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沈以行 主编 / 陈雁、马军 整理《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运动史》

作者: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著 / 沈以行 主编 / 陈雁、马军 整理
出版社: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年: 2021-7
页数: 320
定价: 58.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52035520


本书简介


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沈以行主编,陈雁、马军整理的这部书稿,充分反映了1927年前上海工人运动的发展轨迹。此书原本是向196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40周年献礼的,却出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现将其正式出版,一来旨在纪念1960年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中国近现代史教研组青年教师、1956级学生和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的深度合作,保存这份珍贵的历史见证;二来也是为了向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以遂一个甲子前当事者们的未竟之愿。《1927年前的上海工人运动史》是20世纪60年代由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共同编写完成的作品。本书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上海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早期的自发斗争(1840—1919.5)、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海工人运动的高涨(1919.5—1923)、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五卅运动(1924.1—1926.4)、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6.5—1927.4)。本书突出叙述了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革命传统,对一些重要的理论进行科学分析,补充了早期工人阶级状况的资料,是上海工人运动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与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双方长期协作的缩影。

作者简介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于1925年正式设立,目前拥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两个一级学科。2018年,中国史学科入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计划。该系师资力量雄厚,研究专业方向齐全,在国内历史学科中名列前茅。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10月,设有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上海史五个研究室与《史林》编辑部等。该所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成为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历史学研究重镇。

主编简介


沈以行,1914年生,1929年在省立苏州中学肄业,次年入上海邮局为邮务佐。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邮局发起组织邮工救亡同志会,后参加职业界救亡协会,从事救亡宣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工人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南京市总工会文教部部长、全国总工会华东办事处文教部副部长、办公厅主任、副秘书长,劳动报社副社长、总编辑,上海工人运动史料委员会副总干事等职。1958年11月任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委会委员、筹备处主任,负责基本陈列计划的制订。同时主持中共“一大”会址辅助陈列的修改,领导完成了“工人阶级的成长”、“马列主义的传播”、“五卅运动”、“二战时期的文化革命运动”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等5个专题陈列研究,举办了“列宁生平事迹展览会”、“五卅运动35周年图片展览”和“太平军进军上海一百周年纪念展览”。1960年调任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主要著作有《工运史鸣辩录》、《上海工人运动史》等。

整理者简介


陈雁,2001年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5-2006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博士后研究。现为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副系主任,复旦—密西根大学社会性别研究所中方所长,国际妇女史学会(IFRWH)理事。主要从事中华民国史、中国近代社会性别与妇女史、口述历史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代表论著包括:《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外交制度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百年中国女权思潮研究》(合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师道:口述历史中的复旦名师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战争与性别:上海1932-1945》(社科文献出版社,2014);《北洋外交领军者颜惠庆》(福建人民出版社,2015)等。


马军,历史学博士、研究员(三级)。1992年8月起进入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研究方向为上海史、中华民国史、中外近现代军事史、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社科院历史所所史。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现代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现代史”创新型学科团队首席专家。兼任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上海抗战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兼职教授。代表成果有:《上海通史·当代文化》(合著,1999年);《从上海市长到“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口述回忆》(合译,第1版,1999年);《1948年:上海舞潮案》(著作,2005年);《中国近代科学家徐建寅传略》(编著,2005年);《国民党政权在沪粮政的演变及后果》(著作,2006年);《夜来临——吴国桢见证的国共争斗》(合译,2009年);《舞厅·市政——上海百年娱乐生活的一页》(著作,2010年);《全面抗战时期中国文化界译介日本“中国研究”文献目录简编》(编纂,2015年);《百乐门:老上海集体记忆》(执笔,2015年);《上海法租界史研究》(主编,2016年起);《上海工人运动历史资料》(整理主任,2016年);《中国近现代史译名对照表》(编撰,2016年);“战乱中的上海”丛书(主编,2017年起);《屉内拾遗集》(著作,2018年);《史译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翻译事业(1956—2017年)》(编撰,2018年);《上海工人运动史大事记两种》(整理主任,2019年);《重会海外汉学界》(选订,2019年);《史研双峰:上海史(1989年版)·上海工人运动史(1991、1996年版)是怎样写成的?》(编著,2019);《我所了解的国际汉学界》(选订,2020年);《铁门内外:对上海两租界一项公共防卫措施的研究(1925-1946年)》(著作,2020年)等。


目录


出版说明1


前言5


第一章 上海工人阶级的形成与早期的自发斗争(1840—1919年5月)1
第一节 五四运动前的上海社会与人民斗争1
一、 上海有悠久的历史,在鸦片战争后被帝国主义据为侵华基地1
二、 上海人民早期的反帝反封建斗争6
第二节 上海工人阶级的产生和初期的反抗斗争(1840—1895年)11
一、 上海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工人阶级的产生11
二、 上海工人身受的残酷压迫和剥削17
三、 上海工人的初期反抗斗争19
第三节 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1895—1914年)21
一、 上海工人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工人反帝斗争的发展21
二、 上海工人追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参加旧民主主义革命31
三、 辛亥革命后上海工人的政治要求和资产阶级在工人中的活动34
第四节 上海工人阶级的壮大和从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过渡(1914—1919年5月)39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上海工人阶级的壮大39
二、 上海工人阶级的特点41
三、 上海工人从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过渡47
本章结束语54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上海工人运动的高涨(1919年5月—1923年)56
第一节 上海工人阶级以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56
一、 十月革命的影响56
二、 五四运动和“六三”爱国大罢工60
三、 “六三”大罢工后上海工人的继续斗争73
第二节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79
一、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及其活动79
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90
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对上海工人运动的领导94
第三节 上海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101
一、 上海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的形成101
二、 上海工人第一次罢工运动高潮及其特点104
三、 上海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124
本章结束语126


第三章 上海工人反帝斗争的新高潮——五卅运动(1924年1月—1926年4月)128
第一节 上海工人运动由低潮走向高潮128
一、 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推动了革命形势的发展128
二、 党的工作深入工人群众中·上海工人运动的恢复131
三、 五卅运动的序幕——日本纱厂二月大罢工136
第二节 伟大的群众反帝爱国运动——五卅运动的爆发147
一、 帝国主义枪杀工人顾正红·反帝怒潮的掀起147
二、 “五卅”惨案·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的三罢斗争的展开152
三、 党在上海工人中的组织工作、政治思想工作和工人阶级战斗力量的壮大160
第三节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于五卅运动的镇压与破坏·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投降·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174
一、 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对于五卅运动的镇压与破坏174
二、 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投降·工人阶级的坚持斗争182
三、 反帝统一战线的分裂·工人阶级斗争策略的转变·大罢工的逐步收缩189
四、 五卅运动后上海工人的继续斗争191
本章结束语199


第四章 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1926年5月—1927年4月)201
第一节 三次武装起义前夜的上海工人运动201
一、 反帝运动的重新高涨——五卅周年纪念201
二、 6月至9月的罢工浪潮205
第二节 上海工人第一、第二次武装起义210
一、 第一次武装起义210
二、 第一次武装起义后上海工人运动的深入发展216
三、 第二次武装起义221
第三节 胜利的第三次武装起义227
一、 党对第三次武装起义的准备227
二、 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231
三、 武装起义胜利后上海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246
第四节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运动转向低潮254
一、 帝国主义与蒋介石相互勾结的阴谋254
二、 “四一二”大屠杀和上海工人的英勇反抗262
本章结束语272


附录
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 李星 赵亲 黄杜275
再论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 李星 黄杜29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