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挤地铁,地铁天天挤!地铁为什么那么挤?
天天挤地铁,地铁天天挤。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地铁=拥挤” 几乎成了宿命一样的存在。真的是这样吗?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这个话题:为什么地铁一定要那么挤?
去东京或者上海试试看
根据此前多家媒体公布的排名,世界最拥挤的地铁,日本东京排第一位。
东京是一座人口密度极大的城市,寸土寸金导致地价越来越高。很多人选择住在东京郊外,导致每天乘地铁去东京上班的人非常多。在东京的地铁站,甚至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每天重复同一个动作———拼尽全力把人推上车,没有他们的帮助,人太多门是关不上的。
在东京人多得把玻璃都挤破了是常事。例如日本的东西线连接了日本23区东部以及千叶县西北部的主要大动脉,个别站区间的混杂率达到了200%。这个概念是什么呢?这意味着除了人和人接触之外,还要有相当的压迫感,以至于需要工作人员用力推挤最后上车的乘客才能关门。
不只东京,上海、北京的地铁拥挤也是全球闻名。
上海地铁全网络达到了14线337站548公里的世界级规模,日均客流逾80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达1028万人次,且每年的运量增幅均以两位数百分比快速增长。
北京地铁的客流量紧随其后,2014年全年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5条线路共运送乘客29.07亿人次,同比增长6.14%,日均客运量796.48万人次。
我们大沈阳怎样呢?
2015年沈阳地铁网络的客流总量是2.78亿人次,日均客流76万以上,全年日最高客流量为98.45万人次。数字看起来比起北京、上海要小多了,但沈阳目前只有两条线、43座车站,而且早晚高峰、节假日的拥挤情况,想必各位也都领教过的。
为什么地铁线路越多越拥挤?
早在200多年前,法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伊就提出了“供给能创造自己的需求”的观点。
他注意到,生产活动每产出一种新的产品,就会带动起这种产品生产销售等一系列产品的生产与需求,而这些生产与销售,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反过来又能拉动新生产品的需求。
20世纪30年代,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需求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供给,这有点像我们说的,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产品供给。
据此他提出,在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人们在很长时间里以为凯恩斯和萨伊两个人的理论南辕北辙,但仔细品味他们的理论,其实是同出一源。其实修建地铁就是由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从而激发需求的好例子,当地铁网越来越密集,人们大范围活动的需求就被不断激发出来,于是,地铁就越来越拥挤,陷入了“交通越方便就越拥挤”的怪圈。
以前没有地铁的时候,其实日子不也按部就班地过?
那时或许连公交车系统都不如今天发达,人们也不知道地铁会给生活带来多大的改变。
实际上,地铁通到哪里,人们的生活圈子就转移到哪里。
你会发现,原来我们所有的生活,比如买房、约会,都会围绕着这个便捷的交通工具展开。我们会购买离地铁更近的房子,选择在地铁商场购物,将约会地点选择在地铁商场内或者离地铁出口最近的地方。选择在离地铁口近的地方开店,也比较能够吸引人气,而如果公司在离地铁比较近的写字楼,也会是吸引人们前去求职的一个因素。地铁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项交通工具,它甚至具有了轴心一样的魔力,吸引着人们围绕着它安排着工作、生活甚至一切。
实际上,地铁的怪圈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缩影,现代社会为人类创造了很多便捷的生活方式,但却使社会运转系统日益复杂,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濒临崩溃,从这个角度看,现代社会其实就只是个无比脆弱的社会。
我们对地铁,是越来越严重的依赖!
地铁新鲜事,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