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第一批进入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出仓休整:随时等候召唤!
1月31日早上,第三批医务人员正式接过接力棒,入驻市结核病防治院第一隔离病区的第一批医务人员,在隔离病房奋战7天后终于“出仓”进行休整。
市结核病防治院的第一隔离病区,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患者隔离区,是距离危险最近的地方。
让我们一起通过镜头
去感受医护人员的坚毅与不易
邹文琦 摄/制
1月24日,市结核病防治院护士林新和其他来自北海各个医院的11名伙伴组成第一批医务人员,全副武装,踏进了这片最危险区域,走上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林新接受采访。邹文琦 摄
早上8时许,林新和夜班医务人员进行工作交接。穿上防护装备,戴上护目镜,她感到了憋闷,两三个小时后就有些透不过气,护目镜开始起雾,模糊了视线,而这要等工作结束才能脱下,期间也无法上厕所,因此在穿戴前医务人员只能少量进食。穿戴好防护装备后,林新开始查房,给患者测体温,询问患者心理和身体状况,遵医嘱对患者开展治疗,协助患者洗手、喝水,帮助患者打饭、进餐……一忙就是四五个小时,“进去出来已经没有时间观念了。”一件接着一件的事让林新忘记了时间。
疫情面前更显真情。起初有些患者对医务人员抵触、不信任,对自身状况担忧、恐惧,面对患者焦虑的状态,医务人员每天和他们交流沟通,对他们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有些患者在生活习惯方面有所不适应,医务人员则尽量满足患者需求,“例如,有些患者饮食上喜欢干的,我们则会询问病人是否需要馒头、面包和其他食物。”林新说,一日三餐都会按照病人的需求作调整,每天饮食都不一样。
“大家都是一个家庭,都是中国人。”林新认为,虽然患者来自别的城市,但都是同胞,都是一家人。
医务人员无微不至的关心、护理感动了患者,每次见面都会向医务人员道谢,并互相问候,像朋友一样没有距离感。在医务人员的治疗和照顾下,如今患者们情绪平和,病情也有所缓解。
往年,工作再忙林新也能在除夕夜回家和家人吃个团圆饭。今年春节,抗击疫情成为了最重要的事情,从除夕那一天起,她和患者一样隔离了外界,和父母只能通过电话、视频联系。
家在河南的护士小薛,为了抗击疫情也默默取消了回家探亲和旅游的行程,为怕父母担心,她善意谎称和平时一样在医院值班,至今还未告诉父母她来到了抗疫前线。说起父母,她有些哽咽。
今年虽然不能和父母相聚,却有另一群家人相伴。1月28日晚上,趁着工作间隙,第一批医务人员齐聚在一起过了个特殊、难忘的年。护士长黄祥清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带有“敬畏自然、守护生命,逆行者加油”字样的蛋糕,在这个特殊时刻为这群最美“逆行者”加油打气。
“大家现在是一个小家庭。”林新说。这是一群刚刚结识的伙伴,这是一群共同奋斗的战友,这也是一群互相温暖、给予彼此力量的家人,而黄祥清就是这个家庭的大家长。“她不仅照顾病人,也很照顾我们。”大家如是评价。
大家来自不同的医院,互不认识,本以为工作配合会不够默契、顺利,然而上阵第一天,一切工作都运转得很正常、高效,这离不开黄祥清有序有力的指挥,也离不开医务人员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的凝聚力,“我们的目标都很一致,我们都想尽快控制疫情。”市中医院医生王毅华说。
即将“入仓”的第三批医务人员。何美 摄
当第一批其他医务人员完成交接工作的时候,黄祥清和副主任医师高碧华则继续留下,加入第三批医务队伍。当第三批医务人员从第一批医务人员手中接过接力棒,林新想对他们说:“大家共同努力吧,相信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往期精彩荐读
北海大道北京路口爆水管抢修仍在进行,送水车开进居民小区“解渴”
执行总编 |周承雪
审核 | 李维维
网络编辑 | 李潇榕校对 | 李潇榕转载本公众号原创文章请注明来源