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鄭學稼《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全四册)


作者:鄭學稼

出版社:政治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10月    

頁數:1818页   

定價:1600NT$    

尺寸:23*15.5 cm    

ISBN 9789869735599    

作者简介

《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全書篇幅達四百五十萬字,書稿內容以著者長年收集之國共史料,內容完整介紹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背景與政治思潮演變,客觀的分析與論述中國共產黨的崛起的歷史條件,對中國現代史提供了珍貴的研究資料。本書之第一卷及第二卷上曾以《中共興亡史》為名出版四冊,為1970年代以降研究兩岸政治、國共黨史經典之作。政大圖書館與政大出版社合作,結合已出版四冊與未出版手稿十一冊,共計十五冊,依照鄭教授之遺願以《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史》,重新編排出版。

作者简介

鄭學稼(1906-1987),著名政治學學者,先後任教復旦大學、暨南大學、臺灣大學、政治作戰學校及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著有《列寧評傳》、《魯迅正傳》、《共產主義之異化》、《中共興亡史》、《陳獨秀傳》、《日本史》等。

第一卷目录

凡例

 尉序/尉天驄
 回憶父親寫「中國共產黨運動史」的經過/鄭慶慈
 陳序/陳志銘
21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上)
22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下)
23 國民黨內的反共暗潮
24 國共的摩擦和妥協
25 黃埔軍校和平定商團
26 馮玉祥倒戈的因果
27 孫中山先生離粵北上
28 共產國際五全大會
29 中共四全大會和國際執委第五次會議
30 孫中山先生逝世
31 廣東的統一(上)
32 廣東的統一(下)
33 五卅大屠殺
34 沙基慘案和後果
附錄一 中共成立前後的毛澤東
附錄二 新民學會
附錄三 陳炯明的一生
附錄四 兩個歷史的教訓
附錄五 東方問題的提綱
附錄六 蘇俄第一個衛星國─外蒙
附錄七 施洋的生與死
附錄八 中共三全大會前陳獨秀等的言論
附錄九 論民族國家的兩個型式
附錄十 《新青年》季刊和不定期刊
附錄十一 二○年代初瞿秋白的理論
附錄十二 孫中山先生北上前中共對國民黨的言論
譯名對照表

第二卷目录

凡例

 尉序/尉天驄
 回憶父親寫「中國共產黨運動史」的經過/鄭慶慈
 陳序/陳志銘
21 初期社會主義團體
22 中共臨時中央
23 中共臨時中央的各支部
24 共產國際的被壓迫民族戰術
25 兩大論戰
26 蘇俄對中國的兩隻手(上)
27 蘇俄對中國的兩隻手(下)
28 中共的降生(上)
29 中共的降生(中)
30 中共的降生(下)
附錄一 論封建和封建社會
附錄二 興辦洋務大事記
附錄三 孫中山先生年表
附錄四 辦青年雜誌前陳獨秀生活的片段
附錄五 《新青年》與《每週評論》
附錄六 關於陳獨秀出獄的詩
附錄七 五四運動與虛無主義
附錄八 江亢虎和社會主義運動
附錄九 河上肇與中國共產主義運動
附錄十 劉師復和他的思想
附錄十一 中共臨時中央成立後的刊物
本卷參考書目錄

第三卷目录

凡例 序
 尉序/尉天驄
 回憶父親寫「中國共產黨運動史」的經過/鄭慶慈
 陳序/陳志銘
自序
1 陳獨秀與馬林
2 遠東勞苦人民大會
3 少年中國學會的分化
4 留法勤工儉學
5 蘇俄訓練的幹部、上大和北大
6 初期的青運和工運
7 直奉戰爭和聯省自治
8 陳炯明的叛亂
9 團一全大會和黨第一次主張
10 中共二全大會
11 孫中山和蘇俄的接觸
12 孫中山容共和改進黨務
13 共產國際第四次大會
14 孫、越飛聯合宣言
15 二七慘案
16 中共三全大會
17 科學與人生觀的論戰
18 好政府和曹錕賄選
19 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俄
20 加拉罕與鮑羅庭
譯名對照表

第四卷目录

凡例

 尉序/尉天驄
 回憶父親寫「中國共產黨運動史」的經過/鄭慶慈
 陳序/陳志銘
21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上)
22 中國國民黨的改組(下)
23 國民黨內的反共暗潮
24 國共的摩擦和妥協
25 黃埔軍校和平定商團
26 馮玉祥倒戈的因果
27 孫中山先生離粵北上
28 共產國際五全大會
29 中共四全大會和國際執委第五次會議
30 孫中山先生逝世
31 廣東的統一(上)
32 廣東的統一(下)
33 五卅大屠殺
34 沙基慘案和後果
附錄一 中共成立前後的毛澤東
附錄二 新民學會
附錄三 陳炯明的一生
附錄四 兩個歷史的教訓
附錄五 東方問題的提綱
附錄六 蘇俄第一個衛星國─外蒙
附錄七 施洋的生與死
附錄八 中共三全大會前陳獨秀等的言論
附錄九 論民族國家的兩個型式
附錄十 《新青年》季刊和不定期刊
附錄十一 二○年代初瞿秋白的理論
附錄十二 孫中山先生北上前中共對國民黨的言論
譯名對照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