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化蝶: 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

作者: 刘永刚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 2019-4
定价: 78.80
丛书: 九色鹿
ISBN: 9787520134637

内容简介

本研究主要考察滇南地区的乡村基层政治。文章的主体部分由六章构成,第一章阐述了论文使用的理论与该书提出的“国家权威、社会自主、制度场域”的三维立体分析模式。第二章简要地回顾了宝秀镇在传统社会从“化外之地”向“化内之地”转变的情况。第三章是在晚清、北洋时期中央推行地方自治的大背景下对宝秀地区基层自治与区乡规划以及现代意义上的“选举”以及社会自主性的考察。第四章是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县组织法》与“新县制”下乡村社会政治权力结构、政治组织、政治文化、建政绩效与乡村实况的考察。第五章是对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的集体化时代基层社会与政治结构、政治文化重构的考察。第六章是对改革开放至今基层政治的考察,主要探讨了公社体制解体后基层政权的变动与重构、基层政治权力结构的演变、乡村社会的政治文化与政治参与。结论部分,提出了构建“强政府-强社会”的互强型国家与社会关系的途径、总结了阻碍基层政治发展与国家的民主化进程的原因;揭示了自选举制度引进乡村的功能,并得出法治是基层民主必须的制度保障的结论。

作者简介

刘永刚,男,1977年生,甘肃兰州人,现为云南师范大学副教授。先后获历史学学士、专门史硕士、法学(中央民族大学民族政治学专业)博士学位。云南大学政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人员,合作导师周平教授。是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一等资助、与云南省首批博士后定向资助基金获得者,也是是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云南沿边地区非传统安全研究”的骨干成员。主要从事民族政治学、边疆治理、民族地区地方政府与政治等的研究。

目录

导论
第一章从“化外”到“化内”的滇南社会
第二章晚清、北洋时期地方自治下的基层政治变动
第三章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乡村秩序
第四章“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下的乡村政治重构
第五章改革开放以来基层政治再造与乡政村治
基本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人类社会进入国家时代以后,国家不仅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政治形式,也框定了国家范围内其他政治形式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伊始,中华历史上始自秦代的王朝国家的演变走向末端,与此同时,一个全新的民族国家构建的宏大历史进程逐渐开启。这样一个建基于巨大社会变革的政治进程,不仅终结了延续数千年的王朝国家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国家形态演进过程,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逐步构建了全新的民族国家形态。这个过程使中国走出亚洲并深刻地融入了世界民族国家体系。

对于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全方位、立体化地研究和把握中国国家的成长过程,洞悉国家形态的转型,以及民族国家的构建和发展的政治历程,成为关涉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认识愈加全面和深刻,一个国家走向未来的脚步就愈加坚实和有力。研究中国的国家成长历程,尤其是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历程,以及现代国家构建和发展中的问题并得出科学结论的历史责任,也就落在关心中国政治发展的学者肩上。

近年来,对中国国家进程的研究全面展开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并对国家建设及确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研究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与诸多领域;研究视角也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图景。在所见研究中,宏观整体性地研究中国国家进程的成果较多,选取国家进程某个侧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某个具体区域或村镇政治变迁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微观的、具体的研究不足,反过来又影响着对中国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历程深刻内涵的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描摹,无法对宏大的历史进程形成完整把握;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研究,则不能对宏大历史进程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近代又背负了太多屈辱的东方大国来说,把握国家形态的发展以及巨变的深刻程度,既需要宏观的纵横历史视野以展示这一巨变的伟大,更需要在微观的史实梳理中揭示这种巨变的艰难。中国近代以来经历的满清王朝的衰败阵痛、中华民国的亡国危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家建设的艰难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崛起这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均表明国家政治进程是一个由众多微小事件构成的系统化社会转型过程。这种转型既体现在国家疆域划定与治理体系上,也呈现在国家观念与政治文化上;既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上,也深刻反映在社会细胞之中。显然,对于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这个政治转型过程,用文字表达并非易事。而面前的刘永刚博士的《化蝶: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一书,就试图完成这样一项不简单的工作。

本书以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为研究中心,并将对该地区政治变迁的考察置于宏观、整体的国家政治进程之中。作者选取这个边陲小镇作为研究样本,有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学术关怀。宝秀作为祖国边疆哈尼族、彝族聚居区内一个以江浙移民为主体并保有浓郁内地文化的村镇,其既是考察中国疆域一体化进程的独特案例,也是探究国家边疆治理体系沿革的有效对象。这个在王朝国家早期远离国家政治的荒蛮之地,因国家持续的制度供给与不断的移民屯种,逐渐完成了从“化外”到“化内”的社会转型。同时,在中国民族国家构建和建设中,地处边疆的宝秀地区并没有被“遗忘”,在国家深刻影响边疆地方的同时,宝秀地方也以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系统性的变革回应并支撑着国家政治变革。宝秀地区所经历的从“边陲之地”到“政治地方”的社会转型,生动揭示了边疆与内地的一体化进程,以及中国从传统王朝国家到现代民族国家的社会巨变。这种巨变,恰如由“蛹”化“蝶”,这也许是本书以“化蝶”为名的缘故吧。

《化蝶: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一书,将滇南宝秀地区政治史的考察融入整体的国家政治进程之中。全书分为秦汉至明清、晚清至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至改革开放前,以及改革开放至今,共五个时期。涉及传统王朝国家的边疆设治、民族国家构建的初始阶段、民族国家构建的全面展开、民族国家构建的完成等民族国家建设的各个阶段。在研究过程中,作者并未全面考察宝秀镇的社会历史变迁过程,而是围绕基层政权的制度设计与体制运作,采取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对宝秀这一具有特定意义的乡镇的政治结构与基层政治变迁进行了长时段的细致考察。其切入点虽是地处祖国边陲的宝秀镇,揭示的却是边疆地区融入国家政治并最终达到一体化的特有历程。这样一种宏大但具有历史纵深感的考察,为科学结论的得出奠定了可靠基础。

总体来看,在本书中刘永刚博士做到了宏观的国家视野与微观的区域视角相结合,国家政治进程与边疆治理相结合,政治学理论构架与历史学细致考证相结合。全书既有完整的国家政治进程的关照,又有生动鲜活的边疆地方政治变迁的个案描摹。这种学术视角与研究方法对于深入把握中国国家成长的政治历程、揭示边疆中国发展的社会规律、归纳中国边疆治理的经验与教训,有着显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总之,呈现在面前的这本著述是一项扎实的研究成果,也不失为系统了解西南边疆基层设治的知识读本。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云南大学周平

2016年5月20

本文由社科文献出版社授权发布,谨致谢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