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徐国琦《边缘人偶记:一个国际历史学者的书斋人生》(最新修订版)
作者:徐国琦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0月
●从英语0分到哈佛、牛津、剑桥3家出版社出版5本英文专著,
●从安徽农村到哈佛大学、香港大学
●从边缘人到世界秩序的参与者
●“读书记”“写书记”“教书记”“师友记”“人物记”“边缘记”“雪泥鸿爪记”
●学海无涯,浮生七记,见证一代人的命运。
内容简介
《边缘人偶记(珍藏本)》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西方研究中国国际化历史的著名学者徐国琦先生的一本传记。作者从个人的不凡经历入手,通过个人读书、写书、教书等角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人文及人生风景线,揭示出1960年代迄今这个非凡时代中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变迁。并通过其个人人生和学术经历以及对世界和中国的独到观察和研究,来展示中国与国际社会复杂多变的国际化历史历程。在这本引人入胜的书中,作者以个人的经历、阅历、人生感悟为经,揭示周围世界之纬。经天纬地,用个性化的笔触,展示一位受中西文化深层熏陶下的国际学人的文化人生、炎凉世态、及在浮华世界下的“手挥五弦,目送归鸿”之心无旁骛的平静书斋生活,和处处溢于言表的甘于寂寞的边缘人心态的心路历程。相信读者阅读这本小书后,不仅能激起奋发向上的意志,并能读出异样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简介
作者:徐国琦,安徽枞阳人,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全球化历史讲席教授。从1990年代开始,即在海外读书、教书和写书,脚踩东西文化,手写国际文章。系西方著名国际史和跨国史学者。
目 录
序
自序
新版序
第一记 读书记
我是枞阳县高考状元,发榜后,县里立即通知白柳人民公社派秘书通知我马上准备体检。 我记得很清楚,当天我正在田里干农活。母亲得到消息后大声喊我回家。待我把脚上的污泥洗了,因家里特别穷,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还找堂兄临时借了件衬衫,随后立即坐公社安排的卡车到离家30里地的汤沟镇体检。
不读书
上大学
到南开
出国去
博士论文
第二记 写书记
在西方要出版专著不容易,尤其是在大学出 版社出书更难。因为著名的大学出版社,不管是他们约请的稿子,还是自己投稿的,首 先要得到至少两位审查者的匿名推荐才能出 版。两位匿名审查者是由出版社自己找人,作者并不知情。有时审查者也可能是与作者看法截然对立的人,不认同作者的学术观点或研究,其评价和书稿的下场自然可想而知。
第一本英文专著
奥林匹克之梦
“苦”与“力”
中国人与美国人
一本完全意外的书
第三记 教书记
美国的大学系统主要分三类,第一类是所谓 的研究型私立大学,像哈佛或耶鲁,虽是私立学校,但名气响亮。第二类是公立大学, 像柏克莱、密歇根、威斯康星这种公立大学, 也以研究为主。第三类就是私立文理学院, 这类学校通常只收本科生,讲求精英教育。
哈佛的“执教”生涯
在美国正式执掌教鞭
移师香港大学
第四记 师友记
这里之所以一再用“入江昭先生”之称呼, 实际上有两个用意,一是仿照鲁迅先生以 “藤野先生”为题,记述他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入江昭先生不就是另一位 藤野先生吗?只是入江昭先生的贡献、影响、学术成就远远不是鲁迅的藤野先生所可比拟 的。入江昭先生是学界的开拓者,是世界级的学术伟人。
一代宗师入江昭
国际政治学大家亨廷顿
书生·侠客·出版商张建德
诗人王玉华
第五记 人物记
费正清以顽强的精神开始了他中国学研究的漫长生涯。教鞭初执,他即提出新的学术主张,像意大利哲学家及历史学家克罗齐一样,认为一切真历史都应该是当代史。……费正 清决心以哈佛为阵地,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建立一个全新的中国学研究模式,来达到他所说的中国学和他个人学术生涯的“辉煌时刻”。
美国汉学界巨人费正清
霍布斯鲍姆的时代及其宿命
许地山与香港大学
第六记 边缘记
小时候对被斥为边缘人感到无奈,年轻时对被贬为边缘人感到愤怒,现在我对自己主动当边缘人感到十分平静,甚至有些庆幸和骄 傲。回首前尘,检点从边缘到边缘的点点滴滴,虽百感交集,但还是有些欣慰的。
我是谁?
世界公民?
永远的边缘人!
第七记 雪泥鸿爪记
小子何幸,生在一个变幻莫测、多姿多彩的 非凡时代,并长期在世界上两个最伟大的国 度———中国和美国———生活及工作,同时研究它们的历史尤其是共有的历史,时间跨度 和地理位置对个人来说可谓恰到好处,生逢 其时,适得其所,享受天时地利。
王道与霸道:美国外交政策的尴尬处境
美国外交政策中的柔力与刚力
“危”“机”与“苦”“力”:一战华工的故事
作为方法的“跨国史”及“共有的历史”
别样的历史:中美关系史中的“共有历史”
重读入江昭《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起源》之断想
入江昭先生《全球史和跨国史:过去、现在及未来》中文版序
人类的前程和中国的未来
《中国劳工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序
《万里赴戎机》序
附 录
王德威教授有一句非常有名的话———“没有晚清,何来五四?”借用王德威教授的表达方式,也许我们可以说:“没有一战,何来五四? ”
搜狐读书访谈录
“没有一战,何来五四?”
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