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先锋 | 杨萍瑞:实战教学的“领头雁”
人物简介
杨萍瑞,现为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分队指挥系执勤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兼任中央军委科技委执勤安保国防科技专业专家组成员和军队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成员。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得武警部队优质大课竞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荣获“全军育才奖银奖”和“全军优秀教师”,被评为武警部队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18年10月以杨萍瑞为课题负责人的教学成果项目《武警勤务课程实战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这一教学成果,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为培养武警部队执勤一线指挥员做出了突出贡献。
主人公心语
——杨萍瑞
人物事迹
十月的北京,秋意渐凉,如雷的掌声响彻了陆军装甲兵学院的课堂。面对台下师生纷纷竖起的大拇指,他的心中充满了自豪。
他是谁?他就是武警警官学院训练基地分队指挥系执勤教研室主任——杨萍瑞。
01
潜心教研二十载,贴近实战敢创新1
“如果还是按部就班地搞教学,教学转型就是一句空话,教学一定要有创新。”面对记者的采访,杨萍瑞阐述了他对实战化教学的深刻理解。从起初的传统模式教学到如今创新型实战化教学,其中离不开杨萍瑞大量的调研和深入思考。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在这期间杨萍瑞接到了一个令他至今印象深刻的电话,也正是这个电话,促使他下定决心要在实战化教学上深入研究,不断创新。打电话的是杨萍瑞曾经教过的一名毕业学员,这名学员在世博会的执勤任务中遇到了从未接触过的临时勤务,一时竟有些手忙脚乱,遂向杨萍瑞咨询请教。虽然经过杨萍瑞的冷静分析和详细讲解,此次临时勤务最终得以圆满完成,但是这件事也引起了他的思考。过去只重视固定勤务教学的传统模式是否还满足当今的需要?如何将空洞的执勤理论让学员入心入脑?如何将笼统的处置战法让学员知根知底?如何将课堂知识与实战贴紧贴实?伴随这一系列的疑问,杨萍瑞带领教研室以实战化教学为牵引,展开了一系列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改革。
在看守所现地执勤教学
执勤中队干部为学员授课讲解
上课不一定是教员,课堂不一定在教室,杨萍瑞始终主张把课堂搬到执勤点,走出校园,走进部队。
2016年1月的一天上午,福州市第二看守所监区内,该所所长和驻监武警中队长带着60多名学员,时而分析狱情、时而介绍设施、时而驻足查看、时而互动交流、时而案例介绍——这就是杨萍瑞在执勤点的一堂“特殊”执勤课,基层主官成了小教员,执勤战场成了学员们的课堂。
看守所干警为学员讲解执勤情况
“狱内情况干警讲、处置经验中队谈、教学进程教员控”。这打开了一种全新的教学局面,“哨位就是战场,执勤就是战斗”,将课堂搬进执勤目标,将学员置身于实际执勤环境之中,使学员在情境感染和感性体验中深化对执勤理论的认同感,这正是真正的实战化教学模式,这种实时实地对实情的直接观摩,使空洞的理论知识入心入脑,真正达到了“练为战”的目的。
任教20年来,杨萍瑞潜心钻研学术,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始终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的人才培养要求,将院校武警勤务教学与部队执勤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代职实习、红蓝对抗、现地教学、想定作业、案例研究、勤教结合等教学活动,将学员置身于执勤实战环境中进行锤炼,对提高学员的创新能力、实战能力和任职岗位适应能力起到很强的促进作用。
02
积跬步终以至千里,重实践得以成名师“要给学员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但不能是死水腐水而是活水源头。”这是杨萍瑞经常自勉的一句话,他始终坚信,一名优秀的教员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的扎实积累,方能厚积薄发、游刃有余。
2015年7月,杨萍瑞带领勤务教研室全体人员来到某守卫中队调研,恰巧中队正在执行大规模押钞任务。见此情景,全体教员婉拒了中队的盛情接待,披上弹袋,带上对讲机,顶着40度高温和战士们一同押运。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无数次深入执勤分队,无数次与执勤官兵面对面交谈,无数现场勘察执勤情况,杨萍瑞及时把握了执勤脉博,跟踪了执勤动态,掌握了第一手执勤资料。
任教20年来,杨萍瑞先后60余次深入部队一线调研,搜集各类教学资料1000余件,撰写教学笔记10万余字,自编想定资料、案例资料30余万字。这一个个令人钦佩的数字背后,是始终如一的坚守,是一点一滴的积累,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辛勤的付出必将浇灌出收获的果实。
2018年10月,由杨萍瑞负责的教学成果项目《武警勤务课程实战化教学研究与实践》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喜讯传来,杨萍瑞喜极而泣。这一成果,凝聚了他20年来教学科研创新的结晶,凝聚了他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苦心钻研,得到了部队各级领导、专家的高度认可。
有人曾问他,“杨主任,你搞了一个什么东西获这么大奖?”他说,“我没有搞任何标新立异的东西,我只是对多年的教学工作进行精心的梳理和总结而形成的教学成果。”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看似平淡的话语道出了多年如一日积累的功底。
获得多项荣誉
李大钊说过:“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积跬步终以至千里,重实践得以成名师,杨萍瑞的教学成果对于提升指挥人才培养质量,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03
有一种奉献叫敬业,有一种姿态叫钻研
图为杨萍瑞深入执勤一线调研
当记者问到何为敬业精神时,杨萍瑞的回答是:“敬业精神就是事业心和责任感,事业心和责任感是教员的生命,是一个人精神状态的集中体现,也是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因素。”是啊,何为敬业?
为了贴近执勤任务实践,上活想定作业课,杨萍瑞先后走访了18个执勤中队,编写了15套作业条件,绘制了20余张执勤目标图,这是一种敬业;
“哪里有新的执勤情况,哪里有新的执勤举措,哪里就有教员身影”,一次又一次的代职调研,一次又一次的奔波学习,一次又一次的资料搜集,这仍是一种敬业……
敬业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状态,是一种过程。
1
“作为一名教员,我们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认真履行职责、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严谨治学、精心育人,才能在平凡的教学和科研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工作业绩。”这是杨萍瑞在事迹报告会上的发言,也同样是他一以贯之的人生准则。
是育才培优的师者初心是矢志强军的军人使命坚守初心强军梦,实战教学当先锋!祝愿杨萍瑞在军旅人生创造更多的辉煌!
end
记者:杨浩宇 乔宇航
撰稿:杨浩宇
视频:乔宇航 李军
总 监:黄永利
副 总 监:陈 涛
主 编:王 超 林闻知
责任编辑:蓝惟东
执行编辑:杨浩宇
本期编辑:杨浩宇
本期校对:刘逸凡
你的每一个“在看”,我都当成了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