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刊导览 | 《向德国城市学习——德国在空间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③【连载】

施特劳斯 李双志 国际城市规划 2022-04-25
《向德国城市学习——德国在空间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一书对德国在城市与空间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和相应策略进行了总结,为中国的规划学者提供了多方面的视角和信息。在各个篇章中,作者结合不同城市与区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从德国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经验中可以发现,如果城市和空间规划希望保障并改善所有居民的生活质量,就必须在总体上把握经济、生态、社会乃至文化层面的挑战,并采取整合性的策略来引导城市和区域发展。
本书旨在揭示德国在国家、区域和地方的多元合作框架下所采取的空间规划实践,精心设计的制度和政策在空间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特别是促使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实现了共同协调发展,使德国形成了平衡发展的基本空间格局。
经作者及出版社授权,本号从9月10日开始陆续推送该书的案例部分内容。
 


系列文章

向德国城市学习①以德国作为榜样?德国在城市与区域规划方面的挑战与成就

向德国城市学习②德国中小城镇在国土开发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23章:班贝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管理策略



班贝格(Bamberg)是南德地区一座中等规模的城市,位于纽伦堡以北60公里。班贝格的主要职能包括地方行政中心和主教驻地等内容,另外它也是一座大学城。城市处于由柏林至慕尼黑的南北铁路与公路交通要道上,此外连接法兰克福、雷根斯堡与维也纳的莱茵-美因多瑙运河(Rhein‐Main Donaukanal)也流经这座城市。城市周边地带以农业经济为主要特征。此外还分布着许多中小型企业,城市范围内的居民人口为80000左右。人们在历史悠久的文化区域中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
  
23.1  班贝格内城: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建筑群

依靠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建筑传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3年将班贝格古城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班贝格古城的独特价值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班贝格以独一无二的方式展现了欧洲中部地区的城市风貌,城市的布局以及城中保留的大量宗教和世俗建筑都体现了由中世纪早期基本格局发展而来的基本特点。在班贝格,不同历史时期都留下了鲜活的建筑样本,这些实例与欧洲其他地区的样本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城中的主教大教堂便与德国中部地区、法国和匈牙利的同类建筑存在着广泛的关联。在巴洛克时期,这座中世纪古城通过大量新的石材建筑获得了新的外表,这些建筑显示出该地区与波西米亚地区的巴洛克建筑传统之间有着密切联系。位于在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范围内的地区涵盖了居民区的三个中心部分:山城、岛城与园艺师之城。它们在班贝格的城市发展过程中融为一体。
 

图1  城市鸟瞰图中清晰地体现了三分的基本格局

图片来源:班贝格市政府


23.1.1  山城(Bergstadt)

坐落在主教堂山上的巴本堡(Babenburg)有可能是中世纪时期班贝格居民区的发源地。公元902年,巴本堡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录中,随后它就被纳入王室领地:日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国王海因里希二世(Heinrich II.)于1007年选择班贝格建立起了由他资助的主教辖区。随后该地兴建了大量房屋、修道院与教会的各种慈善机构,这些建筑物使城市空间获得了清晰的特征。

除了日渐稠密的宗教建筑景观以外,新的王宫等重要的世俗建筑也一一落成。这座山城同时也属于市民居住区的范围,这一部分主要集中在沿河的部分。手工作坊、酿酒工场和市民房屋在这里交替出现,其中有些甚至具有宫殿的气派。在这里,山城依靠其教堂塔楼、古堡和大量绿色植被帮助造就了富有班贝格典型特色的城市意象。

23.1.2  岛城(Inselstadt)

班贝格的岛城由雷格尼茨河(Regnitz)的两条支流环绕。到今天一直都是该城的市民生活中心,班贝格的商业中心也位于岛城中。当地分布着昔日的渔民居住区(“小威尼斯”)、各种手工业(制革厂和磨坊)作坊、市场和市民建筑等。(旧)市政厅建在河中央的位置,连接着较老的桑德城区(Sandgebiet)和较新的岛城。在岛城还有耶稣会的一处分支机构,1972年当地以这个机构为基础发展起来一所大学。

23.1.3  园艺师之城(Gärtnerstadt)

人们除了在山城和岛城兴建了重要的建筑并形成了各自的城市特征以外,还在雷格尼茨河右岸发展了一片风格独特的地区。在这里,广阔的开放空间和特色鲜明的园艺师建筑共同构成了班贝格的另一个独有特征。在园艺师之城内部、与主教堂山并列的位置坐落着一处源于中世纪的居民区中心——托伊尔城(Theuerstadt),该地区交通便利,毗邻两条商道交叉口,因此成为今天园艺师之城的核心地带,而国王大街直到今天都还是一条贯穿班贝格的古老南北公路的交通要道的一部分。

园艺师这个行业在班贝格拥有悠久的历史,它形成于中世纪,工作是向主教辖区供应各种植物、花卉和蔬菜,后来很多花圃建筑沿着街道发展起来。尽管从事这一工艺的企业数量已大大缩减,但这些花圃建筑的结构依然保存至今。今天,园艺师这个行业在班贝格又兴起了一股复兴的潮流。

在班贝格,许多地方都可以看到中世纪的城市结构。历经多个世纪之后,这些建筑的许多功能大体上都被保留了下来。主教山一如既往地承担着教会方面的事务,岛城依然还是人们从事商业的地方,而园艺师的街区依然遍布花圃建筑。有赖于这些用途的延续,这些历史建筑实体也才得以继续存留。

图2   登记到世界遗产目录地区与受保护的城市纪念物

图片来源:同图1


23.2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

1973年,巴伐利亚州出台了一部文物保护法。依照该法,文物保护的对象不仅包括建筑,同样也可以涵盖整片的城市建筑群,班贝格的保护从中受益匪浅。如今,班贝格古城是德国最大的历史城市建筑群,再加上周边严格限制建设的缓冲带在内,受到保护的区域共占地445公顷。其中世界文化遗产区域本身面积为136公顷,这部分共有建筑6022栋,其中1347栋是单独登记的文物保护建筑。

为了服务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要求,班贝格市政府在2005年制定了一个临时性管理规划,由城市规划局内部的建筑管理部与文物保护局合作编制,具体内容由这两个单位各负其责来执行。目前这个计划已经有了最新的修订版本,并于2015年提交地方议会批准,通过后将作为法律实施。

规划的目标是对 “班贝格”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的聚集地进行全面保护,除了保留一个个原有的建筑实体以外,还着重强调从长期维护城市设计方面的结构关系,而这种结构关系是让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能够长期保持完整的前提条件。班贝格也经历着社会整体变化过程的影响。人们希望通过引导和调控这些变化过程,保持这世界文化遗产在长期发展过程的完整性。

文物保护工作的目标是保存历史建筑,对建筑进行必要的整修,同时使这些建筑实体能够维持有意义的功能,同时长期保持城市平面格局的结构特征。

历史悠久的城市核心地带所具有的一个鲜明特色便是其功能非常具有多样性。维护文物需要与生态、经济方面的考虑结合起来,将世界文化遗产当作居住、休闲与工作的“中心地”同时采取可持续的措施加以强化。

为了使世界文化遗产能够持久地作为商业、服务与教育的中心地,就需要确保当地建筑的居住功能,同时将一部分建筑用作文化设施,还要使公共空间的造型充满吸引力,并具有良好的可达性。
 

图3  主教山

图片来源:同图1


  • 居住:内城的居住功能具有优先地位。把居住安排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可以减少交通的出行量,提高当地的购买力,同时有助于增强社会安全。通过使世界文化遗产区域内部一直保持较高的居住人口比例,还可以保证现有的基础设施得到充分利用,防止出现空置或者废弃的状态。


  • 文化和教育:使内城地区保持高密度的文化设施(比如剧院和音乐厅)有利于强化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为此当地许多历史建筑内部安置了各种公共设施(包括大学、10个文理中学和其他多种公共服务设施),这些功能会有利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存工作。


  • 公共空间:充满吸引力的公共空间是维持文化遗产的重要保障。在班贝格,公共空间的边界是不可侵犯的。现在市政府已经采取了各种恢复原状的行动,把以前那些损害历史城市结构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的各种改动都清除掉。这些工作都是在为一项内容广泛的投资框架下进行的,致力于塑造城中的最重要那些地段和场所。


  • 可达性:城市提出了一个限制私人机动车交通(限速30公里)的整合性构想,同时还计划通过发展位于内城周边的停车设施以及各种鼓励自行车机动性的措施,使内城的可达性和各种现有的功能得到了保障。这一构想的实施得到了内城地区的商业、行政部门、文化机构、餐饮业和房屋所有者等相关者的共同支持。

 
图4  班贝格老城的日常生活场景
图片来源:Ottmar Strauss摄


23.3  实施保障城市设计的世界文化遗产策略

以德国的《建设法典》(Baugesetzbuch)为基础,城市的行政管理部门将世界文化遗产所在区域与缓冲带作为整体制定并通过了一个(对于政府自身有约束力)的准备性建设指导规划。以此为依据,规划会随着挑战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为决策提供法律方面的保障。政府进一步针对其中部分地区制定了(对于社会各界均具备法律效力)的约束性建设指导计划。其他一些规划也确定了具体的整治区域。这些整治地区的规划将会得到逐步补充,规划中确定了对城市设计方面的目标,并制定了造型方面的框架要求。在世界文化遗产区和缓冲带以内,如果要对列入文物保护名录的建筑内部、还是整体建筑设施外观进行改动,都需要得到当地建设管理部门的批准。相关部门会对这些计划进行严格检验,审查改动措施是否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各方面要求。城市政府的建设管理部门和世界文化遗产的管理小组也会向房屋所有者提出建议:比如在现有建筑之间的空地上新建房屋,就要从尺度和空间关系这两方面来检验新建筑是否能够融入当地的建筑环境;为了能够稳定并调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政府提出了被称为“城市整体及城市设计性的发展构想”(Gesamtstädtisches, städtebauliches Entwicklungskonzept),用于考虑所有以往制定的规划内容,并从全局视角来设想未来十年的规划与开发内容。在2009至2011年期间,在公众、相关居民、房产所有者、使用者和各个市民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基础上,人们制定了框架性的城市发展指导方针。其中包含了强化内城活力的各种倡议,并提出将内城中以前一个军事用地改造成居住区和大学用地的设想。在2012年巴伐利亚州园艺展(Landesgartenschau)期间,世界文化遗产区域中内城园艺用地也被列入活动议程当中。

班贝格的市民高度认同和支持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即使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以外,相关机构也会不断地向市民提供各种与世界文化遗产有关的详细规划信息,通过清晰易懂的规划方案、宣传册和公众聚会进行介绍,所有的当地媒体也都参与到这个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来。

除了这些具体的保护策略以外,世界文化遗产管理小组还会利用各种具体实施的过程,推进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工作,包括考古挖掘、记录建筑方面的变化情况,对形态变化作相应的测量,并把各种相关的城市空间信息编制成册。围绕世界文化遗产的具体内容,人们筹备了一份涉及各方面建设内容的详细清单,另外还从城市设计角度对未来的城市发展进行了总结,并整理成补充文件。人们还专门提出了重要的口号——“人只能继续努力去建设为他所熟知的城市。”

内城地区原来存在着(与城市直接相邻的)约150公顷军事用地,现在已经转为民用,班贝格因而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机会,将这些无法被公共使用的土地融入城区当中,这将有助于缓解投资给世界文化遗产地区带来的压力。班贝格城市政府计划在这片土地上开发新的住宅区和工商业区,以增强城市的资金实力。另外还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来负责这项军事用地改造与战略开发的管理工作。同时城市政府也积极与市民协商改造工作,在专业论坛的框架下一起确定和优化相关共识。

23.4  结论

班贝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离不开积极热心的市民团体支持,这个群体包括众多的城市社团和协会,致力于保存城市结构并全方位地保留城市中的建筑物。他们会从与世界文化遗产的兼容性角度,对城市政府的规划和建设计划、以及私人业主的项目做出评估,这些市民参与在城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之前已经存在了几十年的时间。

对于保存和维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来说,市民对自己城市保持高度的兴趣和热情的投入是最重要的标准。班贝格市政府对联邦政府制定的一条高铁建设计划非常担忧,认为这条铁路因为横穿了世界文化遗产区,因此在城市设计方面将危害到世界文化遗产。人们因此采取了一切可使用的手段来抵制这个项目。城市政府指出,高达3.5米的隔音墙将会成为新的视线障碍,会打破景观轴线的效果,因此有可能会对世界文化遗产造成难以接受的损害,内城的历史建筑群将变得支离破碎,诸如主教堂、米歇尔山的修道院和王宫等历史建筑的视线将会被打断。通过一项关于视线研究的调查,城市政府从历史和城市设计的角度对相关区域可能受到的影响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评估,这个项目也引起了市民的热烈关注。人们还成立了一个市民组织,对公布的规划内容提出不满和质疑。城市政府与规划制定者——德国联邦铁路进行了协商和研究,共同提出和评估了多种线路方案。像铁路线路这么复杂的规划对于市民来说确实过于复杂,因而也令人无法理解!所以在城市政府的督促下,相关人员对规划方案进行了处理,把通过世界文化遗产区的线路区段内部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点都做成了动画,以便让人理解其中的内容,帮助居民能够识别、讨论和评估相关的情况。
 

图5  山城全景

图片来源:Arbeitsgemeinschaft historischer Städte (Eds.). Historische Altstädte im ausgehenden 20. Jahrhundert. Strategien zur Erhaltung und Entwicklung. Sonderveröffentlichung zum 25jährigen Bestehen der Arbeitsgemeinschaft Historischer Städte. 1999.


2014年,人们当时还没有对该项目做出最终决策。班贝格市政府希望最后能形成一个妥协方案,在照顾所有人利益的情况下来保护这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文化遗产。
 

图6  城市全景

图片来源:同图5

 

图7 鸟瞰班贝格的山城与岛城

图片来源:同图5

 
图8  山城的主教堂广场
图片来源:同图5
 

图9  山城全景

图片来源:图5


作者:奥特马尔·施特劳斯(Ottmar Strauß),建筑师、城市规划师,1992—2007年间任班贝格市建设部门负责人。曾任德国“历史城市工作共体”负责人,共同体成员包括班贝格、吕贝克、雷根斯堡、麦森、施特拉尔松德、格尔利茨等历史城市
译者:李双志,毕业于柏林自由大学,德语文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外文学院德语系青年研究员

来源:奥特马尔·施特劳斯.  班贝格——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建设管理策略[M] // 李双志, 译. 易鑫, 克劳斯·昆兹曼, 等, 著. 向德国城市学习——德国在空间发展中的挑战与对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7: 208-213.

本系列预告
④雷根斯堡: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进行规划与建设
⑤康斯坦茨:通过资源友好的城市发展来实现城市性
⑥巴尔尼姆县:地处大都市区边缘的无规划发展?
⑦滕普林:勃兰登堡州的一个小镇
⑧本书结语(含附录:推荐书目及网址)

延伸阅读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战略环评的联动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
德国慕尼黑大都市区小城镇就业空间关系研究

德国战略性空间规划、城市规划与专项规划的空间管理要素与协调机制


排版:徐嘟嘟

——to be continued——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