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测学会这些答题技巧就够啦!

2016-08-26 洛阳人事

记得马云说过“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大家听到这一句话的第一感觉是不是,又是心灵鸡汤,喝了这么多年的鸡汤,感觉越来越淡,越来越无味。之所 以是以这个为开篇之句,不是想给大家鸡汤喝,而是自己亲身的经历,才会来这么一句鸡汤金句。下面就开始介绍自己复习公考笔试的心得!


五类题型的一点理解

言语理解:言语理解与表达,往往题量较多,占有行测中不少分值。在这部分取得较高的正确率,对于提高行测成绩有重要意义。言语理解与表达,大体有词语填空、排序、片段题等。对于词语填空,没有捷径可走,只能踏踏实实地积累,认认真真地复习,结合词汇含义、语境等选出选项。对于排序题,将打乱顺序的语句,重新排出正确的顺序,这是我比较头痛的部分(从小学我就怕这类题),幸好这类题数量并不多。个人更多地从答案入手,采取排除法,将比较明显不合逻辑的排序排除掉,如果时间允许,则认真看一遍,选出选项;如果时间紧张,则凭语感从剩下的选项中选出。片段题,题干大,内容多,审题时间耗费较多,抓住要点、关键则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节约些时间。

常识判断:常识部分涉及面广泛,政治、经济、历史、法律、科技等均有涉及。总体来说方法性﹑技巧性不强,主要是知识性的考查,所以更应该从具体的知识积累去下功夫,尤其是一些时事政治类知识的积累。我更多的是通过题海战术,来进行常识积累。同时,看看时政新闻、政府报告等。常识的积累不一定非要通过系统的学习这种方式来实现,或许是你刚刚看过的课外书,或许是在生活中得到的感悟,或许是看电视剧电影时记下的画面细节等,都可以是常识积累的过程。在论坛上曾经看到过有人看美剧积累的部分知识,在公考常识题中出现,并选出答案的例子。

判断推理:判断推理主要考察逻辑思维和推理判断能力,有图形、类比、定义、逻辑等题型。图形、类比类的题,题干较短,一目了然,但却需要把握其中规律、联系,这就需要在备考中的不懈努力,明确图形推理的常见考点及规律特点,掌握图形、类比类推理题目的一些解题思路,灵活运用特征法、对比法、位置法等方法技巧。定义题、逻辑类题,往往题干较长,带着选项去略读,去找关键点、关键词汇语句,在备考时掌握基本的逻辑知识、解题方法。

数量关系:数量关系这类题有较大难度,很多考生都把这部分题放到最后做,甚至蒙上选项草草了事。数学好的学生在做这类题时有很大优势。这类题题型和方法涵盖非常广泛,容斥问题、概率问题、浓度问题、行程问题、几何问题等时有出现,许多公考书籍、论坛高手都对此进行了整理总结,当初我在复习这部分时,就是以某本专门讲解数量关系题的公考书为基础的。和常识题不同,数量关系题有取巧之处。在解答数学运算时,运用一些技巧或者排除法、代入法等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

资料分析:这类题答案就在所给资料、图表中,相对客观公正,只要有充足的时间、大约都可以推理计算出来答案。但是大片段的材料、有限的做题时间让这增添变数。带着题目去审题,去看表,将时间精力集中于问题所在的部分材料,图表区域,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最好能略读一遍,各个段落之间肯定是有所联系的。在备考时,最好能做好专业术语,如同比、环比等的积累。同时,在摸爬滚打中积累经验,总结技巧。如某道题目要求从选项中选出可以推断出的选项,有可能下面的选项中就有看上去符合逻辑常识,事实上也正确,但是偏偏不是从材料中推断出来的选项。这种选项就成为了多次绊倒我的陷阱,使得我现在对这类选项格外敏感。





对于行测的一点见解


摆正心态,找准位置。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备考前,一定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了解自己的水平。心态上乐观些,戒骄戒躁,忌打酱油心态。找准自己的位置,比如可能有的人2小时内可以把题做完,有的人则需要2个半小时;有的人错的题少,有的人错的题多,那么位置不同,水平不同,则安排不同的备考计划。建议在正式开始备考前,找一套真题,在规定时间内做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没有得分标准,无法算出得分,那么建议可以算正确率,算做对的题的数量。根据自己的正确率来了解自己的位置、水平,合理安排备考。



巩固强项,强化弱项。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自己的水平之后,那么就了解到哪个题型是自己擅长的,哪个题型自己还有待加强提升。比如我的言语理解与表达、常识部分正确率向来相对可观,而数学、资料类题型则是弱项。对于自己擅长的题型,可以在备考中少投入些时间,但基本的复习得保证,并定期通过模拟来了解自己擅长的题型的正确率变化,尽量保证稳定在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正确率。如果正确率出现一定幅度,甚至较大幅度下降,则需要加强练习了。对于弱项,不擅长的题型,则需要在备考过程中多花些时间,多下些气力。获得的收获是和播种耕耘时洒下的汗水成正比的。即使不能将弱项题型变成自己擅长的,起码也得达到比较靠上的正确率。


制定计划,严格执行。很多人之所以复习效果不佳,并不是因为备考计划不合理不科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意志不坚定,得过起过,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能持久。我建议大家,花费少量时间,制定学习计划执行方案,让父母或者朋友来监督自己。计划尽量符合实际,不要过高,有一定弹性,使自己每天都学习一些,进步一点。对一些复习时间较多,但自由散漫惯了的人而言,更应如此。


注意时间,保证速度。在规定时间内保证正确率,这点尤为重要,超出了规定时间,正确率即使再高,也没有意义。有人说,做题速度的快慢和正确率是成反比的,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完全正确。公考是面向社会招考的,给出的题目数量、答题时间肯定会在多数人的承受范围内。即使有的年份题目多,时间依旧不变,但时间紧张对于所有人来说,是一样的。开始,我昨晚一套题需要的时间超过了2小时,但经过3个多月的练习,基本能保证1小时50分钟内将题目做完。在做题过程中,忌选出选项后,再回去检查,改掉选项,既耽误了时间,影响后面的题目,又对自己的心态乃至信心造成了影响,记得自高中起,老师就反复提醒我和同学这一点。


合理安排,做题顺序。对于做题顺序,这方面因人而异。公务员考试吧:gwyksb微信推送过很多前辈的公考经验,每个人的做题顺序也不一样,强项题型、弱项题型可能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先做强项题型,有助于提升信心,保证良好心态;将弱项题型放到最后。对于做题顺序,谈谈个人的见解为常识—言语理解与表达(也可放到第一位)—资料分析—判断推理—数量关系。常识类题目没有太大变数,复习过、积累好、记住了就能选出来;如果脑海里一点印象也没有,那么花费再多时间也是无益,而且常识类题目数量一般较少,将这类题型做完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言语理解与表达,这类题,数量大,分数占总分比例高,比较重要,建议放在第二顺位或第一顺位(如果有的同学擅长或者喜欢的话),做题过程中忌反复,耽误时间。资料分析,这类题型答案就在材料中,往往有充分的时间,找到材料中的位置,经过分析验算,就能得出答案。放在最后,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仓促做完甚至草草蒙上,太过可惜。判断推理,在做了很多语言类题目后,思路思维经过热身后,再做判断推理会熟练些,对于做题速度较快的版友而言,也可以把这类题型放到第三顺位。数量关系,这类题型往往计算量大,耗费时间长,如果放到比较靠前的顺序,可能会耽误时间,影响做题心态,对于数学差的版友,还会影响信心,放到最后也是很多人的选择。



以上就是我对行测的一点心得,在这里呢,还有特别告诫朋友们,既然选择考公就做好受虐的准备,既然选择考公你就要做好应对各种影响你复习心情的准备。毕竟 是在毕业季准备,很多不考公的朋友早早的找工作,这时你会被他们影响,甚至会在质疑自己的路是否正确?在这遇到这些情况呢,完全是不去理他,心里自始自终 只记住: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