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严跃平、李燕君《刺激与反应:通货膨胀下微观经济主体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1940—1949)》

作者: 严跃平、李燕君 著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年: 2021-4
页数: 292
定价: 8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2033984

本书简介

1940—1949年,通货膨胀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书在“刺激与反应”的框架下,以微观经济主体中的企业家和民众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应对通货膨胀的心理变化和行为选择;以时间为序,分别探讨不同时期各主体的心理特点。物价快速上涨刺激着他们的情绪和心态,从而使其预期和行为发生改变,无论企业家还是民众都在积极寻找对冲措施。虽然同受物价冲击,但是各个经济主体在财富实力、知识结构、社会资本和预判能力等方面差异显著,这导致了他们应对通货膨胀风险和实现资产保值的方式不同、效果迥异。

本书以史学研究为主,注重心理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等学科间的整合,以期在推动民国物价史研究的同时,亦能促进社会心理学在经济史研究中的运用。

本书简介

严跃平,男,湖南溆浦人,经济学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经济史、金融史和企业史研究。自2015年以来,先后主持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项目、北京用友基金会“商的长城”一般项目各1项。在《中国经济史研究》《上海经济研究》和《统计与信息论坛》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17年独立出版专著1部。


李燕君,女,河北邯郸人,讲师,高级营销师,兰州大学企业管理学硕士。现任职于淮阴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从事企业管理和企业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经济管理类论文,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的研究。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由
二、相关学术研究回顾
三、研究时期、区域和对象的界定
四、研究思路
五、研究方法
六、结构安排


第一章 沦陷区的通货膨胀与民众心理
第一节 伪币发行与物价上涨
一、沦陷区主要伪币
二、沦陷区通货膨胀
第二节 民众囤积和投机
一、囤积与民众心理
二、民众对货币信用的心理变化
三、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低下与民众维权行为


第二章 沦陷区企业家的选择
第一节 行业投机兴盛
一、物价上涨与金融机构数量的增加
二、地产领域的投机
第二节 社会心理和行为选择:银行家视角的分析
一、战事前途不明,对法币缺乏信心
二、积极寻求资金避险办法
第三节 爱恨交加:企业家的多重选择
一、融资艰难与自设金融机构
二、通货膨胀与企业的投机经营
三、通货膨胀与债务稀释

第三章 大后方民众的生活困苦与心理变化
第一节 大后方物价变化
一、大后方城市物价变化
二、大后方农村物价增长情况
三、大后方公教群体生活费用指数变化
第二节 大后方不同群体的心理变化
一、农民的不平和愤恨
二、农民囤积心理的逆转
三、地主和富商阶层囤积土地的心理
第三节 公务人员的生活与心理
第四节 教师群体的心理变化
一、教师群体的生活质量
二、教师群体的社会心理及其嬗变过程


第四章 战后通货膨胀与银行业行为
第一节 抗战胜利之后的物价变化
第二节 战前存款偿付问题
一、相关研究的简单回顾
二、战前存款偿付纠纷问题的由来
三、身在其中:银行业的反应与行为
四、利益受损:民众据理力争
第三节 理性的应对:暗账行为
一、暗账、史料介绍以及研究现状
二、通货膨胀下的银行资产缩水
三、银行暗账情况:基于史料和社会心理的分析


第五章 限价、币制改革与心理博弈
第一节 “中储券”兑换比例不合理
一、“重庆客”现象
二、“中储券”兑换简述
三、“中储券”兑换比例的学界观点与民众心理反应
第二节 黄金风潮下的限价与冻结政策
一、1947年金融风潮时期物价
二、工人工资冻结政策与民众和企业家的心理变化
三、劳资双方矛盾的激化
第三节 民众与企业的生存困境
一、《财政经济紧急处理办法》的颁布与金圆券的发行
二、限价期间的经济影响和经济主体的心理


结语
一、沦陷区物价上涨与民众和企业家的心理变化
二、大后方民众心理特征
三、暗账行为和战前存款偿付纠纷:银行家的社会心理分析
四、限价与币制改革下的民众和企业家反应
参考文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