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报道我校“组合拳”助粤港澳大湾区职教高速发展
5月22日,《中国教育报》第3版要闻版深度报道我校建设新型智库引领大湾区职教现代化治理研究,打出漂亮“组合拳”助力粤港澳大湾区职教高质量发展。
“组合拳”助粤港澳大湾区职教高速发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新型智库引领大湾区职教现代化治理研究
“成立两个智库平台,将更好地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版图中打造广东研究高地、发出广东声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骆少明表示,学校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中心为载体,深入研究职业教育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以产教融合助推职业院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大会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召开
近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教育学学科建设高峰论坛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与教育学学科建设、产教融合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华山论剑”。参会者考察调研粤港澳大湾区(顺德)智能制造典型合作企业和职业学校,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发展思路。
通过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与会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达成共识,将全力支持和帮助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育学学科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的优势学科和教育学前沿研究的学术重镇,推动学校早日获批教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方面再上新台阶。
适应:着力推进大湾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广东毗邻港澳,市场化程度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加快,劳动力需求迅猛增长,需要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但目前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仍存在相关政策研究不够的痛点,急待建立不同教育体系下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职业资格互通互认、职教资源互惠互补机制,健全大湾区职业教育衔接共生的教育生态体系。
“粤港澳三地在职业教育方面各有所长。香港在管理机制和专业认证方面具有国际视野,澳门在旅游教育培训方面独树一帜,广东在规模、结构和就业市场上更胜一筹。”广东中华职业教育社主任李心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应拓展教育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实现职业教育衔接沟通和湾区人才有序流动,共同提升湾区职业教育治理水平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指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应立足于当前产业结构升级、技术结构升级的发展趋势,发挥广东作为制造业和职业教育大省的优势。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将涵盖职业教育体系结构优化、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的核心特征,以及职业教育体系纵向贯通、横向融通机制等问题。研究中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优秀案例库,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发展建言献策。
如何在新时代改革大潮中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并达到深化改革、内涵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当前职业教育重要的反思点、探索点、实践点。“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要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需求。”清华大学教授谢维和提出,职业教育在从“政府部门+学校”的二元格局,走向“政府部门+学校+产业”的三元格局的进程中,需要进一步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改革理念相适应。
与会嘉宾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
“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揭牌
谢维和说,为推动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有三条途径,其中要增强职业学校职能部门的适应性,在新格局下,学校职能部门设置不能仅面向政府部门,还要面向产业。同时,职业学校要增强资源配置的适应性,从主要依靠政府部门财政拨款和学费,拓展为争取获得更多的社会和市场资源,并形成更有效的资源配置机制,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链的优化。此外,要建立职业教育评价标准,逐渐实现从学术性标准到优势性标准的转变,增强学校的不可替代性,培育各个学科与专业的“绝活”。
融合: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新格局
“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灵魂和生命线,是我国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动力和目标。
学科建设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坚实基础与核心任务,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与行业发展有着天然的联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名誉所长石伟平强调,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建设应与职业教育改革深度融合。他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学学科的使命是“顶天立地”。顶天——为职业教育相关的政府部门决策服务,要积极参与政府部门的决策过程,发挥智库的作用;立地——为一线职业院校的改革发展实践服务,积极参与院校的改革,发挥好专家的指导作用。“顶天立地”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就业能力,产生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等。
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职普融通”的目标是构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既相对分离又并行不悖,既相互融通又有机统一的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认为,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实现办学类型和学科专业类型的自主选择,是建设现代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不可或缺的。明确“职普融通”是职业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应建立以“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硕士—专业博士”为应用类学位授予权分层的内部分层体系,通过构建“层类交错”职普融通的灵活转变的横向沟通机制,建立其与普通高等教育之间的联系,两个体制之间要实现学分互认和学位认可,打破学历“天花板”。为此要处理好产教融合与科教融合的关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紧密结合。
谢维和引用产教融合的“三重螺旋模型”,讲述政府部门、市场与学术三者之间关系的交叉与协调,其三方联系是推动知识生产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各参与者相互作用,推动职业教育新发展。
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
在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的过程中,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还需大胆实践探索职业教育教学方式变革,把创新作为引领职业教育发展、人才培养的突破口,着力推进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支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拟在3年内建设成国内有影响力的职业教育研究智库。研究中心将利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和职业教育智库共建单位的资源优势,凝聚高水平研究队伍,组建结构合理、动态开放的专家库,以问题为导向展开深入研究,产出高质量的系列研究报告。
部分普通本科高校正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广东省教育评估协会会长黄崴认为,如今互联网、大数据等全面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态、业态,大学进入到教、学、研、创一体化新时代,目前高等教育进入4.0时代。普通本科高校转型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学,深度对接国家和区域产业、行业、社会需求,通过建立科学评价机制、利益共享机制,推进产教融合从概念到实践的落地。
“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应用型,科学研究需要应用型,教学方式也需要应用型。”澳门城市大学教务长李树英教授认为,教师角色、教学方法应当随之而变,要秉持教少一点儿、学多一点儿的理念,帮助学生实现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指导学生实现由选择大学—选择专业—选择科目的思路转换,努力推动应用型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改革,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型、应用型职业人才。
工匠之师才能培育工匠之才。如何进一步提高本科与硕士层面的职教师资培养质量并凸显特色?云南师范大学李长吉教授认为,不仅要建立三导师制度,还要建立博士工作站,鼓励教师到企业单位建立博士工作站,带领本科生或研究生进行社会服务,在知行合一中提升实战能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校长骆少明作主题发言
“学校致力于培养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和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发挥着培养培训职教师资的母机作用。”骆少明介绍说,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坚定不移地培养高素质“工匠之师”,创新“工匠之师”培养模式,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打造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品牌。
作为全国8所职教师资培养院校之一,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逐步探索出“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三性融合的卓越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在职教师资培养领域,多次获得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职教师资人才,有力支撑了广东乃至华南地区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学校被选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国家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等,并成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教师发展联盟、广东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联盟理事长单位。
未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将以成立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研究中心、广东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研究中心为契机,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浪潮中,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智库资源和师资优势,在加快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职业教育现代化治理中体现更大担当,展现更大作为,取得更大成绩。
● 毕业答辩||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2021届第一批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工作顺利完成
● 校企合作||网络空间安全学院邀请360企业入校开展“360白帽校园行星火计划”宣讲
● 严于律己,逐梦前行撰稿:韩柏光 邓文新 刘海兰
排版:王灿亿 徐求宁
编辑:喻太红 邱向宇
审核: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