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汇 | 【独家】日本城市史漫谈(四)

2016-10-21 姚传德 国际城市规划

第四篇  东京防火改造

 

在以全盘西化的方式来进行城市改造的“银座炼瓦街”计划难以为继之后,到1880年代,随着近代化的进行,原有落后的城市格局与近代城市发展的矛盾日趋突出,大火、传染病、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严重。日本政府为此也进行了很多城市改造尝试,在1880年代,成绩比较突出的就是东京防火改造。

 

早在银座改造尚未结束之际的1873年,东京神田的福田町发生大火,东京市政当局决定另辟蹊径,用相对廉价的日本传统方式对东京进行防火改造,也就是说在火灾后的重建区域内,建造日本传统的土藏造的房子。土藏造系瓦顶,墙壁为木质板芯外涂上厚厚的泥巴,再涂抹成黑色。该房屋造价低廉,具备基本的防火能力。政府决定在大道两旁一律建造土藏造的房子,而小路和胡同两旁的房屋屋顶一律换成瓦顶,以此形成防火隔离带。但是该方案实施不力。1878年,神田黑门町发生大火后,东京市政当局决定建造两条炼瓦造、土藏造的防火带,其他地区则进行屋顶改造,一律置换成防火的瓦顶房屋。结果是防火带基本建成,但屋顶换瓦工作由于居民反对未能成功,火灾依旧猖獗。但是可以看出,针对肆虐的火灾,日本政府立足于本土的防火计划也在日渐发展、成熟。

 

1879年12月12日,日本桥的箔屋町发生了自明治以来的最大火灾,烧掉了79个町,万余户住房。此时松田道之就任东京府知事,他是个实干家,以能吏著称。在火灾之后,他在以往城市改造以及防火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决定对东京市容市貌进行根本性的改造。他在1880年提出了《东京中央区改造计划》,主张对街道、河道、桥梁、煤气管道、上下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改造,同时改建民宅以实现防火目标。另外,还要确定公共建筑物的位置,对工场、仓库、市场等进行规划,修筑海港等。这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近代城市改造计划。但是计划提出后,由于当时日本政府缺乏资金,遭到了否决。于是松田道之转向解决当时的燃眉之急——火灾问题。

 

1881年2月25日,松田道之公布了《东京防火令》,全文共有9条,可归纳为以下四方面内容。

 

第一,设置23条防火路线(防火带)。在东京中心的四个区——日本桥、京桥、神田、麴町,沿街道与河道设置23条防火带,防火带沿线的房屋一律改造成防火建筑。也就是屋顶一律换成瓦顶,墙壁一律换成土藏造、炼瓦造、石造,沿街的门窗一律换成不燃材质。

 

第二,屋顶全面防火。为了防止大风携带火星飞越防火带,飘到草顶房屋上导致连片火灾,决定上述四区内的房屋,无论正房还是披间、厕所等,一律限期改造成为瓦顶(图1)。



图1  东京防火改造计划示意图

 

第三,防火工程分期。防火带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为1年,主要置换屋顶;第二期为3年,主要置换墙壁。屋顶防火工程也分为两期,第一期为1年,主要进行灾后重建地区的屋顶置换工作;第二期为2年,完成四个城区内所有屋顶的置换。

 

第四,加强监督。鉴于以往有令不行的教训,防火令规定凡是需要改造的房屋,都必须由业主制定计划送交府厅备案,改造完毕后的三年内,由政府派人依据方案进行验收,不合格者需要重新改造。而且还规定,需要改造的房屋如果到期仍不改造,必须自行拆除。若抗拒不拆,则由政府派人强制拆除,并向原房屋业主追缴拆除费等。


在实施方面,东京府与东京警视厅联合成立了防火建筑委员会,显然,东京府想借助警视厅的力量强行实施防火计划。在当时的东京15个区中,共有板顶、草顶房75万栋;在防火计划涉及的中心区内有3万多栋。在路线防火方面,第一期改造目标为732栋,第二期为770栋。在屋顶防火方面,第一期为1000栋,第二期为30300余栋。在执行过程中,由于相当数量的民众缺乏改造的财力,所以,政府也适当地进行了延期。在路线防火方面,第一期700多栋房屋,有291户因为业主缺乏改造资金,只能自行拆除。在屋顶改造方面,第一期1000栋房屋中,有120户被强行拆除。

 

第二期改造接受了第一期改造的教训,实施了“积金”制度,因而进展顺利。所谓“积金”制,其实是业主的分期储蓄。先核算每户的改造资金,然后分成数十个月(最长为60个月,最短为24个月),业主按月在区政府存放一定数额的款项,期满后将积金下拨,充作改造费用。政府规定,不按期缴纳积金者,所在地警察署可将业主拘留问讯,直至缴纳为止。这种分期储蓄的积金制度非常有效地解决了资金问题。而且由于时间较长,分摊到每月的积金较少,一般家庭基本都可以负担。

 

庞大的东京防火改造计划前后经过了六年的时间,到1887年宣告结束。这次改造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基本上实现了防火的目的,同时东京的市容市貌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首先是防火带改造与区域屋顶改造基本实现了计划规定的目标。到1884年,在防火带改造方面,第一期板顶、草顶换瓦工作就完成了98%,第二期板墙换成土藏造的工作完成了62%。这样,东京的主要街道和河道沿线的房子有八成都变成了土藏造、炼瓦造、石造的不燃房屋。在屋顶防火方面,一、二期共计完成了预定目标的41%。1887年所有工程都陆续结束,后任知事芳川显正向明治政府提交了竣工报告(松田道之在1882年病逝)。

 

其次,经过此番改造后,东京的市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到1887年东京旧三十六门以内都变成了瓦顶的海洋。商业区日本桥原先只有三成土藏造建筑,而今变成了清一色的涂成黑色的土藏造耐火房舍,充满着日本传统色彩(图2)。

 


图2  防火改造后东京沿街的土藏造房屋

 

第三,基本解决了火灾肆虐的问题。其实在防火改造进入中期以后,防火功效就显现出来,火灾随着改造覆盖面的扩大而显著减少。工程完工后,在消防工作没有明显改善的情况下,东京再没有发生大片的火灾。

 

但是,东京防火改造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土藏造的房子虽然有一定的防火功能,但是不能应付特大灾难。1923年东京大地震,这些房子倒塌后,板芯外露,导致了严重的火灾,以至于绝大部分死难者不是死于地震屋塌,而是死于震后的火灾。虽然炼瓦造的房子也被震塌,但火灾相对要轻得多。

 

第二,没有照顾到弱势群体的利益。尽管实施了积金制度,但是特别困难的家庭仍然难以承受,为了避免遭到惩处,很多民众只能忍痛拆除自己的家宅,流徙他处。

 

尽管存在这些缺陷,但是在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下,东京市政当局以较小的代价完成了庞大的防火改造,实现了防火的目的,改变了东京的面貌,维护了民众的财产与生命安全,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其办事能力确实值得称道。而且这次防火改造的成功使明治政府认识到,不管东洋还是西洋,只要切实可行,就应该果断地实施,而不是一味崇洋媚外。另外这次防火改造也检验了东京市政府在城市规划与城市改造方面的动员与组织能力,为城市近代化的下一阶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敬请期待下一篇:东京市区改造)

 

姚传德,博士,苏州大学教授,研究领域为亚洲史,主要研究方向为日本城市化、东亚现代化比较、中国近代化思潮。在国内外各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日本近代城市发展研究(1868—1930)》、《东亚现代化之路)(中国台湾版)、《中国近代化思潮(1840—1900)——以东亚现代化为视角》、《苏省辛亥年——国运十字路口的知识分子们》。

 

——to be continued——


公众号编辑、排版: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所载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订阅号编辑部的立场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