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傅秉常日記(1948—1949)》出版,曾出版1943-1947、1958-1961年间日记

ISBN:978-986-5432-08-9

作者:傅錡華‧張力校註

出版年:2019-11

平裝本:300元   

冊數:1

開本:25 開

自2012年期,陆续出版了1943-1947、1958-1961年间日记

傅秉常 (1896-1965),廣東佛山人,香港聖士提反男子中學 (St. Stephen’s College) 畢業,香港大學工學士、榮譽法學博士。曾任軍政府總務廳印鑄科長、上海 滬杭鐵路局職員、出席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秘書、瓊海關監督、廣東特派交涉員暨粵海 關監督、廣州大本營外交部秘書、南京國民政府財政部關務署長兼外交部顧問。北伐完 成後,任國民政府首屆立法委員暨外交委員會委員兼民法修訂委員會召集人。1932年1 月一度出任外交部政務次長。不久,任第二屆立法委員、立法院外交委員會委員長兼憲 法起草委員會主稿委員。1941年7月再度出任外交部政務次長,1942年1月任駐蘇聯大使,1949年4月卸任後取道香港,旅居法國。1956年5月台湾当局聘為國策顧問,旋出任司法院副院長兼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本書為傅秉常出任駐蘇大使第五年全年及第六年部份日記,當時國共軍事衝突更趨激烈,國內政局處於緊張狀態,傅秉常與外交部頻繁往來電文,日記中多有收錄。此時歐洲局勢亦欠穩定,日記不乏傅氏與 各國駐莫斯科外交官交換意見的記載。


1943年日记:為傅秉常出任駐蘇大使第一年所記,內容除一般外交記事與在俄所見所聞,有關新疆問題之處理、莫斯科「四國宣言」之簽署,為本冊值得注意的重點。


1944年日记:為傅秉常出任駐蘇大使第二年所記,內容除一般外交記事與在俄所見所聞,對於盟軍在西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的進展、國內政治與軍事狀況,均有詳細記述。


1945年日记:為傅秉常出任駐蘇大使第三年之日記,內容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國際秩序之重組,對於中蘇關係演變,尤有直接、近身觀察。


1946年日记:為傅秉常出任駐蘇大使第四 年之日記,主要內容包括蔣經國訪蘇、出席倫敦首屆聯合國大會、國內政情所見,及巴黎和平會議。


1947年日记:為傅秉常出任駐蘇大使第五 年之日記,主要內容包括蘇聯與中國東北的關係、國共戰事在東北和華北的擴大、柏林 與東歐南歐問題,及蘇聯與西方國家的對抗。


1958—1961年日记:記起自1958年9月下旬,至1961年年底,亦即傅秉常任職副院長前三年半期間。日記內容除了家庭成員相關事務與司法院行政業務,亦涉及這一時期國內外政局發展。如 「八二三」炮戰後期两岸與美國之協防問題交涉、美國甘迺迪參議員投入總統選舉 經過、蔣中正連任第三任總統之各方意見、陳誠副總統之可能動向,以及雷震案之發 生。本書呈現之史料,可供研究1960年前後之臺灣內外情況,更可觀察1949年變局後的政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