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白靖宇《翻译与中国近代科学启蒙:传教士科技翻译研究(1582-1911年)》

作者: 白靖宇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传教士科技翻译研究(1582-1911年)
出版年: 2021-3
页数: 205
定价: 98.0
装帧: 平装
ISBN: 9787030681928

本书简介·

本书从跨学科视域考察明清期间(1582—1911年)传教士在华的科技文献翻泽活动,研究这个时期传教士住华的社会文化语境、经典科技译著及译者。全书分为三部分共12章,重点研究了40余部传教士经典科技译著及译者,探讨和揭示了传教士在华科技文献翻译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所产牛的重要影响与作用。这对于我国翻译界、科技界和政府相关部门具有现实意义——在当今全球化语境下,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国际上前沿科技领域中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紧跟世界科技文明的步伐,推进中国社会现代化。本书适合从事语言学、翻译学和科技史研究的学者、科技人员、高校教师、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也适合为国家相关政府部门制定宏观策略提供参考。

作者简介

白靖宇,陕西耀州人。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中西方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陕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工作咨询专家。曾任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外语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陕西省研究生外语教学研究会会长;陕西省翻译 白靖宇教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文化翻译、西方文化、英语教育和文化管理等。曾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课题20余项;撰写出版《文化与翻译》等学术专著4部,主编和参编《21世纪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等教材8部,编写出版各类英语书籍50多种;在国际翻译学权威期刊《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 Studies in Translatology)和国内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翻译》《外语教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荣获陕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陕西师范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等10多项教学科研成果奖励。

目录

第一部分明末期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研究(1582—1644年)
第1章 传教士在华科技文献翻译的缘起
1.1 明末期中国社会历史语境
1.2 欧洲传教士来华的历史机遇
1.3 传教士“科学传教”的策略
第2章 利玛窦的科学译著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启蒙
2.1 利玛窦与“科学传教”
2.2 《几何原本》(前6卷)等经典科学译著
2.3 利玛窦在中国翻译史和科技史上的贡献
第3章 欧洲天文历算译著与中国明末朝廷修历
3.1 首部天文学译著《天问略》
3.2 译著《寰有诠》及其科学价值
3.3 汤若望编译的《远镜说》等译著
3.4 罗雅谷的《筹算》等历算译著
第4章 西方地理学等译著与明末中国社会需求
4.1 首部地理学译著《职方外纪》
4.2 龙华民编译的《地震解》译著
4.3 《泰西水法》等西方工程技术领域译著
4.4 邓玉函在华科学贡献及其科技译著
第一部分总结
第二部分 清初期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研究(1644—1723年)
第5章 清初期中国社会与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
5.1 清初期中国社会文化环境
5.2 清朝廷修历等活动与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
5.3 清初期社会需求与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
第6章 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的主要科学领域
6.1 译著《天步真原》与欧洲天文学革命
6.2 传教士与法语版《几何原本》(7卷)的翻译
6.3 南怀仁的《西方要纪》等地理学译著
第7章 传教士翻译的其他科学知识著作
7.1 《泰西人身说概》等解剖学译著
7.2 利类思的《狮子说》等动物学译著
第二部分总结
第三部分 清晚期传教士科技文献翻译研究(1840—1911年)
第8章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与传教士的西学译介
8.1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与“实业救国”思潮
8.2 新教传教士与晚清西学译介高潮
8.3 晚清中国社会需求与传教士翻译出版活动
第9章 西方基础科学译著与近代中国的科学启蒙
9.1 《续几何原本》等基础数学译著
9.2 《重学》等近代物理学与天文学译著
9.3 《博物新编》等近代化学与生物学译著
第10章 近代西医经典译著与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0.1 《全体新论》等解剖生理学与外科学译著
10.2 《内科新说》等内科学与药学译著
10.3 《妇婴新说》等妇科学与近代卫生学译著
第11章 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译著与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
11.1 《汽机发轫》等机器制造与军事技术译著
11.2 《冶金录》等冶炼与航海技术译著
第12章 晚清在华重要传教士译者及其贡献
12.1 基础科学译者伟烈亚力与艾约瑟
12.2 近代西医知识译者合信与嘉约翰
12.3 近代科技知识译者傅兰雅与丁韪良
第三部分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