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海外行思 | 美国社区印象

谷晓坤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4



“主题征集”详情



今年的美国大选无疑是身在教堂山的吃瓜群众最大的热闹,讨论热度超过了各届城规访学前辈们亲身实践体验总结的美东、美西、美南旅行和航展(Air show)攻略。奥巴马亲临UNC棒球场帮希拉里拉票时,人山人海的拥挤氛围瞬间把我带回了中国或迪士尼,全场黑衣墨镜高颜值的保安人员又增添了独特的美国大片即视感(图1)


图1 2016年美国大选期间,奥巴马亲临UNC棒球场帮希拉里拉票(牛金荣 拍摄)


作为一个有专业追求的吃瓜群众,全程关注美国大选竞选,当然不可能只为了练听力,更不是为了顺便看老帅哥奥巴马,咱们关注的重点不小心和特朗普保持一致了——这就是在美国城市的内城区(inner city)越来越集聚的低收入社区(low income community),大概和中国的城中村相似,都是一个很有当地特色的问题。


威廉·M·罗厄(William M. Rohe)教授在《从本地到全球:社区规划一百年》(From Local to Global: One Hundred Years of Neighborhood Planning)一文中提到,由于二战后大量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导致了城市中心城的衰退、贫困、失业、吸毒和暴力问题,也就是低收入社区的问题。我其实很怀疑是低收入社区的贫困、失业、吸毒和暴力问题导致中高收入人群自愿向郊区实施了战略转移。我们邻近的达勒姆(Durham)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黑人区,到处可见超过100年的建筑说明了它的历史多么悠久。除了烟草产业以外,达勒姆也以城市更新和社区更新而闻名。比奥巴马更风度翩翩的罗厄教授开设了一门“社区更新”(neighborhood revival)课程(图2),带着我们考察了由旧烟草工厂改造的达勒姆商业中心,以及达勒姆中心区边缘一个叫Southside的低收入社区。


图2 罗厄教授在他开设的“社区更新”课上


Southside在1960年代曾参与修建高速公路的城市更新计划,当时美国城市更新的做法与中国旧城改造的大拆大建有异曲同工之妙,而Southside社区居民因为征地问题与政府合作得相当不愉快。由于长期低收入的人太多,Southside成了一个有名的困难社区,在达勒姆是房屋空置率最高、自有率最低的。2014年,政府说服了这个社区参与一个新的更新项目,其意在吸引高收入居民购买社区的房屋,从而让Southside更加多元化。因为这个项目,我们看到了新修的道路、社区活动中心、维修整洁的低收入人群居住的小型公寓和吸引高收入人群的独栋住宅(图3),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样板。


图3 达勒姆Southside社区更新中新建的独栋住宅(图片来自网络)


或许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吧。圣诞节期间我带儿子去亚特兰大游学,到亚特兰大海洋馆学习海洋生物知识,特意/失误从Airbnb预订的房子就在市中心的低收入社区。为什么这么判断呢?到达房子时已经是晚上,就在我租的房子前,三五成群的黑人青年悠闲地散步过去,我脑海里自然反映出的就是华人女子被打劫的若干新闻。看着身边一辆巡逻警车慢慢驶过,15分钟后,又一辆巡逻警车慢慢驶过。依据警车出现的频率,我无比纠结于给出这个社区很安全还是很不安全的结论,难度不亚于我正在努力的工业用地减量化论文里400个地块数据的分析结果。一定要点赞的是房子的主人,一个爽朗的黑人女设计师,面对我自认为委婉地询问这个社区治安是不是不够好的问题,仍保持了热情好客的爽朗大笑。但是,第二天一早,从房子所在的街道转弯,一眼看到了成片的废弃工厂、荒草丛生间的旧房屋(图4),怀疑若是前一天晚上我们从这条街路过,是否还有住下来的勇气。就在那一瞬间,我才恍然惊觉,为什么Southside的社区更新项目是达勒姆管理部门的自豪,为什么低收入社区一直是历届总统竞选关注的问题。


图4 亚特兰大低收入社区破旧的住房与街道


又或者没有对比就没有庆幸吧。寒风料峭的冬日,回到我们位于教堂山中心城区域的Glenlennox社区,活泼泼的松鼠溜下大树,滑过草坪和灌木,跃上门前台阶上的栅栏,熟门熟路地等着被喂食;随坡就势排列着的红砖黑顶的木房子,隐现在大片的草坪和风姿绰约的大树之间,无论是清晨的雾还是傍晚的霞,都给它们添了一抹如真似幻的风情(图5)。


 

图5 Glenlennox的冬(上,徐静 拍摄)与春(下,范菽英 拍摄)


社区很大,各个国家的人都有,邻里之间碰到最大众的话题除了天气,就是你从哪里来。我很喜欢一个80多岁的退休的UNC老教授,每次碰面都会很和善地再问我一次“你从哪里来?”社区旁边的rainbow足球场,我带着6岁的孩子在这里踢了两个赛季的少年足球赛,我还申请到球队当志愿的助理教练,学英语练体魄看孩子三不误(图6)。这个有着60多年历史的社区,将城市化的便利、自然生态的体验和国际化多样文化的融合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心希望安利给准备来教堂山访学的老师同学们。


图6 距离Glenlennox三分钟车程的足球场上,作者与一年级足球队Lotus(Jill 拍摄)


注:文中未标注出处的图片均为作者拍摄。


北卡罗来纳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 谷晓坤 供稿


作者:谷晓坤,博士,上海交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教授,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访问学者


订阅号编辑:张祎娴

订阅号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