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党史 敬楷模||周恩来、董必武联名致函营救的人,是他!
这是一封独家披露的周恩来和董必武于1942年联名致孙中山之子孙科的信件,目的是要救一个人。
图:周恩来、董必武致孙科函 来源于“中国历史研究院征集海外中共珍稀文献展”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出兵占领香港。这个人在撤离香港时,遭到国民党当局逮捕,中共中央随即展开营救工作,后营救成功。
是谁,重要到让周恩来和董必武亲自致函营救?
他精通四国语言,毛主席每晚必找他了解当日国际动态;他出身名门,父亲是国民党元老廖仲恺,母亲是何香凝。
他是廖承志。
1928年,廖承志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毛主席称为“党内宝贝”,一生从事统战工作。
他还曾写出一封家书,为隔绝了33年之久的两岸,重开对话之门……
38年前的今天,廖承志逝世。
今天,《国家记忆》带您回顾廖承志的传奇一生。
出身名门 革命低潮时入党
廖承志,广东惠阳人,国民党元老廖仲恺与何香凝之子,1908年出生在日本。
1924年,廖承志加入中国国民党。正当他满怀斗志,准备大展宏图之际,父亲廖仲恺却被国民党右派刺杀身亡。
查案过程中,廖承志看到很多犯案者都曾经是家中的座上宾,不由得陷入反思。
不久后,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量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惨遭屠杀。在这场腥风血雨中,廖承志对国民党彻底失望,毅然退出国民党。
之后,廖承志远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留学,逐渐开始关注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共东京特别支部领导的学生组织。1928年回国后,在上海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廖承志参加了长征,并于1936年到达陕北。由于精通多国语言,他被分配在红色中华通讯社,专门负责外国电讯,担任德、日、法、英四国文字电报翻译。他还每天将国际动态等相关情况综合、整理,提供给中央领导参考。
毛泽东经常在晚上11点至12点,准时来廖承志这里了解当天国外的最新消息,并和他坐上一两个钟头,聊一聊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对于这个被自己称为“党内宝贝”的年轻人,毛泽东很是喜爱,但最看重的还是廖承志身上特有的乐观精神。
蔡瑞燕 廖仲恺何香凝纪念馆馆长:
廖承志一生坐牢很多。洋牢土牢都坐,西洋牢,东洋牢都坐。在日本的时候被日本警察抓,被荷兰的警察和德国汉堡的警察也都抓过。但是廖承志一直保持着这种乐观的精神,所以无论是荷兰警察还是德国警察,跟他的审讯和对话中都提到这么一句话,说:“你很有经验啊。”他根据相关的法律,会提出抗议,那么这个没有知识没有智慧是不行的。
被毛主席点将
筹备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
1937年1月,党中央由保安迁至延安后,廖承志又任中央党报委员会秘书,配合周恩来、博古等人进行党内的宣传工作。
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
当时,海外侨胞及同情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纷纷自发捐款捐物,支援抗战。
经过慎重考虑,中共中央决定在香港设立一个八路军办事处,既能顺利接收海外华侨捐赠的物资,又能借助香港,向世界各国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此前派出的八路军办事处负责人,都是中共党内与军内的重量级人士,如叶剑英、陈云、林伯渠、谢觉哉、李克农。正当大家认为驻香港办事处的人选也必将遵照这个标准时,毛泽东却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他点将廖承志担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
当时,廖承志虽然在年龄上只有29岁,但却已有近10年的中共党龄和丰富的党内工作经验了。
毛泽东之所以看中廖承志,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深厚的家庭背景。
毕竟香港不同于内地,如果廖承志在香港工作遭遇困难,不方便与组织联系时,凭借廖仲恺与何香凝的家族威望,廖承志也可以将困难一一化解。
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廖承志离开延安后先乘火车去往南京、汉口,一方面向时任八路军驻南京代表叶剑英和八路军驻南京办事处主任李克农学习相关工作经验,一方面在此等待进一步行动的消息。
1938年元旦一过,在汉口等候的廖承志,立刻按照周恩来的安排前往香港。来到香港后的第二天,廖承志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1938年1月,在香港一家茶楼内,廖承志经常和时任八路军驻上海办事处主任的潘汉年,彼此说着上海话,一起讨论着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的筹备计划。
随后,在中共香港党组织及各方面的帮助下,办事处的筹备工作大致完成。此后,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成为在香港复杂环境中,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一处阵地。
一封家书抵万金
为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1981年9月30日,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在《告台湾同胞书》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大陆对解决台湾问题的九条意见,这就是俗称的“叶九条”。这九条意见在发布之后,受到了海峡两岸民众包括海外侨胞的欢迎,海内外各界纷纷对共产党所表现出的诚意感动不已。
不久后,在台湾的蒋经国为了纪念父亲蒋介石去世七周年,写了一篇《七年的思慕和信念》的文章,并发表在报纸上。
有了这前前后后的铺垫,邓颖超决定让廖承志直接写信给蒋经国。
廖家和蒋家渊源颇深。早年廖承志与蒋经国曾在莫斯科中山大学共同学习生活。后来,这对同窗好友,在激荡的时代洪流中做出了不同的人生选择,也走向了决然不同的道路。
20世纪80年代,距廖承志与蒋经国在苏联一同学习已有半个世纪之遥。
为了更好地向包括蒋经国在内的广大台湾民众传递大陆方面和平统一的意愿,廖承志专门组织了一个起草小组。
经过反复斟酌和修改,完成了这封信。
信以寻常家书的叙旧和问候开头,沿用传统文言文体,文采焕然,温润感人。
图:廖承志致蒋经国信
这封跨越海峡的来信,传达出大陆对台湾方面的善意与期待。
后人在评价廖承志的这封家书时这样说道“这才是真正的一封家书抵万金。”
廖承志传奇一生、坎坷曲折,历经七次牢狱之灾,仍对革命矢志不渝。
1983年6月10日,廖承志因病在京去世。
公开信发表之后的第五年,蒋经国终于宣布解除戒严以及开放赴大陆探亲的命令。
从1987年开始,居住台湾阔别家乡近40年的同胞,终于迎来了骨肉亲人团聚的时刻。
编审专家:
武市红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副主任 研究员
张秀娟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信息资料馆副馆长 研究馆员
梁 营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机关党委副书记
编辑:王亭雅
主编:姜 黎 崔 明
● 教务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上半年广东省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A级考试防疫工作指引(考生版)
● 教务科||2021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生考前提醒的通知
● 教务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第1次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A级)考务工作实施方案
● 教务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1年上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工作实施方案来源:CCTV国家记忆
排版:林金龙 程洵
编辑:喻太红 邱向宇
审核:向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