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 陳致《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增訂新版)》

作者: 陳致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1/11/11

語言:繁體中文

定價:350元

本书简介

第一本紀錄余英時先生談自己年幼生活、
青少年時期、學生時代及思想養成的訪談集。
余英時先生學術思想博大精深,
研究範圍縱橫三千年中國思想史,
在中國史學研究有極為開創性的貢獻。
本書由思想史學者陳致透過訪問,
呈現余英時先生的學思歷程。


  2006年12月,普林斯頓大學東亞系余英時教授榮獲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的克魯格獎。該獎項頒發給諾貝爾獎未包括的人文學科領域中有傑出成就的學者,以肯定他們在學術研究中的終身成就。

  余英時先生是在迄今獲獎學人中唯一的華人學者,余先生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上的成就為中外學術界所公認。陳致接受香港《明報月刊》委託,通過越洋電話數次訪問余先生。

  訪談記錄著重在余先生治學的途徑、經歷、方法和重點,以及他對學術、思想、人文等各方面的看法等。全書分為〈直入塔中,上尋相輪〉、〈宗教、哲學、國學與東西方知識系統〉、〈治學門徑與東西方學術〉、〈為了文化與社會的重建〉四篇。

余英時 (1930-2021),中研院院士、美國哲學學會院士。生於天津,籍貫安徽潛山。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師從錢穆先生、楊聯陞先生。曾任密西根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講座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康乃爾大學第一任胡適講座訪問教授和香港新亞書院院長兼中文大學副校長。2001年6月自普林斯頓大學校聘講座教授榮退。著作等身,作育英才無數。曾獲國際多所大學的榮譽和名譽博士學位。2006年榮獲有「人文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人文終身成就獎」(the John W. Kluge Prize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2014年榮獲「唐獎漢學獎」。

作者简介

陳致,1964年出生於北京。北京大學歷史系學士,南京大學古典文學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主要從事詩經、古史與明清學術史方面的研究,曾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後轉為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2000年至今,在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服務,現為講座教授、饒宗頤國學院院長、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常務副校長。著有《詩禮禮樂中的傳統》、《我走過的路:余英時訪談錄》、《當代西方漢學研究集萃.中國上古史卷》、《從禮儀化到世俗化:詩經的形成》;主編《中國古代詩詞典故辭典》、《周策縱舊詩存》,另有學術論文在陸、港、臺、英、德、美、荷等重要學術雜誌上發表。

目录

我走過的路/余英時

直入塔中,上尋相輪
克魯格獎
政治、黨爭與宋明理學
清代考據學:內在理路與外部歷史條件
最後一位風雅之士:錢鍾書先生
以通馭專,由博返約:錢賓四先生


國學與現代學術
學問與性情,考據與義理
「直入塔中」與「史無定法」
「哲學的突破」與巫的傳統
「內向超越」
胡適的學位與自由之精神
民族主義與共産主義
人文邊緣化與社會擔當
西方漢學與中國學

宗教、哲學、國學與東西方知識系統
儒家思想的宗教性與東西方學術分類
國學、「國學者」與《國學季刊》
哲學與思想:東西方知識系統
哲學與抽象的問題
文化熱與政治運動
知識人:專業與業餘

治學門徑與東西方學術
哈佛讀書經驗
早歲啓蒙與文史基礎
先立其大,則小者不能奪
洪煨蓮(業)與楊聯陞
俞平伯與錢鍾書
學術與愛國主義
取法乎上
西方漢學與疑古問題

爲為了文化與社會的重建 (劉夢溪訪談)
關於錢穆與新儒家
學術不允許有特權
學術紀律不能違反
「天人合一」的局限
怎樣看「文化中國」的「三個意義世界」
學術立足和知識分子的文化承擔
「經世致用」的負面影響
中國學術的道德傳統和知性傳統
中國傳統社會的「公領域」和「私領域」
中國歷史上的商人地位和商人精神
如何看待歷史上的清朝
東西方史學觀念和研究方法的異同
最要不得的是影射史學
文化的問題在社會
社會的問題在民間
後記
余英時教授著作目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