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有人让你扫码加好友,你拒绝了吗?知道多大风险吗?
“打扰您一下,扫码关注我一下,谢谢。”近日,在地铁车厢内,不少市民会遇到过“请求扫码关注”的情况。
这些扫码者的身份是什么?这种微信扫码是否存在风险?
(图文无关)
“我乘坐地铁时,碰到自称创业的人让我扫二维码加微信好友。”近日,李女士在地铁二号线青年大街站附近,遇到了一位年轻人,对方把手机放到她面前,称自己是一名创业者,请求李女士帮助扫码关注创业项目。因为担心个人信息泄露,李女士婉拒了那人请求。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女士乘地铁时总会遇到同一群人。“我发现这是一个团队,多数都是年轻人,都说自己是创业者。”
李女士说,这些年轻人主要选择在地铁上看手机的乘客,被一个人拒绝后,会快速更换另一名乘客,在有人扫码后,也会礼貌地表达感谢。
根据李女士提供的信息,10月27日中午,记者在地铁二号线遇到了这些“创业者”。一名30岁左右的女子将手机递到记者面前,求关注扫码。被记者拒绝后,女子将目标更换为另一名男性。
记者观察到,在地铁里的一个小时中,女子主要以中青年男性为目标,手机微信共搜集了55人的扫码信息。
市民王先生说:“最近在等地铁时经常会碰到,让加个好友,支持一下。我想看看到底是什么创业者,就扫了一个小姑娘的。”对方告诉王先生,朋友圈发布的内容都是营销内容。
(图文无关)
当天下午,记者微信好友验证通过一位名为玲玲的“创业者”。在交谈中了解到,玲玲并非“创业者”,而是某公司的营养顾问。她这样自我介绍:“一名营养搭配教练,通过饮食搭配帮助别人变健康、变美丽、变胖变瘦,开心、快乐,还有国外的度假,我们就是一群喜欢自由、健康,不喜欢给人打工、被人骂的年轻人,不用投资的创业,自己给自己干。”
玲玲表示,有针对性地“吸粉”很少被拒绝,地铁人群密集,成本也很低,买一张2元车票就可以,就算超时了买张卡再进去,非常合适。
记者提出合作的意向,于是,10月29日在浑南的一家公司内与玲玲见面。这是一家销售保健品的公司,墙上张贴着不少男女减肥前后的对比照片。
在玲玲的引荐下,一名自称来自哈尔滨的男导师告诉记者,“地铁里(扫二维码加粉的人)都是我们的人。”
男导师称,公司以前也使用过“吸粉”设备,但效果并不好。目前公司有50多名员工,每天分批在地铁内招揽粉丝,每位员工最少拥有5000名微信粉丝,最多的粉丝高达2万多人。员工经营这些粉丝,删除那些不活跃的和发广告者,要保证自己在3个月内达到1万名粉丝的数量。
男子表示,目前公司员工手中全部粉丝数量在25万人左右,“我们发布一条消息最少有20万人能看到,只要粉丝数量够了,想卖什么就可以卖什么。”
“我们做的是被动式销售,不是主动去销售。”男子表示,就是通过微信朋友圈进行产品推广,员工在朋友圈中并不发广告,而是发身边人使用产品后的效果,或者平时的生活和工作照。
(图文无关)
骗局一
“最新诈骗,现有几伙骗子,让你拿着身份证、手机号,然后录个点头的视频,就可以领礼物,他们用你的身份证号贷款呢……”近日,这条信息在微信朋友圈传播开来,据了解,真有人遇到类似的事。
秦皇岛市民杜女士前两天和母亲一起带着女儿在人民广场玩,看到一张桌子前排了好多人,等着扫二维码,“听说提供个人身份证和手机号,用手机扫下二维码就能免费得到一个玩具娃娃。”玩具娃娃吸引了杜女士的女儿,吵着想要一个。“看着挺麻烦的,除了提供这些,现场还得拿着身份证拍照。”正当杜女士准备拿出身份证扫码时,母亲出来把她拦住了,说担心泄露个人隐私,“我也有些怀疑,身份证号是很重要的个人信息。”最后,心生疑惑的杜女士放弃了扫二维码。
骗局二
“前几天手机中病毒,可能给你发送了借款短信,千万别相信!”这天,市民王女士不但将这条短信发在朋友圈中,而且还给家人和亲戚也都发送了短信。
王女士说,前几天她看到微信圈里有朋友转发一则宣传微信,表示只要长按二维码或扫描二维码,就能获得手机话费红包,于是她就长按二维码安装了,对商家进行关注,还按照商家的要求对二维码进行转发。没想到她第二天就收到了朋友的电话,核实她是否因为生病而借钱。“这时候我才感觉不对劲,上网一查原来有很多类似的骗局,就赶紧给亲戚朋友发信息提醒。”
扫码骗局扫走他29万元
类似的骗局在北京、广州等多城市都发生过。广州网友小李收到同学发来的图片,上面写着“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号,即可免费100%领取50元手机话费”。按照活动要求,小李关注了一个名为“聚划算”的微信,并把这张图群发给他的好友。结果他的母亲接到了自称小李学校“辅导员”的人打来的电话,说他欠钱被绑架了,对方要30万元才能放人。李家人拿出全部存款并四处借钱,凑了29万元转过去,然而“辅导员”却再也联系不上了。直到小李打回电话,李家人才知道被骗了。
病毒伪装软件盗隐私
还有一种方式,通过手机按压二维码后,手机自动打开一个活动网页,会要求用户转发活动微信,并且关注公众号,当用户完成这些要求点击“下一步”后,系统会下载一个应用。
“这个软件会盗取手机中的联系方式,骗子在获取当事人的联系方式后,通过改号软件伪装成当事人的手机号拨打亲属电话诈骗钱财。”专家分析说。“最安全的做法还是建议用户不要随便下载来历不明的手机软件,并且安装手机安全软件进行防护,以免被盗取通讯信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那么,在地铁上遇到陌生人请求扫码的情况,会不会存在安全隐患?
有网络安全专家指出,二维码扫描是当下手机隐私泄露的主要几种方式之一。随意扫陌生人的二维码,从技术角度而言,一些别有用心者会伺机获取他人隐私信息,甚至可以将病毒软件植入他人手机中。另一方面,一些未能通过苹果或安卓官方渠道下载的APP,缺乏必要的安全保障,乘客在操作过程中,很容易泄露个人的隐私数据。
关注”沈阳地铁指南“
见证地铁成长
共享出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