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冰冰:那些难忘的童年记忆,能带给教师什么教育影响
2 这是田冰冰老师班主任工作第35讲,点击上方“创意班主任”微信公众号,即可连续关注。
夜读吴非老爷子的文章,提及对留级生印象的片段,不禁莞尔,这让我也想起了很多我的小学生活记忆。实话说,这些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今天做老师的方式。很多教育方式的坚持,都能追溯到一些童年小事的由头。
01
童年最大的噩梦,就是一次春游的后面紧跟着一次作文。相信有同感者甚多。
想到春游很开心,想到写作文,人瞬间就不好了。这样的童年的印象始终伴随着我。这正是我现在不把实践活动和作文紧密相连的原因。己所不欲,没必要强加于现在的学生。
我上小学时,去市里的动物园是一学期一遇的奢侈事。一定要带上点吃的,才算应景。印象中总能背上一两包像小棒一样的饼干,还能带上两个鸡蛋之类的,饮料是没有的,顶多用玻璃瓶,用醋加糖自行炮制的酸梅汤,也算是珍贵的饮料。旅行过程中的安全教育往往也是非常到位的。坐上大客车,通常都会被老师提醒,如果把头探出窗外,有可能会被后面飞驰而过的大车扫成无头人。(此处省略三十个字)脑补一下够得胆战心惊,便老老实实地坐着,一路安安生生。
每次春游过后,都要写作文,甚至有时要带上笔记本,试图记上点啥素材。实际上每次无论看到多少东西,也不知道可以记点什么。
那时候,我算是写作文最好的一个。但是我分明记得我写作文仍然是非常吃力的。买上一本大作文书,老师让写什么题目,就翻开相应的文章,比葫芦画瓢。记得写晚霞,挖空心思地观察描写,写在一个小小的笔记本上,在家里朗声地念。但是那巴掌大的本子,仅凭记忆中的目测,估计顶多也一百多字罢了。比起现在动辄三五百字的要求,总是让人汗颜的。
想起我现在,坚持把周末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作文时间区隔开来,让学生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去实践,许是幼时强烈的愿望起到些作用吧。
02
儿时对体罚和变相体罚的记忆越多,长大了当老师就越发地不爱动手,生怕在孩子童年记忆里留下同样的老妖婆的形象。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一位数学老师非常严厉,下手也狠。她不打我,因为我妈妈是她的同事。但是她数次打同学的情景,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河南的冬天,冷,天寒地冻的,三十年前的教室更是全无取暖的设备。依稀的印象中,只有教师办公室才有煤火炉子以供取暖。那时课下,大家都喜欢玩一种“挤油油”的游戏。大家穿着大棉袄,在教室后墙附近,拼起小命,挤做一团,一会儿就挤得个热气腾腾的。但是就是这样的冬天里,那些不爱完成作业的倒霉孩子,常常也是雪上加霜。很多在西郊蔬菜队居住的同学,手上耳朵上多长有冻疮。此时,如果不完成作业,被数学老师一揪耳朵,便顺着耳朵流血,让人看得心头一颤。打伤的是同学,留下的是我的记忆。
变相体罚的方式,也让人颇感虐心。我上四年级时,一个颜值颇高的语文老师接替了新的班主任。这原本是一件让小女生颇感欢欣的事情。老师非常严苛,公布了一个语文作业书写规定:只要一篇作文稿中,有三个以上的墨疙瘩,就得重新抄。
一次,我在作文时,虽然千般小心,还是无可奈何地写到了第三个错字。“怎么办?是撕掉好不容易写好的一页重抄??”我再三犹豫下,把两个连续的错字涂抹成了一个墨疙瘩,然后侥幸地想:虽错了三字,但只有两个墨疙瘩,想来不会被罚吧。但这仍然没有逃过老师的法眼,毫不犹豫地打了回来,勒令重抄。那份刚正不阿的评判,少不了让年少的我赔上几滴委屈的眼泪。
体罚和变相体罚,比起来对学生的爱而言,更容易让人记忆犹新。正是因为我心中装着挥之不去的童年小事,使得我能在现在的教学生活中,再三制怒,希望学生不至于在未来的时日里谈及体罚时拿我当反面教材才好。
无论儿时犯下的多么滔天的大错,对于一个人一辈子的成长来说,都是小事情,纵然怒其不争,也没必要动手的。
03
很多东西都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的。这样的体验的过程,好过课堂所得。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我五岁多时卖鸡蛋的事情。我妈在医院家属院里养了十几只鸡,这使得我从小的早饭翻来覆去都是馒头+鸡蛋,或者烙饼+鸡蛋。我刚上小学时,也不知道那天怎么我妈一鼓励,我就脑门子一热,兴冲冲地上街卖鸡蛋去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单独行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来到平日卖鸡蛋的市场。找个卖鸡蛋的队伍,蹲下来,和别人蹲成一排。我用心听着别人的价格来定自己的鸡蛋价。左边的那篮子鸡蛋,大一些,两角五一个。右边的那篮子鸡蛋小些,两角三一个。再看看我的,不大不小,就两角四吧。
等啊等啊。终于等到有人问我了,竟然还是我认识的,约略是家属院中谁家新过门儿的儿媳妇,年轻时尚的一类,还好对方不记得我,万幸,万幸。她慷慨地买下了我全部十八个鸡蛋。我平生挣得了第一笔收入——四块三毛二分钱。
临走,那个女的还甩下一句话“这是谁家小孩儿,真可怜,这么小就出来卖鸡蛋。”我颇不以为然,但这不影响成功的喜悦,一路欢天喜地挎着空篮子回家报喜去了。
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社会实践活动。上学时不知道为什么要到西郊的农民的地里去捡拾麦粒、树种上交,好像还是分配了任务的,这使得我们多了很多去不同的场景中玩耍的机会。榆钱树的种子一袋子的装满,等待着带去学校交给老师;大家一起在麦地里捡麦粒,对于小县城里长大的孩子,都是一份难忘的记忆。好像脑海里回忆的起来的多是这样的情景,至于老师精心准备的那些优质课什么的,却没有什么清楚的印象。
对于物价,在生活中感受变化,也比在数学课上的比较更让人印象深刻。我们学校旁边的小卖部,有水果糖出售,一分钱一颗。上学路上买颗糖,是常态的生活乐趣。一日,我兴冲冲地拿着一分钱,举过柜台,想要买糖吃。老板摇着手指说:“买不到了,涨价了,现在二分钱了。”我惆怅地离开了。无独有偶,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公布了新的学费。教师子女大概要交到9块5的样子。一回家吃饭时,提起这样的钱数,妈妈慨叹:“这物价又上涨了!”大人的言论,令我小小的心扉中莫名也有着一丝的忧愁。
最好的教育方式之一就是经历。人总是在要各种丰富多彩的经历中去获得成长。这样的收获远远胜过精美的课堂上的闭门造车,坐而论道。
04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懂得爱的,这是最值得珍视的少年情谊。
那时候,也知道为妈妈送上一份惊喜。在距离我妈妈生日前一两个月,我百般辛苦地积攒够了两元二角钱。其中还得到了家属院中小伙伴的慷慨资助。在妈妈生日的当天,我们兴冲冲在冰天雪地里买回了一个生日蛋糕,没料想,过马路时,为了躲避车辆,一路飞跑,蛋糕竟然裂成了两半。万般犹豫中,只好把蛋糕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吃掉了。后来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情,还感动地掉了眼泪。正因为这样的童年记忆,我一定会在我教每一届学生的时候,反反复复去开展活动,把疼惜长辈视作必备的核心素养。
那时候不仅懂得爱妈妈,也懂得爱同学。记得有一天,老师因为同学书写在本子背面的作业一团糟而大发雷霆,当时,恰逢我头天才得到了爸爸醉酒后馈赠的五角钱。我整整一节课都在犹豫,要不要帮助他?要不要帮助他?要还是不要??下课时,我终于下定决心把这五角钱送给他买本子,没料想这位刚才被老师骂得狗血淋头都默不作声的男孩儿,一下子嚎啕大哭起来。这样的儿时经历,使得我愿意相信学生作文中匪夷所思的经历,相信“学雷锋”之前偶有思想挣扎,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只要帮助人,要花掉她全部的财富,确实是需要犹豫后才可以决定的慷慨。
……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每个人不同寻常的财富。细想来,许许多多的个人教育实践的惯性,都早已在儿时种下了这样的因子。在慢慢经历中去成长为丰富而完善的人,然后再用耳濡目染的经历去影响和浸润新的一代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是以为记,追忆有教育启示的童年。
合作/刊发/建议请联系田冰冰老师微信号junshitian520。
分享感受,问题求助,请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