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鲁西奇、刘光临、冯筱才、李世众、林华东等著《温州通史》正式首发面世

温州有史以来第一部官修通史——《温州通史》8月9日上午在市人民大会堂举行首发式。市委副书记、市长姚高员出席活动,并与省社科院二级研究员、《温州通史》编纂委员会常务编委林华东共同为史籍启封。



《温州通史》上起史前,下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时间跨度超5000年。体例上,《温州通史》突破了仅按时代顺序编纂的传统框架,在断代史的基础上叠加专题史序列,成为区域通史编纂的创新之作。其中,断代史部分包括东瓯卷、汉唐五代卷、宋元卷、明代卷、清代卷、民国卷共六卷,合计约350万字;专题史包括《温州古旧地图集》《温州畲族史》《温州海上交通史研究》等16种,合计约285万字。该史籍运用考古发现、稀见文献、日记、文书、档案以及大规模的地域考察和地方文献的搜集与整理,全面客观反映了温州建置沿革、社会变迁、经济发展、文化教育、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历史演变。



据悉,《温州通史》编纂工程自2011年启动,由中国地理学会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吴松弟担任主编,林华东、鲁西奇、刘光临、李世众、冯筱才等史学专家担任分卷主编,并邀请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温州大学等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60余位专家学者参与,历时10年完成,是高水平推进文化温州建设的重要成果。


首发式上,参与通史编纂的部分专家学者以现场发言、视频发言等形式交流分享感想体会。“《温州通史》接地气,写出了浓浓的温州味道!”厦门大学历史系主任张侃表示,书稿围绕温州历史肌理展开谋篇布局,以温州人为中心构建历史舞台,呈现出了温州文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独特性,展现了根植于传统、包容于世界的温州人精神,为“温州模式”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提供了扎实的学理根基。此外,《温州通史》编纂团队充分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前沿成果,形成的创新研究模式,已成为地方史学术研究的典范。


市领导胡剑谨、王军、徐育斐、徐有平等出席首发式活动,并现场为浙江图书馆、温州市档案馆、温州医科大学图书馆、温州大学图书馆等单位赠书。




来源:温州发布、温州市图书馆等

资料:温州日报

记者:郑序

摄影:陈翔

编辑/版式:陈里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