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

「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

作者: 余英時, 戴燕, 賴慈芸, 王曉明, 朱元海, 唐小兵, 李奭學, 彭錦堂, 魏淑珠, 馬國明, 李懷宇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4/29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60NT$


内容简介


五四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積累了什麼精神遺產?

 2009年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五四」一百週年(思想37)》發表余英時先生的專文與唐小兵先生對余先生的訪談,縱論五四運動在思想上的複雜結構與歷史上的持續作用。這兩篇文字的意義主要不在於紀念百年前的一場學生運動,而在於闡釋、發揮這場新文化運動在百年中國歷史中所積累的一筆精神遺產。本期還有「讀書人的古今遭逢」、「金庸的武俠世界內外」等專欄。

作者简介


王曉明

  上海大學文化研究系╱中文系教授


戴燕

  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朱元海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人文碩士


余英時

  中央研究院院士


唐小兵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李奭學

  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研究


賴慈芸

  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教授


彭錦堂

  曾任教於東海大學中文系


魏淑珠

  曾任教於東海大學外文系


馬國明

  香港嶺南大學文化研究碩士學位課程兼任副教授


李懷宇

  出版人


目录

中國革命:「國家—社會」複合體的建成與失敗(王曉明)

現實與歷史的糾葛:內藤湖南的中國觀及其反響:百年後重讀《支那論》(戴燕)施特勞斯對中國究竟意味著什麼 :兼談中國施特勞斯派的問題(朱元海)

 

余英時先生析論「五四」

試釋「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歷史作用(余英時)

「五四精神是一股真實的歷史動力」:「五四」百年之際專訪余英時先生(唐小兵)

 

譯書人的古今遭逢

賀清泰譯《古新聖經》及其北堂本始末(李奭學)

三城記:冷戰時期滬港台的譯本與譯者大遷徙(賴慈芸)

彭淮棟與所譯《浮士德博士》(彭錦堂)

彭淮棟翻譯作品中的文言文(魏淑珠)

 

金庸的武俠世界內外

金庸武俠世界的大象(馬國明)

金庸的晚年心境(李懷宇)

致讀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