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柯志明《熟番與奸民──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出版

作者:柯志明

出版日期:2021年09月 出版

出版單位:臺灣大學出版中心、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

1372頁 / 部分彩色 / 中文

ISBN:978-986-350-477-1

本书简介

本書以平埔族岸裡社群作為主要案例,探討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除說明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如何在國家權力策略性的治理部署與底層──「熟番」與「奸民」──的對應行動和反抗下,生成與轉化之外,同時試圖闡明國家權力在十九世紀時於前述常態治理體制之外兼行運用權變部署,「兼用經權」,利用漳泉客社群分類矛盾分化漢人社會,終至以權害經,造成民間武力的坐大與失控,以致殃及前者。

藉由探究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生成與危機,作者釐清國家權力利用生番/熟番/漢人族群歧異、分帶隔離治理的策略部署,並說明其如何適得其反地造成十八世紀末最大的動亂:由沿山漢人界外私墾勢力發動的林爽文事件。藉由分析與三層制配套成形的番政變革,進入熟番社內,探究國家權力為達成與熟番族群的結盟策略而進行的收編和滲透,如何造成平埔族社會內部的階層分歧、內鬥以及裂解離散。

研究方法結合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頗具開創性與啟發性。對於官方史料(特別是宮廷檔案)以及民間公私藏古文書(以岸裡大社古文書為主)等龐大一手資料的整理與解讀,深入而且詳盡,使用QGIS繪製的歷史地圖亦極具參考價值。無疑將成為臺灣史研究的重要里程碑。

※限量精裝版全套三冊,隨書附贈「乾隆臺灣番界」GIS全彩地圖集※

作者简介

柯志明,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社會學博士。現任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臺灣史研究所合聘研究員。研究領域及興趣包括歷史社會學、發展社會學、農民研究、工業與勞動關係研究。目前研究聚焦於清代臺灣的治理部署與抗爭政治。著有《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米糖相剋:日本殖民主義下臺灣的發展與從屬》、《臺灣都市小型製造業的創業、經營與生產組織──以五分埔成衣製造業為案例的分析》等書,以及〈臺灣社會變遷研究的歷史轉向:對整體觀與貶抑歷史敘事的一點反思〉、〈清代臺灣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形構與轉化:紫線界前後的比較〉、〈熟番地權的「消滅」:岸裡社平埔族大小租業的流失與結束〉、〈歷史的轉向:社會科學與歷史敘事的結合〉等多篇論文。


目录


【上冊】

序言:一個知識系譜學的告白
編輯凡例
第一章 導論:治理部署與社會抗爭
第二章 物以類聚/分而治之:清初臺灣漢人社會的「分類」與「義民」
第三章 國家剝削與通事專制:熟番社會的再結構
第四章 生番變熟番
第五章 熟番地的開墾與凍結
第六章 割地換水與社產的使用和分配

第一部、體制的生成與危機

第七章 疆域化與疆界的跨越:三層式族群空間體制的形構與漢通事帶頭的界外私墾
第八章 三層制的落實與番政變革:從劃界隔離到熟番守隘
第九章 番漢租佃安排的形成和演變
第十章 公私分劃與階層分化
第十一章 菁英異化與社會抗爭:私口糧租的抽派、派系對立與通事職位的 爭奪

【中冊】

第十二章 界外私墾:越界的蹊徑
第十三章 失控的沿山
第十四章 沿山勢力與漳泉分類
第十五章 清釐界外私墾
第十六章 叛亂、分類與鎮壓:沿山勢力的叛亂、漳泉客的分類與結盟以及國家武力的鎮壓

第二部、體制的轉化與失能

第十七章 沿山族群空間部署的新秩序:番屯制與屯番保留地
第十八章 派系鬥爭
第十九章 離散流亡
第二十章 社番口糧田的業佃控爭

【下冊】

第二十一章 「分類」與民間武力的失控:權變部署的萌生及其後果
第二十二章 屯番保留地的清釐與侵奪:番屯制的重張與疲落
第二十三章 債剝典佔與番業主的抵抗
第二十四章 家變:社主的分家、內鬥與番業的流失
第二十五章 漢人豪強的不馴與熟番產業的流失
第二十六章 番業流失與遷移界外
第二十七章 結論:治理與抗爭的在地實作

附錄
參考文獻
古文書代碼
度量衡換算
年代對照表
附圖〈乾隆臺灣番界GIS地圖〉以及全書GIS地圖網址
索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