养的对象扩大至不满十四周岁的少年。《通知》明确规定,对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有杀人、重伤、抢劫、放火、惯窃罪或者其他破坏社会秩序罪的,在必要的时候,可以收容教养。
大连这个13岁的杀人者应该是属于“必要”吧?
说句到家的话,这些年大连还真没处理过类似的案件,沈阳开创过全国的先例,但从没在媒体上报道过。当他们把那个13岁的小子送进了收容教养场所的时候,他们甚至才知道全省还有这样一个地方。
那些抹黑大连警方“回应舆情缓慢”、“不作为”的人,多数是对法律缺少了解的人和对政法机关办事程序不知晓的人。那段时间没有比大连警方更加心急如焚的人了,沉默正是他们沟通最紧张的时候,沉默也意味着他们再做自己过去从没有做过的事情。这个时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是公安机关的上策,不断的应对舆情和媒体,万一说错了呢?
如何回应网上那些“要求获得知情权”的人,是他们都来不及思考的问题,他们更需要做的是如何让那小子受到“收容教养”,在连他们心里底数都不清楚的情况下,怎么回应呢?而负责回应舆情的部门分分秒秒地等待着办案部门,可办案机关说还是“等一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大连警方在这起公共事件中的所作所为都万无一失。
网络上有人质疑杀人者父母参与了此案,尽管调查需要时间,但他们也应尽快把调查结果告诉公众;发布敏感消息没有利用好自己的官方平台,却被有些不怀好意的媒体所利用;
尽管如此,大连警方在办理这起案件中,在法律层面上却有不凡的收效:
其一,收容教养作为对14岁以下的犯罪者惩戒措施首次出现在公众面前。尽管沈阳有过类似的先例,但一直不为外人所知。大连警方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和果断做法,为今后全国各地同行处理类似案件树立了样板,相信今后14岁周岁以下的杀人者不会是再会被父母领回家。
其二,刑事责任年龄问题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具有法律背景的知名网络大V韩东先生一直连年呼吁修正刑法中关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线,这次他借大连这起案件继续呼吁,社会各方接续传递这样的声音,大连警方将其收容教养,表达了执法机关的无奈和焦灼,国家立法机关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在人大的会议上,有人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这就是本案的法律意义。如果下次人大会议缩小14周岁以上才承担刑责的标准,大连警方功不可没。
其三,收容教养的程序问题引发了法律界的重视。尽管现行刑法中规定了必要时政府可对未成年犯罪者收容教养,但应该履行怎样的程序,谁是审批机关,收容教养多久,送到哪里去教养等等都没有明确规定。一句话,缺少明确的程序规定和实体规定。大连在运作这一工作时所表现出的对网民呼声的迟钝,也反映了他们探求的艰难过程,这势必会引起法律界对此问题的重视,对未成年犯罪者收容教养的立法工作法刻不容缓地摆到了立法机构面前。
本周热点:
8、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可捕可不捕的不捕、可诉可不诉的不诉、可判实刑可判缓刑的判个缓刑
9、“500块,包夜,不戴套”,15岁女生被万人凌辱,真相让人心寒!
10、强奸犯罪后,说自己消耗大,向被害人索要20元“营养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