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和卫国《道义与政治:乾隆朝常平仓积贮养民研究》

作者: 和卫国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21-5
页数: 356
定价: 12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20378291

本书简介

本书在大量挖掘、利用清代档案史料的基础上,对乾隆朝大规模常平积贮养民政治进行了系统研究,详细探讨了常平积贮养民政治的缘起、发展与变迁,对其涉及的存储、平粜、采买等环节具体的运转情况进行了深入考察。本书研究努力跳出单纯制度史研究的束缚,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双重视角,着重探讨了乾隆朝政府政策与国家制度在地方的实际运作状况,具体分析了体现道义责任的皇权政治之下地方官员的利益诉求和具体行为,以及地方官员行为对政府政策和国家制度发展演进产生的深刻影响,并对乾隆朝奏报、题报的常平积贮数据的真实性及其意义进行了系统、深入的考证、分析,从而为深入认识乾隆朝乃至我国传统社会的政治生态提供了重要参考,是对清代政治史研究的一种新探索。

积贮粮食备荒养民,一直以来是国之大政。清高宗初政不久,在各省督抚支持下,试图通过本色捐监和政府采买,实现高达六千多万石的常平仓粮食储备。然而,这场政治实践一波三折,步履维艰。乾隆十三年,高宗被迫放弃大规模增贮计划,将贮额全面回调到康熙、雍正年间水平。

这段乾隆朝历史,充满着利益纠葛和不确定性,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政治意蕴。本书立足于从国家治理和政治生态演生的视角,将其作为完整的政治过程加以考察,在把握高宗追求“父母斯民”、教养百姓道义理念和责任前提下,着重阐释官员利益本位原则对地方行政行为的塑造作用,深入探究地方行政与皇权意志和国家政策之间多维度的政治张力,及其对皇权意志和国家政策走向形成的直接冲击或隐性改造,进而从皇帝、督抚与州县官三者关系角度,勾勒出一条道义追求与政治实践共生、博弈的历史轨迹,并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中国传统政治的特质。

作者简介

和卫国,男,1975年生,河北省隆尧县人。2003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2005年、2008年分别获历史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国家方志馆综合部副主任,研究员。出版专著《治水政治:清代国家与钱塘江海塘工程研究》,发表学术论文多篇,点校出版《嘉庆上海县志》等志书多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