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全球汇 | 发达国家是如何处理建筑垃圾的?

2018-01-10 UPI编辑部 国际城市规划


本文综合整理自微信订阅号“中国循环经济”《他山之石 | 发达国家是如何处理建筑垃圾的?》(2017-12-25)和“环卫科技网”《德国、日本、新加坡的建筑垃圾再利用经验》(2016-01-11)


建筑垃圾是指在建筑物的、维修、拆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施工过程中散落的砂浆和混凝土、碎砖渣、金属、竹木材、装饰装修产生的废料、各种包装材料等,主要为固体废弃物。


长期以来,我国的建筑垃圾再利用没有引起很大重视,通常是未经任何处理就被运到郊外或农村,采用露天堆放或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难题。同时,建筑垃圾中仍有诸多材料可循环利用,国内不成熟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法无形中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发达国家建筑垃圾资源化的利用率已达60%~90%,甚至100%,而我国尚不足5%。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几个发达国家处理建筑垃圾的经验。


日本


日本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都可以利用再循环的石料,代替相当数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外运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建筑副产品”分为不可作为原材料使用的废弃物、可作为原材料再利用的建材(如混凝土块、木材)和可直接再使用的建材(如渣土、金属)三大类。可见,在日本人的观念中,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剩余物资并不全是垃圾。


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细分多达20多种,处理不同种类副产物适用的法律也不同。比如杂草等按一般垃圾处理,木材、建筑污泥等按建筑垃圾处理,金属等按产业垃圾处理,石棉、荧光灯变压器等有毒有害物质按特别管理产业垃圾处理,建筑渣土则不归入垃圾。


减少施工现场垃圾产生和尽可能再利用是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根据《建设副产物适正处理推进纲要》,建设项目的发包人和施工方有义务在建设过程中减少建设副产物的产生,建材供应商和建筑设计者有义务生产和采用能再生利用的建材。对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使用;对不能再使用的建设副产物应尽量再生利用;对不能再生利用的副产物则尽量通过燃烧实现热回收。


过去,日本要求把打桩等产生的建筑渣土运出建设现场,等完工回填时再重新购入渣土,造成两次运输和付费。近年来,日本对建筑渣土采取就地回填的管理方式。施工方可将打桩挖出的渣土在建筑工地就地保管,等回填后再处理剩余的渣土,尽可能减少渣土的产生。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生产、分类、处理有严格的流程管理。施工队要向建筑公司总部提交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垃圾估算、分类再利用和最终处理的详细计划,并将结果报告保存5年。如果一家企业上一年产生的产业垃圾超过1000吨,则必须在当年6月30日前向当地都道府县知事提交垃圾减量的计划。


国土交通省的调查显示,截至2012年底,日本建筑垃圾的再资源化达96%,其中混凝土再资源化率高达99.3%。


德国


德国主要城市在二战中遭受了大规模轰炸,柏林和德累斯顿的建筑损坏率在80%以上。重建需要大量建筑材料,但德国百废待兴,无力生产。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少数无法处理的建筑瓦砾被堆放,大多数建筑垃圾被回收再利用。重建的经历培养起德国对垃圾的再认识,即一旦善加利用,垃圾也是资源。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循环经济立法的国家。它在1978年推出了“蓝色天使”计划后制定了《废物处理法》等法规,1994年制定的《循环经济和废物清除法》(1998年被修订)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1955年至今,德国的建筑垃圾再生工厂已加工约1150万m³再生骨料,并用这些再生骨料建造了17.5万套住房。同时,德国对未处理利用的建筑垃圾按每吨500欧元的标准征收处理费。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的建筑垃圾处理厂就在德国,该厂每小时可生产1200吨建筑垃圾再生材料。德国约有200家建筑垃圾处理企业,年营业额达20亿欧元。


汉堡市易北河畔的“垃圾山”(Georgswerder Energy Hill)是一个垃圾回收的经典范例。绿树掩映之中,白色的风电叶片缓缓转动。谁能想到,数十年前,这里是二战轰炸建筑瓦砾的堆场,此后又被用于堆积工业废料和城市垃圾。


汉堡市易北河畔“垃圾山”上的风能发电机


垃圾山占地45h㎡,最高处离地面40m。二战后德国亟须重建,一些处理不过来的建筑垃圾被堆放在这里。之后德国工业化腾飞,垃圾填埋规模越来越大。直到1979年,人们发现,很多企业偷偷掩埋了大量有毒化学废料。废料渗入地下,对饮用水安全造成威胁。一场“拯救行动”这才开始。


“垃圾山”功能运作图


从1980年代起,政府用塑料防水膜覆盖垃圾山,铺上最厚3m的土层,种上植被。垃圾产生的沼气收集起来转化为附近一家炼铜厂的部分用电来源。2011年,垃圾山上安装了8000㎡的光伏发电系统,功率更高的风力发电机取代了老电机。两者产生的电力可满足4000户家庭的全年需求。垃圾产生的废液携带的热量也被收集起来,为办公室供暖。此外,山顶建成了一条长1000m的长廊,成为人们观赏汉堡全景的最新去处。垃圾山成为汉堡的能源之丘,市民的景观公园。


“垃圾山”全景


根据德国法律,建筑垃圾生产链条中的每一个责任者,都需要为减少垃圾和回收再利用出力。建筑材料制造商必须将产品设计得更加环保和有利于回收。比如生产不同长度的板材,避免将来重新切割。建筑承包商(包括工程师、建筑设计师)必须把垃圾回收纳入建筑计划。比如多采用可回收建筑材料等。房屋拆迁工程商责任最为关键。法律要求他们的拆除行为必须有利于建筑垃圾回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拆迁商经常以很低甚至零价格从业主那里得到合同。然后他们通过分解、回收和销售建筑垃圾获利。这种政策安排迫使建筑承包商和拆迁商最大程度防止建筑材料受污染,因为这不仅会导致他们收益减少,而且将来还需要为垃圾填埋或焚烧支付费用。


目前,德国是建筑垃圾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回收利用率接近90%。


新加坡


新加坡国家环境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年该国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为126.97万吨,其中得到回收利用的126万吨,回收率达到99%。


从新加坡本岛往南约8km,坐落着世界上第一家从海域发展而来的垃圾填埋场,其正式名称是“实马高垃圾填埋场”,由实马高岛和锡京岛两座小岛相互连接、围海而成。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依赖全岛周围的垃圾填埋场来处置固体垃圾,但是到了1970年代末期,土地空间有限迫使政府必须采取措施减少废物产生并提高回收利用率。


新加坡“实马高垃圾填埋场”


由于钢筋条、木材和混凝土等建筑垃圾具有经济价值和市场需求,垃圾收集商会在建筑工地现场进行垃圾分类,之后再送至工厂进行回收利用,从中获取利润;如果直接把垃圾送到焚化厂或者实马高填埋场,垃圾回收商反而需要支付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


对于建筑垃圾回收工厂,新加坡环境局还通过出租土地的方式予以支持,这些工厂回收的建筑垃圾占据新加坡全部建筑垃圾回收份额的80%~90%。为了最大程度地回收建筑垃圾,新加坡政府出台了建筑拆除行为准则,这是一整套的程序指南,帮助建筑拆除承包商更好地规划拆除程序。


新加坡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与之相关的政府措施包括“绿色与优雅建筑商计划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等。前者是2009年推出的一项认证计划,从员工管理、尘土、噪音控制到公共安全等多个方面对建筑从业者进行评分。后者始于2005年,该认证专门针对热带地区的建筑,评估建筑物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奖励其可持续发展性能,考核的指标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和其他绿色特征与创新五个方面。


美国


美国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在生产中导致工业废弃物的企业,必须自行妥善处理,不得擅自随意倾卸。这就从源头上限制了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促使各企业自觉寻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途径。如美国住宅营造商协会推广“资源保护屋”,其墙壁用回收的轮胎和铝合金废料建成,屋架所用的大部分钢料从建筑工地上回收得来,所用板材是锯末和碎木料加上20%的聚乙烯制成。


韩国


韩国政府2003年制定了《废弃物再生促进法》,明确了政府、排放者和建筑垃圾处理商的义务和对建筑垃圾处理企业资本、规模、设施、设备、技术能力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规定了建设工程义务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的范围和数量,明确了未按规定使用建筑垃圾再生产品将受到哪些处罚。据了解,目前韩国已有建筑垃圾处理企业373家。


奥地利


奥地利对建筑垃圾收取高额的处理费,从而提高资源消耗成本。另外,所有生成建筑垃圾的企业几乎都购置了建筑垃圾移动处理设备,全国约有130台(套)。


荷兰


在荷兰,目前已有70%的建筑垃圾可以被循环再利用,但是荷兰政府希望将这一比例增加到90%。因此,他们制定了一系列法规,建立限制建筑垃圾的倾倒处理、强制再循环运行的质量控制制度。荷兰建筑垃圾循环再利用的重要副产品是筛砂。由于砂很容易被污染,其再利用是有限制的。针对于此,荷兰采用了砂再循环网络,由拣分公司负责有效筛砂,即依照其污染水平进行分类:储存干净的砂,清理被污染的砂。


编辑、排版:张祎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