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沈阳变了!

点击关注→ 沈阳指南 2021-05-12

最近这些年

你有没有发现

沈阳一直在悄悄地变化



出行越来越快
建成了南北快速干道、浑南大道等
7条快速路
快速路通行总里程达到344公里
开通了地铁9号线、10号线、
2号线北延长线



环境越来越好
“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
全面消除黑臭水体
完成了新开河、南运河等
12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


生活越来越美
城市慢行系统日趋完善
总里程达到258公里
供水、供气、供电等
公共配套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过宜居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
新、改建村内道路3282公里
安装路灯2.6万盏
……


4月28日
“共庆百年华诞 奋力开创新局”
沈阳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系列新闻发布会城乡建设专场举行
一起感受沈阳城市的变化


市城乡建设局发布

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城市品质

推进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



优化城市空间格局

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


“东山西水、一河两岸、一主三副”

城市发展格局进一步构建



市域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依托沈大、沈山等6条复合交通走廊,形成了“一城、六轴”城镇格局。
城市“主城+副城”空间结构全面优化,完成市府南迁、二环南移,城市发展重心向南拓展。同时,不断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水、电、气、路等专项规划,把更多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

市民出行更加通畅


路网骨架体系得到完善


建成了南北快速干道、浑南大道等7条快速路,快速路通行总里程达到344公里。“环形+放射”的快速路网,承担了全市30%的机动车通行量,有效解决了跨区域、长距离出行等问题。其中,由长青街、浑南大道、胜利大街快速路组成的南部快速路复合通道,强化了浑河南北的交通联系,初步实现了2017年《沈阳振兴发展战略规划》关于“二环功能南移”的目标


同时,我市有32公里的快速路在建,今年还将启动元江街等一批新的快速路项目,这将进一步拉开城市格局,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交通供给水平快速提升


城市路网方面——

建设改造了700余条街巷路和小区配套路,城市“毛细血管”微循环的通行能力得到提升,建成区路网长度4554公里,道路网密度为8公里/平方公里。


跨河桥梁方面——

新建了长安桥、东塔桥、云龙湖桥和中央大街桥4座跨河桥梁,四环内跨河通道达到20座,平均间距2.5公里,切实加强了浑河南北的交通联系。


打通道路瓶颈方面——

北部地区打通了陵园北街、怒江北街、沈彰大道等交通瓶颈,正在建设中央大街与沈北路相贯通的西北连接线。

南部地区打通了迎春街、云龙湖桥接线路、中央大街桥接线路,主城与苏家屯联系通道达到6条。

西部地区完成通车22号路与细河路贯通工程,连通于洪新城和开发区;完成昆山路与广业路贯通工程,解决皇姑区无西出口通道的问题。

东部地区正推进连接棋盘山地区的马宋公路、连接沈北高新区的沈闫线、连接沈抚新区的长安桥接线路工程。



绿色出行比例明显提高


开通了地铁9号线、10号线、2号线北延长线,运营里程达到117公里,日均客流量110万人次,“十字+环形”的骨架已经形成。目前,4号线、2号线南延线、3号线、6号线和1号线东延线正进行土建施工,在建总长度140公里,力争“十四五”期间地铁运营里程达到257公里,进一步形成“两横三纵双L”的规划建设体系。


同时,公交运行线路达到310条,运行里程达到5253公里,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成功创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城市慢行系统日趋完善


休闲慢道方面——

改造浑河两岸休闲慢道80公里,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河马拉松赛道”,成功举办3届马拉松比赛;浑北主城区建设了运河、蒲河、秀湖、丁香湖等休闲慢道,总里程达到258公里。


通勤慢道方面——

改造提升了主次干道及支路沿线慢道系统,打通和完善了172公里的通勤慢道。 


补齐市政设施短板

城市韧性进一步提升


城市积水问题有效解决


利用三年时间,开展了排水防涝补短板行动,实施了170项工程,恒大江湾等市民反响强烈的主要积水点得到了有效治理,重点区域干线排水能力达到国家3年一遇标准,实现了“大雨不积水、暴雨不内涝、大暴雨不成灾”的目标,2020年雨季经受住了考验。



公用配套设施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供水方面——

实施了辽西北供水配套、大伙房水库输水配套工程,新建净水厂6座,我市地表水供水能力将达到日均215万吨,基本实现地表水替代地下水。持续推进老旧供水管网更新维护和二次加压改造,累计改造供水管网2959公里。同时,解决了31.79万农民安全饮水问题。


供气方面——

增加气源接收能力,完善以大沈线、秦沈线两路气源为主的气源格局。加大老旧管网改造力度,累计改造老旧灰口铸铁管网1094公里。清理整治燃气管线违章占压712处,实现了违章占压点位动态清零。整改直排式燃气热水器2.38万户,切实消除了燃气安全隐患。


供电方面——

220千伏电网全域容载比提升至1.98,66千伏电网全域容载比提升至2.26,地区户均停电时长压降至3.72小时。探索“简、快、省”办电服务新模式,惠及小微企业7309户,户均节省投资5.42万元,平均接电时间11.37天;两轮6次下调一般工商业电价,惠及33.54万户工商企业,至2020年底累计减少企业电力成本支出15.02亿元



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


2017年全面启动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完成了新开河、南运河等12条黑臭水体的综合整治,治理总长度190公里,新建截污管网70余公里、修复岸线115公里、铺设慢道110公里。


2018年,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沈阳市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我市获评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加强乡村设施建设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 通过宜居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村内道路3282公里,安装路灯2.6万盏,村内道路硬化率、道路完好率大幅提升。


  • 重点培育了9个特色乡镇,其中法库县十间房镇被评为国家级特色镇。新民市、辽中区获批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市)。从服务产业的角度,重点扶持了6个中心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建设项目审批更加便捷

  • 按照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市城乡建设局24项进厅审批事项全部实现了一网通办、全程网办。对于牵头负责的施工许可、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审批时限分别压缩到13个、15个工作日。


  • 创新施工许可审批,实施分阶段办理,比如土方基础工程、主体工程的施工许可可以分别办理,以解决施工许可手续要件准备时间长等问题,让企业“拿地即开工”。


  • 调整了施工许可豁免限额,将豁免权限由“3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300平方米以下”调整为“200万元以下或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以下”,促进了社会投资小型项目快速开工建设。



在记者提问环节
市城乡建设局局长刘旭辉
回答了相关问题


您在发布中提到近些年沈阳的慢行道路建设,能否具体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十三五”期间,按照构建绿色交通体系、推进高品质城市建设的工作要求,不断加大慢行系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形成了以“休闲慢道和通勤慢道”为主的城市慢行道路系统:


对于休闲慢道——


主要采取“骨架+毛细血管”的建设方式,就是以浑河、蒲河、南北主城环城水系为“骨架”,以丁香湖、棋盘山秀湖、浑河西峡谷等河湖水系生态廊道为“毛细血管”,建设网络式的休闲慢道系统。


目前,我市已建成休闲慢道258公里。在为市民提供骑行健步、马拉松等休闲健身功能的同时,也依托水系建设改造、滨水设施提升、植被景观美化以及对沿线公园、广场、雕塑等节点的有机串联,加快推动“以绿荫城”、“以水润城”,休闲慢道已成为沈阳的一道都市生态风景线。


对于通勤慢道——


主要是结合城市道路的建设改造,优化新建干道慢行断面,拓宽既有干道的慢行空间,通过打通瓶颈、增设护栏等方式,构建安全连续的公交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慢行系统。同时,通过补植行道树、增设无障碍设施等措施,提升“最后一公里”慢行品质。


目前,我们已建成通勤慢道172公里。这些“安全、连续、舒适、生态”的通勤慢道,不仅能满足学生上下学、上班族换乘地铁公交、老年人逛公园逛早市等步行需要,还有效串联起城市的新老风貌节点、地标古迹,为提升城市文化品质起到重要作用。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提升城市“功能品质、生态品质、服务品质、文化品质”的要求,进一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遵循“两优先、两分离、两贯通”的原则,也就是坚持行人、非机动车优先,人机、机非分离,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贯通,在加强城市慢行系统的精细化建设管理上下大力气,为沈城百姓进一步创造安全、顺畅、舒适的城市慢行环境。


市农业农村局发布

深入开展“百村美丽、千村整洁”行动



坚持规划引领
强化总体设计


编制工作方案


印发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美丽、千村整洁”等方案及村庄清洁等8个专项方案,递次推进整洁村、美丽村、幸福村建设。


编制布局规划


全面完成市县两级村庄布局规划,按照集聚提升类、特色保护类、城郊融合类、搬迁撤并类、暂不分类5个类别分类推进。


编制村庄规划


制定全市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导则,编制村庄规划270个,实现农房建设有规划管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有计划、生产生活功能区合理划分。


编制住房图集


依据我市地域特点和传统习俗,印发农村人居住房标准图集,引领农村建筑风貌。


编制保护规划


编制沈北石佛寺、新民辽滨塔、法库叶茂台3个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坚持“保护+发展”理念,从文化、产业、空间、生态等六方面统筹施策,规范推动村庄发展。


坚持脚踏实地
加快补齐突出短板

  • 全面改善村容村貌。改建和维修“四好农村路”2700余公里,村内道路硬化1900余公里,新装路灯13700余盏,270个美丽村集中实施村屯隙地绿化。

  • 全面推进生活垃圾治理。源头减量成效初显,收运体系覆盖率达95%以上。

  • 全面加强生活污水处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覆盖429村,黑臭水体专项治理居全省前列,于洪、沈北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试点。

  • 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面发展。畜禽粪污处理率高于国家、省标准,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


坚持建管并重
建立长效管护机制

  •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县乡村四级责任全面压实,建立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经费、有督查的“五有”农村人居环境管护机制。


  • 积极保障设施运维。累计安排全市村内道路维修、污水处理设施运行、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等专项资金3.8亿元,通过运行奖补、强化属地日常监管等手段,保障设施正常使用和运转。


  • 切实加强保洁待遇。全面实施农村环卫保洁和垃圾收运队伍业务培训,在中央、省农村公共服务运行维护补贴基础上,安排市区两级资金,保障保洁人员工资待遇。


坚持“三生”融合
积极推进融合发展

  • 推进环境和治理共提升。沈北新区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称号,又获批国家乡村治理试点示范区;全市14个美丽示范村获批国家省乡村治理试点示范村;实现了“两手抓、两促进”。


  • 统筹环境和产业共发展。我们将专业村、电商村等政策资金项目向270个美丽示范村集中,确保村庄发展可持续,农民收入有保障。


  • 统筹环境和改革共促进。优美的村屯环境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浑南、沈北试点利用闲置房屋建设民宿等项目,实现了环境提升和农民收入双赢。


  • 推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启动建设幸福宜居村,以点带面打造北部历史文化、南部山地景观和中部蒲河休闲乡村靓丽风景线,以点带面促进农村环境和经济共繁荣。



在记者提问环节
沈阳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左志清
回答了相关问题


请简要介绍一下“幸福家园”计划?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立足乡村振兴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践行“两山”理论、“两邻”理论,以“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美丽庭院、美丽村屯、美丽田园建设,打造农村地区产业优、生态优、服务优、设施优、乡风优、治理优、生活优的“三美”“七优”幸福家园。


一是打造一批美丽庭院。我们将紧紧把握“庭院”这一乡村建设最微小的单元,同步推进庭院美化和庭院经济发展,深入开展美丽庭院“四化三园”专项行动,以“序化、洁化、绿化、美化”为主攻方向,综合改造“花园、菜园、果园”,形成庭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


二是加快建设美丽村屯。统筹美丽宜居村、幸福宜居村、“一村一品”专业村、乡村治理试点村等项目实施,推进我们的村庄生态环境更加优美、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群众生活更加幸福,推进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三是大力发展美丽田园。依托棋盘山、七星山、珍珠湖、秀水河等景观及周边村庄,挖掘满锡民族文化、辽代历史文化等,积极利用美术学院、音乐学院、体育学院等学科资源,打造具有人文特色、风光宜人、文体属性鲜明、业态丰富、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田园,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全面发展。


市生态环境局发布

沈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环境空气质量创历史新高



近年来,我市坚持“科学治霾、精准治霾、协同治霾、铁腕治霾”,一体推进“煤炉车尘”和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治理,“灰霾”天气大幅减少,“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全部淘汰建成区20吨及以下燃煤锅炉4300余台,10家热电企业26座机组配套的全部燃煤锅炉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现有455台、总容量3.3万吨的锅炉全部安装高效治理设施及在线监控装置;累计实施散煤替代7万余户,清洁能源供暖面积达到4500余万平;“两高”项目2017年以来实现“0”增长,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15年降低19.6%。


“十三五”期间淘汰老旧车辆8万多辆,机动车以及柴油货车检测合格率分别保持在90%和95%以上,“冒黑烟”现象显著减少。重点部位扬尘实现数字化管控,建成区街路湿扫率达到90%以上。累计完成190个VOCS重点治理项目,治理“散乱污”企业5000余家,减排各类污染物2.69万吨,超额完成“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削减13%的任务指标。


新建了100个大气监测子站,3个大气边界监测站、3个VOCs监测站和1个多模式立体复合超级站,在康、法、新、辽建设了4座市级监测站,目前正加密建设VOCs网格化预警系统以及秸秆焚烧视频监控系统,逐步建成覆盖全市的多要素大气监控网络。


2020年,我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占比78.4%,较2015年增加80天,PM2.5平均浓度为42微克/立方米,下降41.67%,降幅居全省首位,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分别较2015年削减42.23%、43.48%,达到国家考核新标准实施以来的最好水平。


水环境质量取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我市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原则,综合采取工程、生态、管理三大措施,精准实施一大批基础性工程,地表水环境质量改善效应逐年显现,全面改观了建成区内“有水皆污”的局面。
累计投入189亿元,实施20项水体达标重点工程和13大类46项重点治污工程,推进全流域综合治理;投资40亿元实施建成区12个、外围15个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治理长度达700余公里,获评国家第一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9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新(扩)建的8座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启动南部三期等7座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15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94%。
实施污水直排截流工程;建立四级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管理保护,完成辽河流域5条主要河流生态封育100余万亩,划定沿河畜禽禁养区1289.8平方公里,完成清理整治河湖“四乱”问题468处。累计排查各类入河排放口3600余个,巡查整改问题消除清污水混合直排约60万吨/日。
2020年,北沙河东羊角断面水质从劣Ⅴ类提升到Ⅳ类,作为流域治理示范工程在全省推广;全市17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劣V类水体全部消除,优于 III 类断面增加至3个,水环境综合指数较2015年改善了29%,化学需氧量、氨氮分别削减25.03%、22.96%,超额完成“十三五”水污染防治目标,水质改善情况位列全省第一,取得历史性突破。


土壤环境质量保持安全稳定


近年来,我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保持在91%以上,工业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安全处置率均为100%。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9.27%,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开展2046个农用地点位、519家企业土壤状况详查;建立建设用地污染地块管控名录和再开发利用负面清单,实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准入管理。完成原红梅味精厂等10个场地土壤修复和风险管控工作,累计修复、管控污染地块面积约211万平方米。


年总处置能力5.3万吨的两个危废焚烧项目以及年处置能力100万吨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投运;总处置能力42万吨的危废填埋场二期开工建设;建成弃土消纳场14个。完成祝家污泥清运处置和现场生态恢复,累计清运处置污泥90.84万吨,回填土方131.7万立方米,种树1.7万棵,被选为“督察整改看成效”全国先进典型


特别是2019年末新冠疫情突然暴发以来,全市生态环境系统全面加强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全链条、全过程监管和检查,确保全部医疗废物及时、安全、无害化处置。


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

“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2017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2018年“回头看”反馈的35项任务完成整改34项,交办的2978件投诉案件全部销号清零,剩余1项任务按计划年底前完成整改。


当前,我市正接受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督察中发现并通报了一些典型案例和群众信访举报问题,我市坚持立查立改,边督边改,全力做好交办案件办理工作,积极主动解决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同时,也本着公开透明的态度,在全市各大新闻媒体上公布督察反馈问题和整改工作进展,接受媒体和群众的广泛监督。


在记者提问环节
沈阳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国宏
回答了相关问题


我市今年将采取哪些举措,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和需求?


今年,重点推进以下4方面重点工作:


一是“提升气”。今年的目标是大气优良天数及细颗粒物浓度同比改善。启动“碳达峰”行动,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和行动方案,实现碳排放权交易。推进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和“百千万”工业企业能耗“双控”。开展100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试点建设;实施20个城中村清洁化改造。统筹推进VOCs、“散乱污”企业、机动车尾气、工地扬尘、散煤以及秸秆焚烧治理,强化PM2.5与臭氧的协同控制及温室气体协同减排,加大重污染天气应对力度。


二是“巩固水”。今年的目标是确保15个国考和5个省考断面达标。实施水体达标提升工程,加快南部三期等3座污水处理厂建设,推进于洪新城等片区雨污分流改造。开展“堵污口、治污泥、清垃圾、净水质”、“四水同治”专项治理行动,推进北沙河等小流域综合整治,启动卧龙湖综合整治。完成辽河干支流重点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任务。严格落实“河长制”、四支队伍巡查整改和综合考核工作机制,严肃查处污水直排、超标排放等违法行为。


三是“治理土”。今年的目标是确保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加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腾退土地土壤污染状况监管,严格建设用地准入管理。有序推进铁西区原东北制药厂(南厂区)、经开区原沈阳炼焦煤气厂等地块风险管控和修复。开展受污染耕地周边涉镉等重金属行业企业以及国控地下水质量监测点位周边环境风险排查整治。


四是推进督察整改。当前我市正全面接受中央第二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全力做好交办案件办理工作,坚持即知即改,边督边改,积极主动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待意见反馈后,我们要紧盯问题抓整改、压实责任抓推进、举一反三抓长效,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以整改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市城管执法局发布

使沈阳的城市管理

“一天一个样,每天不一样”




在园林绿化方面

以解决我市城区绿化短板问题为导向,完善城区绿化规划,积极推进增绿、补绿、复绿工程,全面提升绿化管理水平。


实施了“一河两岸”建设、环城水系景观提升等项目,新建了沈水湾公园、五里河公园等15座综合公园;对舍利塔碑林公园、青年公园等50座公园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绿地150块;提升改造绿地345块。


开展了“三环”“三带”、公路沿线绿化补植,实施了垃圾场、污水处理厂绿化补植;以浑河、蒲河、环城水系及丁香湖、南湖、秀湖构成的“三河三湖”的景观化水系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开展12条河流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和绿化景观提升。广泛开展全民植树认植认养活动,开发“一树一码”信息化认植认养系统,实现栽植、养护、检查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截至2020年底,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231.45平方公里,绿地面积221.1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达到40.82%,绿地率达到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75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2%。现有公园163座,其中综合公园63座,社区公园35座,专类公园65座。


已基本形成“三环、三带”的中心城区绿化系统布局,为打造郊野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四级公园体系和实现“5分钟见绿地、15分钟见公园、半个小时见水系、1小时见绿廊”的绿化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市容景观方面

经过多年建设,目前沈阳已形成“两轴策动、五区呼应、多点组团”的景观照明架构体系,累计建设景观照明点位1036处,建设规模24700千瓦;市、区相继组织景观照明集控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区262处景观照明终端的集中控制。


制定了《沈阳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指导意见》《沈阳市牌匾标识设置导则》,持续加强户外广告牌匾设施设置管理工作业务指导,建立多维管理模式,实行景观照明设施全寿命、全范围、全对象管理,及时消除故障隐患,区分不同模式及季节规范设施启闭时间,展现城市夜景活力。



在市政工作方面

截至2020年,全市建城区市政道路共3574条,道路长度3233.7公里,道路面积74.02平方公里,市政桥梁共503座,路网密度8.03(公里/平方公里),道路面积率16.83%,人均道路面积16.18平方米。


制定《沈阳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沈阳市市政道路检查井治理工作导则》《沈阳市城市道路挖掘技术导则》等管理标准,理顺行业管理体系,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全市市政道路形成全过程闭环管理,奠定市政行业长效管理基础。



在环境卫生方面

一是全面启动环卫市场化改革。2018年初全面启动9个主城区环卫市场化改革工作,全市仅利用6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总服务面积2.24亿平方米的改革任务,实现环卫事业转型发展,构建了“事企分开、管干分离,重心下移、市场运作”的环卫运行新模式和管理新机制。引入一大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先进管理经验的环卫企业,解决了人员老龄化、经费投入不足、环卫设施老旧和作业效率低等问题,环卫工人数量增加到29000余人,街路清扫任务增加到14778万平方米,城市可机扫街路机扫率达到92.83%,超过省市考核标准。


二是持续推进公厕革命。通过升级改造提升公厕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有公厕965座,实现城区无旱厕的目标;积极发动临街单位实行内厕开放,目前共开放内厕1800座;改进公厕引导标识和查找系统,更新完善公厕电子地图和114语音找厕系统。


三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先后完成了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市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完成了国家、省下达的农村人居环境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指标。2019年,部分涉农区县(市)实行了农村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苏家屯区被列为“全国城乡环卫市场化示范案例”。


四是提高生活垃圾处理能力。我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辽中、新民、法库、康平等远郊区、县(市)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为100%。引进社会资本,建设并投运北部大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南部老虎冲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西部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总处理能力为7500吨/日,市区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为100%。



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

我市于2014年启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46个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城市,2019年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启动,现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四大体系。


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覆盖率已达到100%,全市中小学和公立幼儿园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已达到100%,分类达标片区覆盖率为95.7%,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已达到36.05%。


2019年5月,我市制定《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2019—2020年)》,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沈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经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21年5月1日起施行;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注册人数达150余万户;建立东北首个生活垃圾分类分析服务平台。



在数字城管平台建设方面

2017年将数字城管平台升级为智慧城管系统,打造“一张网、一张图、一平台”的城市管理体系,并于2018年1月投入运行。


采用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市级平台及九区共10个平台560平方公里区域实现了数据上传、业务下沉的网格化、智慧化工作模式,促进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互、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即5大类127小类城市管理部件,以及6大类91小类城市管理事件的数字化和精细化管理。


完善了城市管理业务流程、快速处置流程、重大问题督办流程以及市民快速举报流程,形成了“一点发现、全网响应、流程跟踪、限时办结、考核通报”的长效运行机制。在路长制推行中公开智慧城管微信公众号二维码,方便群众上报城管问题。


下一步,力争用三年时间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城市环境真正让老百姓能够从城市发展中感受到幸福感、获得感



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任务安排方面,围绕“洁化、序化、绿化、亮化” 4方面,安排了37项工作任务。


  • 推进城市洁化,重点整治街路清扫保洁不到位、垃圾收运不及时、围挡脏污破损、餐饮油烟污染、城市水体不洁、老旧小区管理不善等环境卫生问题,使我们的城市更干净、更整洁。

  • 推进城市序化,高标准整治道路坑洼、井盖缺失、设施破损问题,强力治理违规停车、占道经营、黑车营运、单车乱停、人行道占用等违规行为,使我们的城市更规范、更有序。

  • 推进城市绿化,通过实施公园绿地提升改造,增加口袋公园等微景观、微绿地建设,开展立体绿化和地铁口绿化景观提升,加强日常绿化维护养护,使我们的城市、生态更宜居。

  • 推进城市亮化,加强路灯设施管护,实施重点道路桥梁、商业街区、景区景点、标志性建筑的景观亮化,使我们的城市更靓丽、更充满活力。


在精细化管理工作推进中,以打攻坚战、打持久战的决心来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使沈阳的城市管理“一天一个样,每天不一样”。


以推行“路长制”工作为引领,按照“试点先行、整体推进”原则,打造“路长制”示范路段,建立“路长吹哨、全员报到”联动机制,围绕常见城市管理问题开展日常巡查、检查及问题处置工作。


在记者提问环节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

副局长丁奇志

回答了相关问题



下一阶段,我市在园林绿化工作上有何打算?


在城区绿化建设上,新建公园5座,新建绿地51块,启动“三环、三带”绿地建设,提升公园23座,打造口袋公园1000个,提升绿地24块,新增精品景观路24条,针对9城区7大类裸露地面,按照因地制宜、能绿尽绿、不绿硬化的原则,采取软覆盖、硬覆盖和绿网覆盖等方式,全面开展城区“铺满绿”工程,解决裸露地面220万平方米


在城区绿化养护上,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围绕树木修剪、绿地卫生、浇水施肥、植保打药、设施维修等工作,开展像绣花一样绿化养护整治活动,掀起绿化养护热潮,实现树木有形、绿地整洁、公园有序、设施完好、水体洁净的绿化景观新形象。



如何保证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顺利开展?


一是落实“条抓块保”,全面推进“路长制”管理。在778个试点路段,按照“1+6+N”模式,由环卫、执法、交警、市场监管、生态环保、志愿者等人员组成路队,每日开展巡查整治工作。目前,9区70个街道办事处共划定4649个路段,将全部组建路队,全面实行路长制管理,实现“路长吹哨、部门报到”。


二是持续开展集中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季节性、倾向性问题,正在开展检查井、标志标牌、配电箱、环卫保洁、道路维修养护、道路挖掘管理、建筑工地扬尘、共享单车、景观亮化、围挡设施、三环四环周边环境等13项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提升管理水平。


三是全面实行第三方暗访评价。组织第三方机构,以路段为单位每半月全覆盖暗检,对路段、街道、地区政府、市直单位、市属(垂管)企业,实行稳定、专业的考评奖惩。同时,畅通市民监督、媒体监督渠道,对市民投诉、媒体曝光问题,及时交各责任主体处理,推动各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落实落地。


城市管理需要全体市民共同参与,号召全体市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商家业户、志愿者共同行动起来,从做好门前三包、随手捡垃圾、随手摆单车做起,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共同“扮美”我们的家园。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沈阳地下铁   沈阳发布   沈阳公交网

                                                                      

沈阳热点消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