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书速递:郑大华新著《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出版

2017-06-19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郑大华著《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研究——以抗战时期知识界为中心》,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入选2016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日前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上下册,99.6万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既是当代国人的强烈愿望,也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魂牵梦萦的大事。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复兴思想即已孕育或萌发,从孙中山的“振兴中华”口号,到梁启超的“少年中国”梦想,再到国粹派的“古学复兴”主张,实际上都包含有民族复兴的思想内容。到了五四时期,民族复兴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李大钊提出了“青春中华之创造”和“中华民族之复活”的思想,孙中山提出了“大中华民族”的“国族主义”和“要恢复民族的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的思想,梁漱溟、梁启超等“东方文化派”提出了复兴东方文化的思想,王光祈在《少年中国运动》一书的序言中,提出了“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思想。特别是孙中山“要恢复民族固有的地位,便要首先恢复民族的精神”思想的提出,是对民族复兴思想的重大发展。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中华民族不当亡国奴则必须复兴的思想在社会各界迅速扩散,特别是当时的知识界,纷纷从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各方面探讨民族复兴的路径,提出各自的主张,因而很快形成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民族复兴思潮。七七事变,既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同时,亡国灭种的现实危险也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复兴思潮的高涨。鉴古知今,研究中国近代民族复兴思潮,能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本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一是民族复兴思潮的演变研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矢志不渝的愿望和追求,但“民族复兴”思想有一个从萌发、到发展、再到成为社会思潮的历史过程。厘清民族复兴思潮演变的脉络或轨迹,并分析其原因,是本书的内容之一。

 

二是民族复兴思潮的内容研究。民族复兴问题,说到底是如何实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成功转型的问题。因此,民族复兴思潮涉及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九一八”后的抗日战争时期,知识界就民主政治与民族复兴、发展经济与民族复兴、学术研究与民族复兴、民族文化与民族复兴等问题进行过深入探讨和激烈争论。认真梳理和分析这些探讨和争论,对民族复兴思潮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是本书最主要的内容。

 

三是民族复兴思潮的影响研究。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和高涨,产生过重要的社会影响。当时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国民党、共产党以及介于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种政治势力,都提出过民族复兴方案和主张,并进行过激烈斗争。除此,民族复兴思潮的兴起和高涨,还影响到人们对国民性的认识、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以及学术研究。

 

作者认为,近代以来尤其是“九一八”后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留给我们的启迪,概而言之,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民族复兴不是汉族或某个少数民族的复兴,而是包括汉族和所有少数民族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复兴;第二,民族复兴不是复古,而是中华民族的浴火新生或再生;第三,民族复兴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片面强调某一方面,更不能将民族复兴等同于文化复兴;第四,要实现民族复兴,就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国的大联合、大团结。

 

人们常以“十年磨一剑”形容为学的不易和成果的扎实,该书就写了整整十年。2005年作者撰写第一篇相关文章,2009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2015年11月结项,评优。2016年由学习出版社出版、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编写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报告》对该成果作了如下介绍:郑大华教授主持完成的“抗战时期民族复兴思潮研究(1931—1945)”,是目前国内第一项关于中国近代以来尤其是“九一八”后的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潮的成果,开启了中国近代民族复兴研究之先河,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最可贵的是,该成果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更加丰富的材料、更加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显示出作者思想史研究的深厚功底和扎实学风


导论 第一章 从政治经济学视角探寻中国崛起 第一节 中国崛起的双重特征 第二节 为什么人均GDP是重要的 第三节 中国贫穷与“百年屈辱” 第四节 东亚发展与中国的增长 第五节 对东亚(中国)崛起的国际问题研究 第六节 重新理解外部(周边)环境与中国崛起的关系 第二章 作为大战略的发展型安全 第一节 发展阶段与国家安全观的多样性 第二节 以外部威胁界定安全的美式国家安全战略 第三节 作为大战略的发展型安全 第四节 美式安全观与发展型安全能融合吗 第五节 发展型安全与亚洲新安全观 第三章 中国外交布局中的周边 第一节 “周边”概念的生成与周边外交 第二节 确立经济增长目标与中国经济的亚洲化 第三节 地区秩序转型与“周边环境”概念的完善 第四节 “周边”与中国对外关系模式的革新 第四章 评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第一节 安全环境概念的相关文献 第二节 中国对周边安全环境的已有评估 第三节 评估新时期周边安全环境的一个框架 第四节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指标体系与评估 第五节 结论 第五章 中国的海洋战略 第一节 作为国际战略研究议题的南海争端 第二节 中国愿意遵守国际海洋制度吗 第三节 即将到来的中美海上冲突? 第四节 中国正在主导周边秩序的调整吗 第六章 中国-东盟关系中的南海问题 第一节 理解南海问题中的东盟需要新的视角 第二节 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中的南海问题 第三节 海洋法领域以陆制海与以海制陆 第四节 重新认识中国-东盟在稳定地区大局中的作用 第七章 美国的雁形安全模式 第一节 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模式与争论 第二节 雁形安全模式 第三节 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选择 第八章 美国体系的转型 第一节 美国是一个体系 第二节 美国主导的体系正在转型 第三节 中国与国际秩序转型 第四节 中国的发展战略空间 第九章 超越地缘政治的迷思 第一节 地缘政治与国家兴衰 第二节 “枢纽”与“印太”地缘战略 第三节 亚洲地缘重心的大偏移 第四节 中国的亚洲地缘新视野 第五节 超越对抗性地缘政治思维 第十章 拓展海外利益 第一节 国家大战略中的对外经济战略理念 第二节 对外援助、经济制裁与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三节 政治目标与对外经济关系的格局 第四节 维护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秩序 第五节 以海外利益为先导塑造新秩序 参考文献 后记

- END -


随手点击底部广告是对本号最大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