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推进“项目落实年”关键就在这!
北海市委将2019年定为“项目落实年”,要举全市之力攻坚克难,全面落实和推动项目建设。今年全市将有130多个项目开工,80多个项目竣工。项目建设中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抓好这个关键为推进“项目落实年”所用?
北海应该如何齐军心,振士气,全市上下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坚决措施推进“项目落实年”,确保项目顺利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北海日报》今日发表系列评论文章的第二篇《抓好征地搬迁这个关键——二论以坚决措施推进“项目落实年”》给出了答案。
这篇由北海日报评论员黄娴撰写的评论文章《抓好征地搬迁这个关键——二论以坚决措施推进“项目落实年”》认为,是做好征地搬迁工作,保障项目用地供给。这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落地,必须作为头等任务抓紧抓实。
文章说到:征地搬迁时间紧,政策性强,各地的政策和补偿标准不尽相同,新问题与遗留问题叠加,不同对象的利益期望值和诉求不一,因此有“天下第一难”之称。但不管怎么难,也得想方设法解决。毕竟没有足够的土地供给,工业就发展不起来,而没有工业的有力支撑,北海的发展就是一句空话。
对于推动北海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认为征地搬迁的实质,是在严格保护耕地和林地资源的前提下,通过依法征地搬迁,满足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做大做强产业,确保有限的土地资源产出效益最大化。
文章还分析了北海这座“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曾因为工业基础薄弱、产业体系缺失,导致城市内生动力明显不足,当外部力量撤出后,几度出现的繁荣便迅速被打回原形。
2009年以来,北海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产业基础,努力进行工业化“补课”,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产业强势崛起,打破了城市“潮起则兴、潮落即衰”的历史宿命。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的背景下,北海经济增长持续多年领跑广西,去年财政收入在全区“坐四望三”,充分证明了工业化对于带动城市发展的必然性。
文章说到,今年要落地的130多个项目,关系到北海产业的飞跃。尽管目前北海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但经济总量仍然较小,产业发展总体上还处于中低端水平,工业仍然存在不少短板,还需继续努力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引进更多更好的项目,持续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
才能托起全市170多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才能担当起引领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的龙头重任,
才能在中央赋予广西的“三大定位”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关键的突破点,就是推进征地搬迁,全力保障项目用地,让更多的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征地搬迁是发展过程的利益再平衡、再调整,一方面要实行项目领导挂帅,统筹协调,努力推进;另一方面,要加强宣传引导,做深、做实、做细群众工作,让群众真正认识到北海推进项目落实,把“蛋糕”做大的意义,以最大的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搬迁工作难不难做?难!
但是北海在以往的发展进程中,征地搬迁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方法。
文章特别还提到了在北海炼化、诚德新材料等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少干部进村入户,喝“土炮”,讲“土话”,通过征地搬迁凝聚了发展共识,增进了干群感情,维护和实现了群众的合法利益,一些领导干部与群众熟悉到“进村狗不吠”的程度。征地搬迁就需要这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一呼百应”的好干部、好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紧迫感、带着责任心、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认真做好征地搬迁工作。
如何才能认真做好征地搬迁工作?
文章也给出了建议:
要知民情、察民意、解民困,耐心倾听群众呼声,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有效满足合理诉求,切实维护和实现好群众的合法利益。真心换真情,实干聚民心,相信征地搬迁工作一定能够得到群众的充分拥护和支持,一定能够破解土地制约瓶颈,为抢抓机遇、实现新的产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
执行总编 | 潘世远
审核 | 李维维
网络编辑 | 徐阳
校对 | 李潇榕
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