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王聪明《双城记:明清清淮地区城市地理研究》

作者:王聪明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98.00元

ISBN:9787520170512

本书简介

本书是关于运河城市历史与地理变迁的个案研究,以明清时期的淮安府为研究对象,基于“清淮”这一地理概念,依归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两大研究视角,分析山阳城与清江浦的内外空间形态与地域结构,探讨在国家漕运与河道治理等因素的作用下,区域城市中心转移与新的城市体系如何形成的命题,由此展示颇为复杂的运河城市发展历史。

本书通过搜集和征引丰富的文献地志资料,在解释和界定“清淮”这一地理概念的基础上,分别从空间结构与城市体系两大层面切入,探讨了明清时期山阳城与清江浦两座城市的内外空间形态与地域结构的具体演化过程,并着眼于漕运与河道治理,较为深入地阐释了区域城市中心转移与新的城市体系形成的问题。本书的创新性在于依循上述研究路径,深入挖掘和解读“清淮双城”形成的历史空间,与淮河、黄河、运河所结成的“水道—城市”模式,在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因素都极为活跃的淮河下游区域,所呈现的一个个甚至一组组地方个性鲜明的研究案例,共同组成的这一双子城时空演变中的丰富内容和诸多启示。在历史城市地理研究中参入社会史研究方法,为本书*大特色。时空兼备、自然—人文因素同在的历史地理研究区域,*须视研究主题的指向,有意识地加入有效的其它学科的研究方法进来,做出别具一格的学术探讨,推进已有研究工作。由于触及到社会城市发展的原动力和基本方面,本文贡献了本研究区大量的历史内容,且予以细心分析,突出了诸如山阳外来移民、城市水利、水环境变迁等项内容,提出了自己的“区域城市演进路径”,也就推进了这一区域极为繁复的城市地理与城市史研究水平。


作者简介



王聪明,1988年生,江苏沭阳人,现任淮阴师范学院运河与漕运文化研究中心讲师。20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获历史学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明清社会经济史、运河史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史林》《安徽史学》《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等刊物,承担江苏省社科基金等项目3项。


目录

绪论/1
一 选题缘起与核心思路/3
二 学术史回顾/9
三 概念界定与研究资料/30
四 框架结构/42
第一章 淮河南北:山阳、清河二城的历史考察/45
第一节 记忆的嫁接:作为政区与观念的“淮阴”/47
第二节 山阳建城及其演变/60
第三节 地理景观的空间分置:以韩信、漂母相关故迹为中心/79
小结/90


第二章 明代山阳城的移民、科举与士绅社会/93
第一节 明代山阳外来移民的时空分析/95
第二节 明代山阳士绅家族及其社会活动/116
小结/137


第三章 明清山阳城的空间形态与地域结构/139
第一节 旧·夹·新:山阳三城的外缘形态/141
第二节 基层行政分区与城市街巷格局的复原/149
第三节 山阳城典型职能建筑:基于政商要素的空间分析/165
小结/205


第四章 山阳城市水环境的变迁与社会因应/207
第一节 山阳城市水系的形成与演变/209
第二节 巽亥合秀:山阳城市风水的阐释框架/222
第三节 黄淮水患与城市防洪措施/228
第四节 山阳城市水环境的治理:以文渠为中心/239
第五节 水环境变迁视野下的山阳城西湖泊兴废与社会因应/256
小结/275


第五章 水工与祠庙:治水政治中的山阳、清河城/279
第一节 水患共生与城市安全叙事/283
第二节 利害相生:国家治水方略与地方水工建设/295
第三节 城神之间:水神祠庙的建置与空间分布——兼论天妃信仰的变迁/323
小结/347


第六章 清江浦与山阳城:清淮区域中心与城市体系重组/351
第一节 漕河设施运作与清江浦的发展动力/353
第二节 清江浦的商业空间与政治契机/361
第三节 兴衰与共:嘉道以降的清淮双城/377
小结/408


结语/411
参考文献/419
后记44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