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平稳过渡,孩子顺利幼小衔接 | 创意班主任
欢迎点击上方“创意班主任”,关注我们。创意班主任,你身边的随身军师。
每逢春天这个时候,家长朋友纷纷在各种朋友圈中,吐槽着对幼小衔接阶段的焦虑情绪。我实在不觉得这是个大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意识不到我们自身的问题。
孩子一生的学习要面临不同的阶段。每逢转段,必然遇到两种学习模式之间的切换问题。实际上,小学生的适应速度是远远高于家长预估的,许是三两天一周的光景,他们已经结交了新的玩伴,开始欢天喜地投入到新生活了。而家长尚不曾从各种纠结的心态中回过神来。这种“拿着放大镜审视”而产生的纠结和焦虑,恰恰放大的是过渡的难度。
在这个过程当中,比孩子更不适应的是家长,因此,只有家长平稳过渡,孩子才能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型。关注家长自身心态的调适,我有如下几点建议:
一、慌啥?不要让孩子无辜承接你的焦虑
首先家长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因为,与幼儿园相比,小学从一入学开始就有了明确的学习任务。如果您的孩子属于学前零基础的状况,要认识到,这种分水岭式的学情差距,需要一学期甚至更久的时间来弥补。但是,基本上孩子步入中年级前,这种学情差距会拉到基本持平。站立入口阶段的家长需要有更好的定力和耐力,不要把这种焦虑的心态转化为对孩子的责骂,踏踏实实地陪伴孩子学习生活,而非用唇枪舌剑增加小学生的挫败感。
二、学啥?不要以为小学没有专业性
《12道小学神题,来看看你毕业来没》《小学现奇葩数学题 盘点让人崩溃的小学神题》……网上这样的新闻屡见不鲜,大家查阅和议论这样的新闻时,往往把问题归结到是小学教育出了问题。而事实上,无论是幼儿园和小学,都有着一定的专业性,这点常常是被大众所忽视的。
“b的第二笔笔画名称是什么?马的第二笔笔画名称是什么?……”也许从入学开始第一周内,这样的问题已经让家长很头痛了。单靠回忆儿时所受教育方式,用同样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早已落伍三十年。
当家长的,咱得明确陪伴学生学习的意识,不仅是学习小学生家庭教育的方式,就连小学阶段的一些基础知识和内容,也都面临着重新的学习,虽然我知道你有小学文凭。
最好的亲情的表达是陪伴。抱着平和的心态和孩子一起从入学第一周开始学习,陪伴学生共同进步,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引路人,很多问题自然都能迎刃而解。
三、赞啥?互相欣赏是最有效的家校沟通
家教一个字,得会夸。我们激励孩子普遍做的最好的阶段,就是孩子牙牙学语时、刚学走路时,孩子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会引得一个家庭的交口称赞,这自然是一种激励孩子的氛围和力量。
保持这样一种心态,倾听她每一天,从学校的成长和进步,给予及时的鼓励,而非每天紧盯着“还有几分才凑够100”!孩子辛辛苦苦得了98分,仍然换取不了家长的肯定,而是迎面一句“你看人家XXX,都得了100,你要努力哟!”换位思考,谁听谁心烦!相信同样的测试,拿给家长,也未必能保证限时做到完美。不苛责,多肯定成绩,不要总觉得邻家孩子好,这仍然需要家长的坚持和定力。
同样,要认识到,老师也是需要鼓励的。
在入学这一段时间,很多家长随时用审视的目光关注本班教师,去盯着他们的一言一行,甚至偶尔改错的一道题目,都会成为质疑一个老师工作能力的细节。教师的职业毕竟不是自动化的工作流程,越步步紧盯,越问题连连。
更有家长常常会打听着邻班的教师工作水平,固守着“老师还是邻班的好”这种心态,会削弱了自己对于家校沟通的情感投入度。
事实上不同年段的老师,工作优势各不相同。每位老师不同的特点和特长,都是老师能带给孩子独一无二的财富。擅长语言表达的老师,能够给孩子们良好的语言功底的影响;喜欢写作的老师,自然侧重于习作教学;即使是一个手机控老师,可能在互联网平台上做出一番新天地。
充分地信任和鼓励,是对六年家校这种“包办婚姻”联手合作的基石。越鼓励,越成功。对于孩子是这样,对于教师来说,亦是如此。
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当中,保持对学校的欣赏姿态,不断向老师反馈对学校或班级工作的欣赏点,往往会让教师增加更多的动力和对家长的互相认同,这种彼此的认同,带来的润泽的家校关系,会促进一个和谐的家校沟通氛围的形成。氛围的第一受益人,就是孩子。
诚然,幼小衔接有很多来自家庭和学校双方的传统问题,导致了这个坎儿的难度一味地增加,例如,因家庭观念不同带来的学情差距起点的两极分化;教师过急地就面临着各种常规习惯的入格和转段;小学语文开学第一个学月的学习任务安排的较满较重等。但是事实上,无论问题有多么糟糕,这些距离都会随着低年级的整个过程而基本化解。
放下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放下杞人忧天的焦虑感,平静地鼓励与欣赏孩子的进步,这种来自家庭稳定的心态,确立了家庭这个大后方的安全环境。既如此,还有什么衔接是难题呢?
(作者单位系重庆市巴蜀小学校 转载或刊发请联系微信号junshitian520。)
创意班主任,你身边的随身军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