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峰会中的杭州因这位民进人的参与而更美
点击上方蓝字“开明视点"关注我们!
2016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这次G20杭州峰会再次向全世界印证了杭州之美。这其中必然凝聚了很多人的智慧和汗水,也有咱们民进人的贡献。
人物名片
吴伟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民进浙江省第九届委员会委员,杭州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他本人及其团队的30多个研究报告获得中央、省、市和职能部门领导批示,30多项研究成果转化为政协提案和人大代表建议,其中3件被列为省政协重点提案并被评为优秀提案。
为杭城烙下“美好印记”
走在杭州的大街小巷,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变化:各种线杆开始“多杆合一”;建筑立面整洁美化,杂乱广告已大量清除,空调外机统一安装了外箱;各种交通标志和标识的双语系统逐渐统一规范;路名牌的样式,统一采用绿底白字款;公交站牌也采用了中英文对照;公共场所的英文统一,比如厕所的英文统一标为“Restrooms”……这一切,都是吴伟强领衔的“城市管理”研究团队烙下的“美好印记”。
为保障G20杭州峰会的召开,中共杭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市容环境作全面的整治和提升。2015年5月底,牵头单位杭州城市管理委员会委托吴伟强着手研究制定杭州《城市家具国际化设计导引》(以下简称《导引》),以期据此制定标准并实施项目设计招投标。8月初,这份系统全面、细致翔实的《导引》正式出台,针对14类城市家具:电杆、岗亭、车站、隔离设施、废物箱、道路、地面绿化、标志标识、亮化、信号灯、监控、建筑立面、高架、垂直绿化等,找出问题并提出了统一的规范化样式。从那时起,杭州城里各条主要道路三维空间的各种设施,都结合道路综合整治陆续统一了起来。可以说,《导引》成为了G20杭州峰会前夕,美化提升杭州城市形象的导则和标准。
这项研究时间紧,系统庞大且要素极多,并要求最终能够落地实施。吴伟强毫不犹豫地接受了挑战,组织了一个40多人的团队,连续几十天,不分昼夜地对委托方指明的60多条主要保障道路展开地毯式调研,搞清城市家具每个要素的实际状况,研究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导引》出台后,吴伟强又参与制定了《道路交通指示标识英文译法规范》,这才有了前文所述的种种变化。
在“城市管理”领域持续开展研究十几年,吴伟强始终有着自己的固守和坚持。他觉得,如果自己的研究还算有些成就和影响,首先得益于理论研究,没有理论基础的实证研究是不会有长久生命力的,要将理论融化在实证性研究中。坚持基本原理、基本准则,坚守常理、不违背常识,吴伟强以此为基本立足点和基本尺度,综合应用管理学、经济学、哲学、美学等理论,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方法学。他认为,哪怕为了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也绝对不能“就问题而问题”,必须面向未来,把握文明发展的趋势。他在研究中坚持简约主义的基本趋势,将之视为一种高品质。
为改善空气环境质量,缓解交通拥堵,2014年3月26日零时起,杭州市主城区全面实行“限牌”政策,小客车增量指标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一石激起千层浪,此策一经出台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两周后,吴伟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限牌政策的出台,就标志着杭州多年治堵的失败;而如果把治堵寄托在限牌上,迟早还是要面对失败。”同时也表示,如果“追求部门利益-不当设施与管理-城市交通拥堵”这根链条不剪断,“治堵”工作将无法走出困局。
他的言论在一片轰轰烈烈之中仿佛注入了一股清流,至今让人印象深刻,然而人们并不知道,在长期关注和研究城市管理类问题的过程中,他在背后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吴伟强对城市管理的研究始于对城市交通管理的研究,早在2008年,他就关注了交通管理和交通拥堵的问题并做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2009年民进浙江省委会提出了省两会上第一个关于城市交通问题的提案。
结合交通管理的基本原理、世界主要城市的实践经验以及杭州城市的实际情况,他断言,任何的治堵措施,如果不是基于提高管理水平,而是寄望于依靠建设性投入和禁止性措施取得治堵成功,那是必败无疑的,疏导决策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理论与方法。事实证明,限牌政策出台两年半,杭州的交通拥堵状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缓解,甚至有向周边县区蔓延的趋势。
在职能部门制定出台限牌政策的时候,吴伟强就开始考虑政策出台后可能引发的后续负面效应。尽管政策与自己的一贯主张不尽相同,看着有关部门做“无用功”倍感焦急,但作为一个理性的研究者,他并没有简单地发发牢骚或者选边站队:“学者是需要批判,但是真的批判是知道未来的改进方法,否则所谓的批判就是伪批判。”
由于限牌政策的制定十分仓促,吴伟强又连续发表了几篇文章,提醒有关部门要对限牌政策做出一些反思和检讨,避免沉溺于实施禁令带来的喘息机会,忘却了科学化管理的根本;同时,要注意限牌政策的“溢出效应”,充分预测限牌之后可能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并制定相关预案,以此希望这个不得已而为之的政策尽可能地得到“次优化”。
吴伟强总给人敢说真话、立场鲜明之感,他的话有时甚至让人感到犀利尖锐。当被问及是否担心有关领导或政府部门难以接受甚至得罪人时,吴伟强坦然地表示,自己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说,知识分子就是应该为社会作贡献的,如果瞻前顾后,不求真务实,不敢说真话,希望何在?
关于“限牌令”的几篇文章陆续刊出后,交通管理部门领导随即进行上门沟通。之后受中共杭州市委政研室委托,2014年,吴伟强及其团队完成了第三方独立评价报告《杭州城市交通治堵跟踪评估》,并向市委市政府递交了《杭州城市交通管理的核心问题》,提出只有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才能提高杭州市交通管理水平,彻底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时任市委书记龚正、副市长项永丹做出批示,将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纳入《杭法十条》,由编制办公室、市府政研室和吴伟强团队共同研究方案。2015年,吴伟强完成并递交了《“十三五”时期杭州大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思路研究》报告。如今,他的建议已逐渐落实,交通管理的基本准则已越来越受重视,交通走廊开始建设,城市路网系统开始构建,以此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迄今为止,吴伟强已经主持了杭州城市管理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得到了普遍重视和应用,用一句评价参政议政工作绩效的“行话”可表达为“有效影响公共决策”。那么他成功的原因何在?
2016年1-8月间,吴伟强提出的有关城市管理的建议、报告,就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十余次,通过民进组织渠道提交、关于G20峰会的信息和调研报告就有不少:《应高度重视城市环境整治和提升工程中的不良现象》,对杭州《城市家具国际化设计导引》的落实情况进行了持续跟踪;《关于迎G20峰会杭州亮灯工程的社会舆情分析报告》,在一片赞美声中对亮灯工程提出了一些质疑,认为有“过亮”、“过艳”的倾向,应适当改进;《杭州G20峰会期间应严格按照标准使用各国国旗》,指出目前杭城亮灯工程、宣传画和群众活动中存在的各类国旗使用不规范现象,并提出了具体的针对性建议;还有《杭州G20社会公众舆情综合报告》等等。这些信息、报告都是通过大量的前期研究、实地踏勘、采访调研形成的,有肯定、有批判、有建议,立场客观,数据翔实,可信度高,说服力强。市委书记赵一德在政协会议上特别表扬,指出这才是高质量的报告,才是政协应该倡导的有理有据的建议。
以扎实的学术功底分析社会问题,以独特的前瞻性审视社会发展方向,以海量的调研获取把握社会动态,“吴伟强”三个字几乎成了一面“金字招牌”,“命中率”非常高。究其根本原因,吴伟强用一句庄子的话作出了回答:“无用者方为大用,人皆知其无用,却不知无用之用。”
吴伟强做研究不会掂量是不是所谓“热点”,也不会在乎是不是能带来什么利益,更不会过多考虑是不是在学校的绩效评价体系之内。刚开始研究城市交通管理的时候,一些学术派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研究的?能研究出什么?有什么用?”就是这些所谓“没用”的研究,他硬是坚持了十几年。许多研究吴伟强走在了前面,现在成为了“热点”,这其中或许有运气好的成分,但从来都没有纯粹的运气,所有运气的背后都包含着必然的东西。他始终坚信,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必然会出现,或许短期内能够文过饰非,但绕是绝对绕不过去的。当矛盾积累越来越多时,就成为了“热点”、“焦点”、“难点”。这些原本没有人关注的东西,成为了吴伟强参政议政的丰厚储备。
未来的问题和方向是什么,吴伟强每天都在思考。从不追逐“热点”而是预测“热点”,做别人没想到的,做别人不敢做的,比别人做得更好。他坚持“不独立则无价值”的原则,耐住了寂寞,且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