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不断的漂泊中延长眼界

2016-05-05 华静 开明视点


点击标题下「开明视点」可快速关注

为什么漂泊?问一百个人有一百个答案。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为梦想中的发展。“外面的世界”最大的诱惑就是:只要努力了,就能改变现有窘境,收获美好的生活。事实上,正如马本勋所经历的,哪有那么容易。
   但是,尽管都知道不容易,为什么全世界各地依然演绎着这样的漂泊故事?在这点上,我有话要说。并且是持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来说这个话题。
   为梦想选择漂泊。现实生活中的智者会这样说:今天的漂泊者就是明天的成功者。漂泊,有时不仅仅是指背井离乡,更多的是对心灵而言。漂泊是时空的变换,更是思想理念和思维方式的变迁。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外面的世界都有着很精彩的诱惑,所以为了改变现实生活,过上更美好的生活,纷纷走在异乡的土地上。
   曾几何时,我们翻看福建人闯世界的故事,甚至纳闷他们福建人为什么那么热衷于漂泊异乡。后来,明白了,那就是福建人强烈地渴望财富,不甘于贫穷。福建人富有冒险精神,这种精神被一首《爱拼才会赢》的歌曲形象地刻画出来。拼和赢,就是他们的开拓精神。福建沿海地区,自古就有这样的先例。似乎在本地不能发展,也发展不起来,只有走到外面去,才能有更好的出路和前程。于是,就留下许许多多北试做官、南下经商,东进移居台湾和移民日本的传说。他们崇尚“出洋”本身,就明显地带着“走出去”的姿态。几十年来,到美国的福建人不是经营餐馆就是经营装修和超市,都是从最底层开始做起的。他们凭借着自己辛勤劳作,积蓄了足以买房购地的资产,然后,扩张生意,逐步跨进当地主流社会。
   曾几何时,我们也从一部《闯关东》的电视连续剧中重温了这样的故事。为什么闯关东?当然有其历史缘由。清末、民国初年,以山东为代表的中原及华北部分省区,因天灾人祸造成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为求生计,大批难民涌向人口稀少、土地肥沃、社会和生活环境相对安定的我国东北地区。在那里,多少人重新落地生根,拥有了土地,拥有了生存的能力。闯关东,一个“闯”字,让山海关见证了几代人的梦想和愿望。充满了传奇色彩的“闯关东”被喻为中国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山东人则是这一运动的主力军。我是山东人,所以听说有此说法:“对绝大多数的山东移民来说,东三省无非是山东省的扩大”……可以想象,上千万流民别故土,远走关东,其原因无疑是复杂的。“闯关东”由来已久,正是这种“由来已久”,使“闯关东”逐渐成为具有“山东特色”的地区文化传统,在齐鲁大地承传、沉淀、累积。这种传统积淀越厚,“闯关东”的内驱力越强,“闯关东”越是普遍化,这种地区文化传统越厚重,形成一条不绝如缕的“因果链”。在胶东有些地区,几乎村村、家家都有“闯关东”的,甚至村里青年人不去关东闯一闯就被乡人视为没出息。“闯关东”作为一种社会习俗、文化现象而被广泛接受。
   漂泊需要勇气。外面的世界精彩的同时也很无奈。为了生存,有时候会逼迫着改变自己放弃尊严。每一个漂泊者的生命轨迹,都会在漂泊中历经磨练。所谓漂泊也是心灵的旅程。但是,漂泊的路上,每一时期,每一阶段,都会有一个明心见性的精神支柱。这个支柱中充满了路上的感受,从而有了自己对漂泊的定义。既然走在漂泊的路上了,就要面对现实,积极地寻找、叩问和提升漂泊的内涵。这样,支柱中就会凝聚起你的视角,你的眼界,你的思想,你的感悟,你的惭悔,你的反思。追逐着梦想,带着故乡告别故里,时空的距离改变了,而包含多种情感因素的词汇“漂泊”却深化了它本身的解释,延伸了许多漂泊者看世界的眼界。
   漂泊,最怕的是心灵的居无定所,怕的是思想中的那种迷茫或无原由的固执,怕的是消极的浪迹天涯,只要我们真的是为梦想而选择漂泊的话,前方的寻觅中就包含了我们的热情与真诚,角色转换,我们知道自己要什么,怎么为了这些想要的东西而去“流浪远方”。
   体会漂泊,我们的眼界能不断延伸……

 

(本文原载《民主》杂志2013年1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