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关键词: 文化饥渴  生根教育  上帝的语言  原始股  终生受益  文化母语  灵魂的游戏  管理型人才  心的容量


编者按:2017年春节,国务院发出了全面复兴传统文化的最强声音《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部门(特别是教育部门)认真贯彻落实。

马云刚刚在贵州大数据峰会上说: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说围棋教育,主要是针对4~12岁的儿童,过了这个年龄再学围棋,就是培养爱好,而谈不上教育了,错过母语期,学的就是“外语”了……成人学围棋比学英语还难,关键是已经缺少内在驱动力,比不了我们那个单纯的年代。

中国千万级围棋爱好者大多成长于八十年代,全靠自学,几本棋书能如饥似渴地啃烂,因为那时候时代驱动力足够强。八十年代带有黄金色彩的:“全民”学英语,背景是改革开放下“美国梦”的兴起;围棋热是因为中国女排战胜日本首次夺冠后,民族热情高涨,点燃了中日围棋擂台赛的火爆,背景是“中国梦”的兴起。那时的中国梦和美国梦比,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我们只能先称日本为老师,围棋自然成为赶超日本的一个象征和民族图腾

那是一个饥渴的中国,一个蒸蒸日上的年代,一个无需督促,谁也不愿落后的年代……而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物质社会愈发加速膨胀,使得孩子们获得知识信息量比我们小时候要容易百倍,“起跑线之争”几乎提前到了胎教。一方面孩子们要什么有什么,“营养”过剩(消化不良),各种心理问题反而突出——我们小时候完全不是问题的问题;另一方面,孩子们每日被负重式教育“押向学场”……这两方面因素都导致围棋难以成为课外课大家庭里的宠儿。不会哭闹的孩子没奶吃,围棋市场的发展潜力虽大,却一直营养不良。缺少好老师,缺少对文化的敬仰,缺少长久眼光的引领者(资本是不肯栽树让后人乘凉的),大概是主要的客观因素;而主观因素是八零后的家长们对围棋没有认知,也就没有感情。

尽管近几年中国竞技围棋已经称霸世界(像乒乓球一样席卷世界冠军),但是很难再掀起八十年代的围棋热浪。据粗略统计,学围棋的孩子(城镇)不足2%,家长们仍把它归为像乒乓球一样的体育项目,可有可无,远不如钢琴、高尔夫、骑马、剑术等显得高贵;同样是为让孩子更聪明,也是枯燥的奥数更现实、更功利。

30年后的今天,“中国梦“离”美国梦“越来越近了,但物质的富足没有带来精神的富足,人们反而越来越感到文化的饥渴老子说“水几于道”,道德的缺失,就如水的缺失,各阶层都在疲于奔命,“心”的饥渴引发整体的焦虑和不安。身体缺水会导致各种疾病,思想缺水同样会导致“思维疾病“。饮水思源,治病去根,根在哪里呢?

长期以来,我们似过度崇拜西方的一切,反而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现了文化的水土不服,可怕的不是饥渴,而是无知,不知“源远流长“就在脚下…… 


中国文化的母语

孔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文化的富足必须有思想的水源,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中国从来都不缺思想,缺的是扎根能力!

三千年的围棋是一种生根式的教育,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生了根便成为终生教育!围棋虽以游戏的面目示人,却不具有游戏那样的伤害性,能够同时锻炼智商和情商,从小学可以终生受益。围棋能够促进吸取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我称之为“中国文化的母语”,这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同“上帝“对话。

从围棋教育的角度来说,围棋是基于图形语言的“数学、逻辑、竞技、艺术、心理“这五大基础领域的综合训练平台,是全面、系统、立体的,目标是智商与情商的同步锻炼提升。图形语言是非常适合幼儿启蒙的(有启发性而不具有伤害性),所以围棋教育最大的特点是适合当作母语,很容易与中国文化思想对接。

中国文化的本质和围棋一样,是“高效对抗、和谐共生”,与西方文化的认知途径不同却无本质对立。围棋内涵并无绝对中西之分,只有善恶之分。从小接受围棋训练,有助于吸收各种好的营养,就如身体里不可或缺的酶,促进消化(生根)。

家长们投入围棋教育就如原始股,早投入,代价小,回报高。任何有价值的收获都需要早播种和长期耕耘。未来20年,随着民族文化自信的增强,学围棋的孩子会越来越多,市场驱动力会转入良性运转,文化围棋一旦开始兴盛,围棋就真正成为全面的素质教育,产生抑恶扬善的免疫作用

围棋始终与中国国运息息相关,三千年棋局沧桑变幻,屡屡浴火重生……100年前,鲁迅和瞿秋白等百位名人联名上书要求废除汉字(转拼音化),为民族复兴开了一剂毒药(文字亡,则民族亡),在当时的背景下,国力衰弱,“公知们急于破旧立新,病急乱投医,情有可原却并不靠谱……那时候的围棋同样近乎残枝败叶,举国下不过日本三流,成为中华民族悲壮的缩影…..而反观今日,中国(竞技)围棋枝繁叶茂,傲视天下,暗示着中华文明的根系已经恢复新生

未来的中国,必然是文化大国,没有文化的崛起,也成不了大国,没有文化的大国发展不可持续也不敢想象。

20年后的智能社会将比今天更加复杂多变,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根底,就缺少“以简单应付复杂”的能力,出路就会窄,就如今天不会用电脑一样。严重讲,在机器替代人的时代,没有文化会首先被淘汰。这个文化根底不是指背点唐诗或学点毛笔字就能练就的,也不在于偏中学还是偏西学,而是指练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自己和社会有深刻理解,不偏激,能自我成长,自我控制......这些都好似植物的扎根能力,也就是“明心见性”,这是一种儒雅通达之道,绝非唯我独尊之道……

围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是无形的文化载体,正是可以融入血液的儒雅之道。Alphago揭开了智能时代的序幕,20年后,围棋将随着人工智能AI普及世界,被严重低估的中国传统文化也将开始释放巨大潜能……兼容了百年西学精华的中国文化,将会像围棋一样重新焕发青春,趋向成熟,并将因为中国的成功而被世界仰慕,因为中国的成功不会是一家独大,而是带领世界一荣俱荣的王者之道!围棋的真谛便是训练王者之道、管理之道、做人之道!


大唐盛世曾是围棋的天堂,“不仅王公贵族,文化名流,连民间的贩夫走卒也多能下棋,京城长安下棋几成风俗“…..在人工智能的引导下,走向开放、包容、自信的围棋将成为中国文化全面复兴的鉴证!


面向智能时代

谈围棋教育,先要知道围棋的属性,教育不同于体育,在教育层面,学围棋和争当世界冠军并无关系(目前的道场职业训练属于体育而非教育,残酷地讲是牺牲了教育的体育),本篇重在探讨大众围棋教育。当然,要达到教育目的一般需要中级水平(1段~4段),就如学外语要达到一定对话水平,而不能停留在词汇水平一样。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学到初级水平,长大了慢慢养到中级即可,只要有合格的、负责任的老师就不难。围棋会像一棵小树在孩子心里扎根长大,注定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浇灌方法也要得当,“拔苗助长”和没有营养的“快乐教学”都是误人子弟。

我们的孩子应该放在30年后的背景去选择教育方向,而不是今天的老眼光!30年后的中国梦将是物质和精神的同步与融合,将是人类智慧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发展。围棋因为与AI天生的血统关系,使得围棋战略思想在未来会成为必须的智慧储备,围棋会变成炙手可热的文化资源,进而可以带动人脉、教育、商业资源,到那候,不懂围棋恐怕就如今天不懂英语一样......

马云在2017年贵州大数据峰会上说:不让孩子去体验,不让他们去尝试琴棋书画,我可以保证三十年后孩子们找不到工作,因为他没有办法竞争过机器时代……

这真不是心血来潮、危言耸听,而是站得高看得远!谁敢说比马云站的高?但我们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一个围棋下得好的人,必然是理性与感性、情商与智商都突出而又不偏执的人,自然更容易胜任重要工作(特别是管理岗位),更容易与人沟通,更容易得到信任,而信任将成为灵魂的纽带,必将是未来最珍贵的资源。

从小接触琴棋书画,增加思维的活性,由内而外地塑造灵魂,是关系到人生30年格局的大战略,像围棋一样,序盘眼光越长远,局面越广阔。

有人会说,围棋高手也有不少偏执、不懂世事的人,确实,也有人心迷棋中而难以纠偏……这大多是过于看重技术胜负,而没有自觉上升至道的层面。学了围棋如果不能与万物相连通,就只停留在游戏层面,”见山是山“与”见山还是山“的境界完全不是一个维度。围棋的高不在九段,而在修心的深度和广度,“见棋不是棋,步步见禅心“是围棋修行的最高境界,围棋教育如果脱离修行之心,则无法立本,立了本的围棋才能够激发正能量,抵御负能量。

未来,远超人类思维能力的智能围棋(AI)会建立起统一的“道”的衡量标准,围棋人(升级中)将会受到统一的“地心引力”,价值观会越来越趋向大同。只有价值观趋同而不是割裂,文化才能发酵,才会日益受到重视,个体的活力才能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来。反过来讲,在文化认同感稀缺的时代,我们更应该去积极创造这种凝聚的机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只要相信水源存在,信仰就能集聚,沙漠也能变绿洲。

统一“道”的标准,这才是围棋进入后Alphago时代最伟大的意义——解放脑力,进而解放心力!减少社会内耗,改变扭转互害社会,进入共生共享的高级文明......在围棋诞生人间三千年之际,AI围棋之神终于降临,将逐步为我们揭晓文明的答案……

 

系统化的教育

今天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多元化,只要经济能够负担,孩子们学习十八般武艺的劲头,是谁也不会落后的,许多公立学校也开始注重全面发展。中西文化、教育理念的不同曾导致冲突和迷茫,应试化基础教育和开放性素质教育,哪个更适合自己的孩子,至今仍是“未解之谜”,因为没法让孩子同时踏入两条河流。但是有一点已经越来越被中国家庭所认可,即让孩子多参加强体育项目,既练身体又练意志(包括团队精神),这是西方教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学费不菲);而中国公立学校的数学、语文能力横趟天下,也被西方所羡慕。这一文一武各有千秋,哪一个家长不想让孩子文武双全?

围棋正是训练文武双全的绝佳模型,当然是“思想的文武双全”,除了身体不动,围棋的激烈程度不逊于任何体育运动,被世界公认为第一智力运动。

围棋教育的内涵如果细分,可以包含数学、逻辑学、竞技学、军事学、美学、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起点低,营养系统而全面,适合儿童早教。其中逻辑、心理、管理则是中国儿童乃至成人都普遍缺乏的营养。

举个典型的例子:北京某电影院放《愤怒的小鸟》突然停机,不出10秒钟,习惯性的抱怨和谩骂就开始起伏了,不一会大人叫孩子哭,非常刺耳……有一位妈妈却悄声给孩子解释:“工作人员已经说了正在抢修,一会就好了,电影里的小鸟怎么说的,愤怒能解决问题么?”孩子听懂了:“那我们就再等一会吧”,十分钟后果然恢复放映了,很多家长都没有十分钟的耐心……

教育是立体的,说难也简单,首先是约束家长:不抱怨,不责难,不看不起服务生,不喧哗影响他人,不过分放大自己的权利,学会冷静10分钟……在孩子面前,坚持做好这些“小事”,孩子自然不会太出格,不会过早自我膨胀,将来不至于积攒戾气,毁灭他人或毁灭自己…..

教育是小中见大,点滴浇灌的,真正的教育是“以身作则”!

在围棋训练中,孩子的负情绪会受到失败的惩罚,被棋理潜移默化地纠正。学会下围棋的孩子,在棋盘上已经受过千百次打击,又千百次地站起来,心态自然会比同龄小朋友成熟,“比同龄人成熟”本身就是一笔宝贵财富,伴随终生。多数体育竞技是在急速中锻炼思想应变,偏战术性;而围棋属于缓慢中应变,思想化学反应的时间相对充分,要同步思考战略和战术思维。战略思维是没法在急速中产生的,所以“如何治病是战术;如何不得病是战略”。修身养性是战略思维的基础,古人云:先正心,然后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围棋教育的意义重在培养战略人才,即管理型人才,没有人能离得开管理,即使将来不做团队管理者,管理自己和教育子女也都是无法逃避的。

人生成功的秘诀在于不断发现和修补短板,围棋暴露短板的作用是很明显的,所以称“棋如其人”,好老师可以仅通过棋谱判断出孩子的性格缺陷。输棋往往不是因为技不如人,而是因为性格+情绪的负作用。那些大声斥责工作人员的父母,完全不知道自己正在给孩子传授负能量。每一个问题孩子都有着明显的情智的短板,都是因为长期缺乏某种思想营养,但是如果从家长那就先天缺失,孩子又怎么能弥补?家长的每一句抱怨,孩子都会记在心里….能够轻松把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的家长是高明的,孩子是家长的镜子,教育从来都不会是单向成长。

围棋是天然的系统化教育模型,让孩子在一个好的系统里激发自生长是最佳状态,心的空间才能够长大,过分压抑或放纵都会抑制心的成长孩子未来的成就更多取决于心容量而不是脑容量。

老子思想遵循“天地以万物为刍狗“而不加干涉,这是管理也是教育的最高境界。但是注意不是不管理,而是不留痕迹的管理,难度非常高!好的围棋老师能调动孩子对围棋的兴趣,逐渐向正路引导,而不是单纯陪孩子玩,让种子激发活力,破土而出才是教育的真谛!

围棋是一个规则简单而运转复杂的系统,围棋教育需要系统化研发,这方面的路还很远,未来借助AI规范围棋教育会大有可为。有志者们目前需要做的就是一起努力唤醒大众(家长)对围棋的认知,埋下种子,让有条件的孩子们不再错过围棋!


围棋不会因为人类下不过机器而降低魅力,恰恰相反,因为AI的激发,围棋将获得新生,正如人类科技开启宇宙大门,第一次仰望太空.....这只是刚刚开始而已......


注:本文源图片摘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