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汕头蓝”成为鮀城“标配”!
透过视窗,了解龙湖
初夏的鮀城温暖如春,蓝天白云已成为汕头城市的“标配”,拿起手机随手就能拍出“大片”。随时随地就能享受天高云淡的惬意,是汕头人的幸福,总能引得不少外地朋友的羡慕。
△峡山大溪碧道水清岸美,让当地群众畅享生态福利。本报记者 陈史 摄
在潮阳海门湾桥闸下,碧浪清波泛起,鸟树相依,与“汕头蓝”相互呼应,一江两岸美景怡人。练江从“污染典型”蝶变为“治污典范”,获评“广东省十大美丽河湖”,治理成效得到第二轮第四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充分肯定。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5年来,我市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切实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狠抓环境风险防控,严格环境监管,强化环境执法,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积极进展,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源头截污治理重现“白练”
“水不臭了,变得干净,环境变漂亮了。真的特别好!”76岁的肖亮伟是潮阳区谷饶镇溪美村村民,从小就在练江谷饶溪边长大的他见证练江几十年来的发展变化,心中颇为感慨。
谷饶溪是谷饶镇的“母亲河”,以前作为水上交通,大部分货物都是从练江运输过来。回想起小时候,肖亮伟眼前浮现起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村里的谷饶溪清澈见底,鱼儿在溪流中嬉戏,村民也经常在溪边垂钓。因为水质优良,以前大家都是在谷饶溪挑水喝,甚至在这里游泳、洗衣服。
谷饶溪全长约3.1公里,是练江二级支流,也是当地行洪排涝的主要河流,溪水经官田水汇入练江。然而,30多年前因为当地印染企业的进入,原本秀美的谷饶溪开始变了样:溪流两侧堤岸建筑杂乱,印染企业污水直排溪流中,再加上缺乏生态来水,使得谷饶溪水体色黑如墨,淤积严重,发出阵阵恶臭,村民也都躲得远远的。
“慢慢地习惯了臭水沟的味道,也习惯了浸水的日子。”肖亮伟告诉记者,由于谷饶溪淤积严重,溪美村经常是逢雨必涝,有时积水至少要一个星期才能退去。更令人烦恼的是,人只要碰到积水,皮肤就会发痒甚至溃烂,让当地人苦不堪言。
2018年6月以来,练江整治进入“动真格”状态。汕头“对症下药”,推行“大兵团”作战,多部门、国企成治水“主力军”,构建起立体化全覆盖的河长矩阵,以制度的力量强力推进河道清污清障、生活污水处理、寨前池塘净化、印染工业入园、垃圾焚烧发电等系列工程,在关停取缔违法生产企业、“清拆”清除污染存量的基础上,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垃圾焚烧发电厂、印染园区等多项控源截污举措提速落实,将污水“锁在岸上”。
练江水质用“看得见的变化”回应着沿江两岸群众的期盼。如今谷饶溪旧貌换新颜,实现水清、岸绿、河畅,成为练江整治的样板之一。“现在鱼儿也来这里安家了,晚上大家都喜欢到溪边散步健身,都说生活在这里真好!”说到这里,肖亮伟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不停地竖起大拇指点赞。
优良空气得益精准治污
汕头是滨海城市,天生就有蓝色这种底色,一直被碧海蓝天的资源禀赋塑造着自己的性格。“汕头蓝”蓝得真特别,连白云都十分“调皮”,有时作棉絮状,有时又变成各种动物形状,有时还会“躲猫猫”,藏起来让天空万里不见云……开放广场、星湖公园、海滨长廊、东海岸大道等汕头的“打卡景点”,就是欣赏蓝天白云的最好去处。
在高颜值“汕头蓝”背后,是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我市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为核心,深入推进挥发性有机物(VOCs)重点监管企业综合整治,全面完成禁燃区燃煤锅炉淘汰改造,加强移动源污染治理,依法划定禁止黑烟车行驶区域,强化超标柴油车监管执法,加快新能源车辆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加强扬尘源污染防治和秸秆露天焚烧管控,强化不良天气应急应对。
得益于精准治污,“十三五”以来,全市环境空气质量保持良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达标率)保持在95%以上;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从2018年25微克/立方米降至2020年19微克/立方米;2020和2021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AQI达标率分别达到98.6%和98.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位列全省排名前三名。环境空气中降水环境良好,未受酸雨污染。
环境提质引领生态蝶变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练江治理深入推进,沿岸很多村居还积极做起了“亲水”文章。潮阳区在完成9条重要支流综合整治的同时,加快推进生态修复工作,投入资金约2660万元实施七星墩华美社区湿地公园、和平金带围综合整治、金浦梅花湿地公园等项目整治,取得了明显效果。如今,蝶变后的练江宛若“白练”容光焕发,以其水清岸美的独特魅力,让当地群众畅享治水兴水带来的生态福利。
“十三五”以来,汕头市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持续改善,海水质量状况总体优良,近岸海域优良水质(符合第一、二类标准)海域面积比例平均为91.6%,其中:2020年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海域面积比例约为94.3%。入选全国首批四个“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的青澳湾,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具有“湾美、坡缓、水清、沙白”的特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五年来,青澳湾海水质量逐年提升,水质稳定达到一类,海滩海域保持洁净,“鱼鸥翔集”已成为青澳湾的特色景致。而这得益于我市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上下联动、海陆统筹、全岛共治”的湾区治理模式,让蓝天、碧海、银滩、绿岸融于一体,通过实施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碧海银滩”转化为“真金白银”。
守住风险底线,我市稳步推进净土防御战,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固体废物企业“三个一”专项整治,加大固体废物监管力度,全力推进我市危险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同时强化医疗废物产生、转移和处置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完成市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迁建项目二期工程建设,我市医疗废物处置能力合计达到30吨/日,确保在较长时间内有较大富余医疗废物处置能力。
深入推进的污染防治也加快倒逼产业转型。潮阳、潮南纺织印染中心构建集纺织印染、供水、污水处理等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成为当地传统支柱产业向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硬件支撑。去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成立汕头市纺织服装产业协会,将“两潮”地区的纺织、服装两大产业整合提升,更是为当地印染园区的企业再次带来发展契机。
如今,推窗见绿、抬头见蓝、四季见花……生态文明建设不仅让广大市民群众尽享生态福利,更为我市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记者手记
让守护绿水青山
成为自觉行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如今,在“汕头蓝”之下,看见“汕头绿”,闻花香、听鸟鸣,已是市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绿色生态生活。生态环境美了,每个人也都过得舒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城市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撑。
生态价值的兑付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要实现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就需要建设和治理同步提升。只有让守护绿水青山成为习惯,进而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才能绘出更为广阔的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画卷,为全市坚定不移地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加快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夯实绿色基础。
信息来源 | 汕头日报
投稿请发 | 龙湖区融媒体中心
邮箱 | stlhxxg@126.com
推荐阅读
1.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在立德树人中坚持量质并举、长远规划——龙湖区召开区委工作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
3.龙湖区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
4.龙湖区纪委监委召开全区纪检监察系统能力作风提升年活动推进会
龙湖视窗
汕头市龙湖区政府官方发布平台
● 微信号 : st-longhu ●
●透过龙湖视窗 看升腾中的龙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