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精粹 |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试点项目——汉口租界区二曜路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实践
【摘要】近年来,城市公共空间在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解读“人居Ⅲ”关于公共空间及其应用的议程基础上,介绍了联合国人居署全球城市公共空间方案,并以中国首例“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汉口租界区二曜路试点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项目为例,对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促进规划实施进行了初步探索,指出社区参与式城市规划和创新可视化平台对促进市民权利意识的成长,营造高品质公共空间具有重要作用。
引言
面对21世纪经济、社会、环境和政治的新变化和挑战,2016年在厄瓜多尔召开了联合国第三次住房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简称“人居Ⅲ”),会议通过了《新城市议程》。“到2030年,向所有人,特别是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普遍提供安全、包容、无障碍、绿色的公共空间”,成为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之一,强调“有必要保持现有的历史公共领域的性质和质量,以促进当地的身份认同,并将遗产传承给后代;改善城市中心和周边地区的现有公共场所,以提高其质量,培养社区归属感;设计新的公共空间和新的城市扩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加强社会稳定”,并主张通过制定公共政策和城市规划,让城市的所有人,特别是低收入和弱势群体,能够公平享有“城市权利”。
联合国人居署认为,公共空间是由公众所有或公共使用,所有人都可以免费获得,而且没有利润动机的城市空间,包括公园、街道、绿地、人行道、休闲运动场、市场、楼间空地、海滨沙滩等多种形式。除此之外,图书馆、学校等其他公共设施也是公共空间。2012年以来,联合国人居署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城市公共空间项目,主要包括与地方建立伙伴关系,进行示范项目推广以及公共空间知识管理、公共空间工具开发和政策制定等,形成了“全球公共空间手册——从全球标准到地方政策和实践、公共空间宪章、城市领导的城市规划以及参与式街区设计”等一系列重要成果。联合国人居署认为,只要信息通信技术得到适当使用,可获得,具有包容性并负担得起,便可以成为促进城镇治理的催化剂,有助于提高城市公共政策的参与程度和效率。因此,开发了“Block by Block”工具,运用电脑游戏的方式,帮助居民亲自参与公共空间设计和规划决策。2017年,联合国人居署首次在武汉启动了“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项目”,通过开展能力建设、公共空间评估和示范项目,共同探索超大城市公共空间发展路径。
1 武汉市改善城市公共空间行动
近年来,在“让城市安静下来”的城市建设理念下,武汉市践行以公共价值引导城市发展的价值观,实施了“绿道、路网、停车场、口袋公园”等一系列民生工程。2016年成为武汉市城市建设标志性节点,以武汉市园博园、中山大道、东湖绿道为代表的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回归,引爆了市民热情,迅速成为城市的新焦点。其中,东湖绿道成为“中国改善城市公共空间”首例示范项目,并在厄瓜多尔召开的“人居Ⅲ”上进行全球推广。武汉市与联合国人居署签署谅解备忘录,建立合作试点平台,以落实《新城市议程》“构建安全、包容、可使用、绿色和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为目标,共同致力于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2 “Block by Block”:社区参与规划决策的新范式
2.1 “Block by Block”项目
2012年,联合国人居署启动了公共空间全球方案,通过与地区发展伙伴,如地方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等,开展公共空间项目合作,包括参与性规划设计和实施管理,旨在改善全球公共空间的可用性、可达性、包容性和质量。
2012年,人居署与流行电脑游戏“Minecraft”的制作商——瑞典电脑游戏公司Mojang AB建立了创新伙伴关系,共同开发了“Block by Block”项目,运用“Minecraft”软件工具,开展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并指导资助公共空间项目实施。该工具简单直观,充满趣味,受到非专业人士的普遍欢迎。迄今为止,联合国人居署已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包括尼日利亚、秘鲁、墨西哥、科索沃和尼泊尔等,开展了“Block by Block”社区参与公共空间项目。
2.2 “Block by Block”进行社区参与的方法
“Block by Block”进行社区参与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准备“Minecraft”模型。项目团队收集现状场地图片、视频、谷歌地图、街道地图和其他相关材料。“Minecraft”技术团队根据场地信息,制作Minecraft模型。
(2)选择参与者。选择25~30位当地居民,参加“Block by Block”工作营。参与者的选择应确保广泛的代表性,需重点考虑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和不同收入的代表,关注低收入群体、妇女和女孩,确保包容残疾人、来自地方当局/市政当局(伙伴机构)、非政府组织或民间社会组织的代表等因素。
(3)开展工作营。联合国人居署专家和地方合作伙伴组织工作营,工作内容包括全球公共空间方案的介绍,公共空间基础知识培训,“Minecraft”使用培训,模型设计和建设,方案集中研讨,公众意见和设计思想整合,向利益相关方展示综合设计模型。
(4)落实工作营成果。将工作营的设计提案融入专业城市规划和设计工作,指导实施公共空间。
3 二曜路试点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实践
3.1 二曜路试点公共空间基本情况
二曜路片位于汉口租界区原德租界历史风貌核心区,保存了坤厚里、延庆里、德国领事馆、美最时洋行、德国巡捕房等20余处历史建筑,以及完整的方格网街巷格局,是一元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组成部分。为有效推进二曜路片历史文化保护和空间品质提升,激发片区活力,在保护规划的基础上,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开展了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本次规划重要内容之一是以公共利益价值为导向,重点梳理并完善街巷、街头广场、庭院、屋顶花园等公共空间网络,提高公共空间的可达性。经过前期与联合国人居署专家现场踏勘,结合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在二曜路片选取了两处公共空间进行社区参与设计。一处位于一元路和胜利街交叉口,属于街头型公共空间,现状为单位大院,约4500㎡;另一处位于二曜路和胜利街交叉口,属于庭院型公共空间,现状被私人搭建危房占据,约2000㎡。
3.2 “Block by Block”工作营
3.2.1 前期准备
结合现状照片、视频、地形图以及规划等基础资料,由“Minecraft”技术团队搭建两处公共空间周边建成环境模型。按照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原则,邀请48名社区参与者,其中男性29人,女性19人,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9岁。根据参与者数量,布局工作营场地、电脑以及“Minecraft”软件。
图1 二曜路试点公共空间
3.2.2 工作营开展
为了便于社区居民参与,为期3天的“Block by Block”工作营在一元街坤厚社区居委会进行。第一天主要工作为联合国全球公共空间方案及试点公共空间项目基本情况介绍,公共空间基础知识和“Minecraft”操作培训以及参与者设计分组。第二天和第三天主要进行分组方案设计和模型搭建,介绍展示模型以及研讨公共空间需求和共同性要素。
参与者亲自设计公共空间,自由表达诉求,最终产生了20组各具特色的设计方案。经过充分的讨论,形成了以下共识,包括关注德租界历史文化及历史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比如通过入口标识、景观墙、地下展示柜、雕塑、小品、花卉、啤酒屋等方式,展现历史文脉;增设喷泉、溪流、景观池塘,以适应武汉夏季的炎热气候;注重老年人和儿童的休闲活动,比如增加球场、广场舞场地、小花园、健身区、户外活动中心等;提供人性化的夜景照明,便于场地在白天和夜晚的充分使用;增加场地的绿化,比如花坛、草坪、立体绿植、集中绿地、小树林等;拆除封闭的围墙,新建入口标识,增加建筑玻璃展示面,提高场地的可达性和开放性;设置户外图书阅读区、多媒体影音室等共享空间,促进社区居民的交流互动。
图2 “ Block by Block”工作营
图3 “ Block by Block”方案
3.2.3 协商达成共识
整合公众讨论意见和设计想法,制作综合设计模型,并召集参与者、区政府以及相关利益方共同进行设计方案协商,就公共空间改造提升目标和实施内容达成基本共识。
3.3 公众参与成果转化
结合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建议及共识,编制公共空间改造提升图则,并纳入二曜路片修建性详细规划,为区政府实施公共空间提供指导依据。
3.4 实践成效分析
二曜路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实践,通过提供一个开放的公共参与平台,促进不同群体之间的对话,特别是儿童、女性和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增加了社区居民对历史文化风貌街区改造规划和政策的了解,形成了关于历史保护与生活之间取得平衡的共识。比如年轻人更加强调羽毛球场、多媒体活动室等个性化的公共空间,而老年人对街区历史文化和传统生活方式表现出更多的关注,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在空间分配上尽量取得了平衡;另外,“拆除封闭围墙,清理乱搭建构筑物,增加入口和活动场地,提高场地的开放性和可达性”成为绝大数人的想法。结合公众参与的建议和共识,对自上而下编制的规划设计进行了修正,特别是在庭院型公共空间增加了社区小型花园、健身区、文化阅读等生活设施,在街头型公共空间增加了喷泉广场、历史文化展示等内容。
同时,二曜路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实践,通过与政府建立合作机制,调动了市——区—街道—社区等各级政府机构的积极性,指导并有效推动了试点公共空间的实施。目前,两处试点公共空间改造实施相关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
4 讨论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提出,“城市规划必须建立在各专业设计者、城市居民以及公众和政治领导人之间的系统的不断的互相协作配合的基础上”。公共参与城市规划通过将具有不同信息、知识、技能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促进相互学习和个人成长,形成归属感和共识,有助于制定更为公众接受的政策,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在世界新的发展节点上,“人居Ⅲ”达成了“城市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城镇化是一个机遇,呼吁地方政府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及承认公众参与的作用”等共识。如何引导有效社区参与城市规划和政治决策,发挥公众参与的智慧和力量,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为人民”,成为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议题。联合国人居署开发的全球公共空间方案,以其包容性和简单有趣的特点,为非专业人士提供了亲自表达想法和参与公共空间设计的机会,提高了社区居民参与城市建设管理的热情。同时,也为专业人士设计公共空间提供了广泛的设计思路,增强了公共空间的可实施性和使用性。二曜路片试点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项目,是武汉市进行社区参与公共空间设计和决策的初步尝试,希望能够为其他城市改善公共空间品质,促进社区参与,提供一定的参考。
特别感谢联合国人居署布鲁诺·德肯、张振山、侯赛因·庄、章沐曦等专家对二曜路试点公共空间“Block by Block”项目的支持,以及对本文提供的帮助
作者:洪孟良,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规划师。leiou2010@163.com
亢德芝,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主任,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柳应飞,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主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国家注册规划师
成伟,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江南分中心,规划师
延伸阅读
西方研究中城市空间公共性的组成维度及“公共”与“私有”的界定特征
排版:赵大伟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