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南湖公园相亲角的奇妙故事……
📷|毛蛋
“我妈把我的个人信息,贴在南湖公园相亲角了。”
这是我的一位朋友,咬着后槽牙跟我吐露的劲爆消息。
📷|毛蛋
按她的话,这件事情的羞耻程度,不亚于当年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宣布她考了个零蛋。
毕竟这就相当于昭告天下:这个姑娘找不到对象啊,可把她爸妈急坏了。
这下倒把我的好奇心给引出来了。抱着亲自去现场吃瓜的心态,我特意抽空去了趟南湖公园的相亲角。
没想到这一逛,竟然逛出了一连串儿的奇妙故事。
南湖公园位于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1号。
从1938年诞生至今,南湖公园到现在已经有83岁了,比我爷爷的岁数还大;而公园西门相亲角的历史,算起来也有二十多年了。
作为“全国十大相亲角”之一,如今的南湖公园相亲角早已经成为了沈阳的姻缘圣地,在周末和节假日免费开放,经久不衰。
📷|毛蛋
虽然在来之前,我就已经对这里的火爆有所耳闻,但下过两场雪之后的沈阳实在是寒风刺骨,我一路上都在担心自己会扑了个空。
事实证明是我多虑了,远远看到公园西门,我就惊呆了——
📷|毛蛋
整个广场上人潮涌动,热闹程度堪比过年的大集;
成百上千的家长冒着冷瑟的寒风聚集在一起,投放着信息、搜寻着目标、对上眼儿后聚精会神地交谈。
📷|毛蛋
年龄、身高、薪酬,年轻人身上所有可以量化的指标,都在这变成了一张又一张A4纸,密密麻麻地挂在绳上、铺在地下,或是高高地举在父母的手中。
📷|毛蛋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南湖公园相亲角的最高信仰。
既然是要打入相亲角内部,那绝对不能打没有准备的仗。
怕到时候没人理场面尴尬,我还特意打印了一份相亲资料,给自己定的人设是:
26岁,家住省内农村,在沈阳做编辑;
月入5000,有车有房,每月在还贷款。
但很快我就发现,我估计错了形势。
出现在南湖相亲角的,几乎是清一色的中老年人,换句话说,不是子女在相亲,而是父母替子女找寻。
📷|毛蛋
也许是现在生活节奏快,年轻人们每天都埋头工作,没那么多时间去结交另一半,所以找对象的重担,自然被焦急的父母们主动接过。
📷|毛蛋
从早上七八点开始,到下午四五点结束,“代子上阵,替女出征”的戏码,每周都在这里准时上演。
📷|毛蛋
而一副年轻面孔的我,就像是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显眼,叔叔阿姨们从头到尾把我打量了一番,立刻把我围住——
“小姑娘来相亲的啊?”
“多大了?想找什么样的?”
待我乖巧地一一交代完信息,有阿姨拽着我说:
“小姑娘,我相中你了,方便的话留个联系方式,我儿子很帅的!”
也有叔叔抱着手冲我摇头:
“可惜了可惜了。”
📷|毛蛋
我好奇:怎么呢?可惜啥?
叔叔一摆手:
“我们家想给儿子找个本地的,最好父母都有退休金。本地的嘛离得近,风俗习惯也相近;都有退休金不拖累儿女,以后省事儿啊。”
这就是南湖公园相亲角特有的交流方式——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绝不拐弯抹角浪费时间。
📷|毛蛋
来询问我情况的家长一波接一波,上一次我感觉到自己这么受欢迎,还是在上小学给同学们发糖的时候。
加了一串儿电话和微信之后,我感觉有点招架不住了。
这时候,一个年轻小伙凑了过来,我俩眼神一对,诶,火花带闪电了。
小伙子相当热情,主动和我搭话,我心里暗喜——写作的素材这不就来了吗。
然而唠着唠着不对劲了,一股熟悉的感觉诡异地弥漫开来——最后俩人儿摊牌了才知道,原来是来采写的同行。
我嘿嘿一笑,一起搭伴儿走吧,这样就没人来问了。
直到这个时候,我终于能甩开膀子,好好逛一逛相亲角了。
📷|毛蛋
整个相亲角的占地面积少说也有数千个平方。
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也不论风吹日晒雨淋,这里永远都充斥着一张张如同简历一般的A4纸,上面陈列着相亲者们的身高、体重、年龄、学历、工作、择偶要求等资料信息。
📷|毛蛋
比起找对象,整个相亲角更像是一个大型人才市场。
📷|毛蛋
相亲角的分区很明显,有愿意聊天的“散户”,也有严肃且不太搭理人的“集中摊”。
作为“散户”的叔叔阿姨们,会把自己儿女的相亲信息铺在地上,亲自坐着小马扎在那等;
📷|毛蛋
或者是将A4纸挂在脖上或者举在胸前,不住地溜达寻觅。
📷|毛蛋
而“集中摊”是一个个收费的婚介机构,规模大,信息也多。
📷|毛蛋
只需缴纳100元,就可以获得进入相亲群的资格;再通过缴纳会费,就可以获得不同的相亲权益。
📷|毛蛋
成片挂起来的A4纸基本都隶属于婚介机构,分类明晰——90男、90女、80男、80女,离异丧偶区,还有专门的中老年相亲角。
📷|毛蛋
在所有征婚“名片”中,许多都是高学历、高收入、高年龄的“三高人群”,总体还是女生比男生多。
📷|毛蛋
我看到有的相亲女孩年入60万,还自己有房,但对相亲对象的要求仅仅是“性格开朗,有正式工作”,足见相亲市场竞争之激烈了。
📷|毛蛋
一旦遇到了中意的人选,家长们就会自动寻找“发帖人”,或按照“名片”上的电话联系。
📷|毛蛋
家长间的会面多以看孩子照片开始,如果觉得不错,就会把资料转述给孩子,让他们约出来见面。
逛了一圈 ,感悟不少。
在来相亲角之前,我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对这个魔幻的地方谈之色变,深恶痛绝——
“荒谬的父母集散地,用不同条件做着婚姻的等价交换。”
“活生生的人被明码标价,像是菜市场里的菜一样等待售卖。”
但和叔叔阿姨们交流之后,我发现他们之中不乏开明通透的人。
谈到为孩子选择另一半的标准,他们言辞恳切——
“当然希望对方条件越优秀越好,但是两个人在一起,心灵相通很重要,得能唠到一块儿去。”
“孩子们喜欢,孩子们开心就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以后的日子里尽量不给他们添麻烦。”
相亲角里的确存在不少奇葩的事,但更多的是普通的父母,为子女的幸福寻求多一种可能。
📷|毛蛋
或许年轻人们是时候停下“傲慢与偏见”,坐下来和父母好好聊一聊了。
将想法、坚持、独立和不愿意将就说给父母听,也听他们说说催婚背后的真心话——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古板、守旧、不可理喻,而我们或许也一直忽视了他们催婚背后的关心与期盼。
📷|毛蛋
逛完临走的时候,看到有大叔在太阳下摆出了八卦镜,一边调整角度反射阳光,一边大声喊着:
“照过的都能成啊,照过的保准成!”
相亲居然相出了玄学,我笑出了声,但只觉得他们可爱。
📷|毛蛋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也愿爸爸妈妈们,不用再这么焦心。
信息来源:沈阳指南 辽宁最生活
沈阳指南热点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